在《农女大丫》后,不少作者也趁热度,写了这一类的作品。
而楚玉姝又开始和苏廷年交流了第二步计划。
第一步是让人知道,凡事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全听长辈的,哪怕他们说的都很中肯都很正确。第二步则是完完全全的封建家长,专制蛮横的那种。
楚玉姝和苏廷年都清楚这个计划的危险之处,在于一不小心,就会有反对儒家经典,宣扬不孝风气的嫌疑,所以走每一步都很考实,坚决按照现实中不是很少见的案例来写。苏廷年也很谨慎地埋好伏笔,以免被过度解说。
第二本故事有些玄幻。故事的主人翁是重生的,前世他按着父母说的话走,没有好结局,于是这一世决定按自己的计划走,坚持自己的梦想。他家是开书塾的,祖父是秀才,熬了几年没有成功上榜,于是开了书塾。父亲是秀才,坚持了几年没有考上举人,继续开书塾,到了他这里,连秀才都没有考上,就不是个读书的料。少年想去学武,可是父亲不让,非要逼他死读书,最后到父亲老了,再也无法教书养家后,既要赡养父母,又要养媳妇和儿子的主人翁,想要去经商。
可是即使老了也专制蛮横的老秀才依旧独断专行,不许主角去经商,主角只得去书肆找些抄书的活儿来赚钱养家,最后熬坏了眼。
重生后,主角坚持去经商,不去坚持科举了,因为他知道,自己耗尽了终生,也依旧不是那块料。但他的父亲依旧如上辈子那样坚决反对。主角虽然深知不对,但还是孝字大过天,重复走了前世的前半段路,但自己暗中偷偷地攒钱,去和人搞生意。
当然,生意不是那么好搞的,第一波亏了,亏了很多钱,主角不敢被父亲知道,只能自己躲在棉被里偷偷地哭。
后面主角再次攒到了钱,去投资经商,然后小赚了一些。他觉得有所小成,于是去找父亲坦白,谁知父亲气急了,把他和知情不报的母亲、妻子都骂了一顿,然后要求他把所有钱都上缴。
又是孝字大过天。主角虽然有心反抗,但还是强硬不过父亲,把钱都上缴了……他虽然重生了,但最后还是得到了和前世差不多的结局。
这一本书的反响就比先前那本反响要更大了。
因为书中还涉及到读书人。
不出楚玉姝和苏廷年所料,果然有人开始喷这本书的内容是在说读书没有经商有出路。
一堆读书人听了,表示:这还得了?这话莫不是说反了?
然后开喷,但流年的粉丝群庞大,再加上因为颜婳表示支持而加入的颜婳的庞大的粉丝群,回喷了回去,让他们不要断章起义,看完文再说话。
文中明明都说了,这家人是死磕读书,而主角是没有天赋的那种,知道自己考不过去那种,还做生意有一丁点天赋那种,而被父母逼得只能读书。
说的是没有读书天赋的人死磕科举没出路。又不是说不读书经商,这年头那个商人是不读书不识字的?
数量一对比,好似大海里的一滴水的喷子们:……弱小,可怜,无助。
他们又去看了文,然后不死心地继续喷:
文章是在说孝顺是错误的!这书的内容有违儒家经典,
书迷甲:额,好像是有这个意思哦~
书迷乙:我不管,我不管,流年大师和颜婳大师就是对的!
书迷丙:是这个意思又怎么样?难道这对父母做的还有理了?
书迷丁:本文说的不是孝顺是错误的,而是借着孝一直牵制着压迫着主角的父亲是错误的,所以才导致主角不能好好发挥自己的重生优势,重复了前世的老路,因为不管前世还是今世,他都收到父亲的牵制束缚,不得不按着父亲的要求来走。
楚玉姝着重点赞了书迷丁。
很多人都点头称赞。尤其是某些正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们。
比如某家少年,嚷嚷地朝父母说:“流年大师都说了!不能什么都挺父母的,我读书没出路,我要出去闯江湖,我要去当大侠!”
父亲一掌拍过去:“你个瓜娃子,当个屁的大侠,当猴子还差不多。”
于是又有了一些父母来声讨,说流年枉为大师,教坏小孩。
听到了不少叛逆小孩子发言的楚玉姝和苏廷年:……
真的怕的就是这个。
要是一个处理不好,就是教唆青少年不孝了。
楚玉姝和苏廷年专门把这些叛逆少年的事件来摘出来,专门写了回馈点评,比如对于某个叛逆的想当大侠的少年,回复是:
如果你不认同父母的安排,你就要做好自己的打算,想好自己要做什么,承担什么后果。文中的二丫是知道绣娘背后的秀坊的名声,并且打听过老绣娘来历,询问好绣娘的情况的。文中的重生少年是知道自己的确不是那块料,去经商因为了解不好,一开始还亏钱了,后面吸取了经验才成功的。而你呢?你知道自己去当大侠,行情如何?你将来要靠什么吃,靠什么穿,靠什么赡养父母?你知道如何当大侠吗?
某个叛逆少年回评:大师,我错了,我已经被爹爹和娘亲打的屁股都肿了!
楚玉姝和苏廷年将“要考虑清楚做好周全的打算,不要一昧地想着忤逆父母,要考虑对比父母给出的未来,和自己想要的未来”的意思给重点表示出来。
于是叛逆少年再次起义的时候,父母也不打了,露出了核(和)善的微笑,直接问:“崽,你未来打算靠什么吃,什么穿,打算如何养我和你娘/爹?”
叛逆少年们:“我,我……我还是去读书/练武吧。”
当然,也不全是叛逆的孩子,也有一些读者发来感谢,其中就有被父母逼着读书但其实没什么天赋的孩子,他的父母看了流年写的故事后,终于松了口,先去问了夫子自家孩子的资质,后面又在读者的认真回答下,去了解了读者的未来计划,终于同意了读者不再去死磕科举了。读者如今用原本打算进京赶考的盘缠租了一家铺子,和妻子合开了一家饮品店,目前生意还算兴隆……如果流年在XX县,可以来他家饮品店坐坐,他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