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一纸之证
伊岛甫2025-07-28 17:053,081

  上数至一统六国之秦,下至重整宋、齐、梁、陈、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之隋,各朝各代的开国功臣、元勋,最后落得好下场之人并不甚多。

  秦有吕不韦、李斯,汉有韩信、樊哙及一众随刘邦打天下而终落了个或被冤、或真举兵叛国,而后被杀的功臣,后经过世人皆不齿之司马晋朝,一度纷乱,至隋又有了堪称当事英雄之人,为立隋殚精竭虑,却终因隋而亡之贺若弼,乃至首任国君杨坚本人,皆死于非命。

  再至前唐立国,无论皇室内外,开国功勋、良臣或自行归隐远离朝堂,或还未来得及察觉危机将至,便已身首异处、惨遭横死。

  武后朝是为当今圣人彼时让渡,略过开国功臣不谈,但前唐所留用的大多良臣、有过功绩的皇族确亦被剿杀殆尽。

  而至眼下得以还复之唐,亦未脱离这般千年来之诅咒般的铁律。

  “周舍人先前应允老朽,待琼州之事大致落停,便许老朽修书一封,代劳寄去吾儿敬诚于长安之家中……”

  经过一月有余的风餐露宿、长途跋涉,被一路押送的敬晖已抵达琼州数日有余。

  周利贞——依附武三思、韦巨源之奸佞小人,初任侍御史,得武、韦认可后,官至嘉州司马,东都异骨案发后,前中书舍人崔湜因办事不力,险于东都便被当作替罪羊,即便将姿态放至极低,跟随去了长安,却仍旧被就地撤去职务,成了一介庶民。

  空缺下的中书舍人一职,由曾与武三思、韦巨源同一个鼻孔出气的韦后,在领罪前,向圣人保举周利贞,建议由他接任崔湜。

  彼时之圣人,对韦后与复周一派,无分毫信任可言,也因此就周利贞为中书舍人一事,欲搁置一旁待议。

  谁知周利贞岂是见机不行事之人,能为武三思、韦巨源看中之人,人杰谈不上,但确是人精一名,听闻有“二圣”之一的韦后保举,便不远嘉州、长安所距之遥,先行举家搬迁至长安,四处寻人,替他打通顺入太极宫的人脉。

  而后周利贞自己,借还都后大唐各地官员都须选出几名代行,前往长安庆贺,为圣人贡送祝礼的机会,私下与某位韦后甚为亲近之人见过。

  此番见面结束,周利贞便顺利得了庆贺大典时前排的位置。

  庆贺大典,圣人自然要溯古追今,而所谓溯古,少不了要从神龙兵变之始,再言说至异骨案发这段时间,大至大唐全域,小至东都一城所发生的诸多变化。

  提及异骨案时东都,自然少不了要言说——甚至于舍弃大典时需用的文词雅言,直直数落起包含已各自领罪的韦后、武三思、韦巨源等人,还包含有已然被废之五王。

  圣人之痛斥中,言及五王亦已被各自发配至边远各处。

  然以五人于如今圣人、大唐与李唐皇族所出之力,及倾尽所有只为复唐,想来无论至大唐何处为官任职,亦定深受当地官员、军士、百姓爱戴,如此又怎谈得上是受罚、贬谪。

  还有一层,圣人无法于诸臣面前言明,亦是早些时候由复周一派再三提出的质疑——五王在地若深受官民拥护,他日若五而合一形成新的一股势力,会否对眼下新唐有所威胁。

  那时,圣人只是言语驳斥复周一派,其自身狼子野心还且一说,怎还有闲暇顾及起已然受到处罚之五王来。

  话虽如此,但以圣人视角观亦被贬至各处之五王,却难似之前未生嫌隙时那般无所顾忌,以五王反观当今圣人,先又是褫夺自身立于朝堂之格,后又不允入宫,最终直接被贬,表面虽无太多波澜,但内心若无半点不满,是任何人也不会相信的。

  圣人亦顾及对五王之举,反将五王置于自身的对立面,但将五人贬至边远之处的成命,同样不能收回——故而彼时彼刻,最佳的方式便是不让五王有任何回转的余地,百姓爱戴拥护无妨,边远之地百姓又能有几人,倒是在地的官员、军队,万万不得由五人得“可趁之机”,将其一种收于治下。

  此时想来容易,着手去做却难,偏远之处,许多官员为官至今都未离开过属地,于当地扎根多时,影响想必必重。

  直接调动,虽皇命在上不得不从,但一时牵动这许多区域,明眼人任谁都能看出其中意图。

  只能升迁,方可堵住众人双目、双耳、一口,安然于新地上任,而不去顾及其它,然众人升迁之后留下的位置,当由何人、又当如何安排,又是一番头疼的事。

  在圣人隐晦地表述出眼下状况,太极宫宣政殿内,能听明白的朝臣就不甚多,更别提为圣人排忧解难,而早早布局,已然打听好来龙去脉,圣人内心所想的周利贞,便是胜券在握。

  当庆贺大典行将结束,各地而来的众臣逐一退下时,周利贞从衣襟内取出一本奏折,高声叫嚷有要事奏。

  此一局,当局者迷,旁观者更是迷之又迷,唯独事先做好万端准备的周利贞,高举手中奏书恳请圣人一阅。

  正值庆贺大典末尾,鼓乐声渐止,四周皆已逐渐趋于安静,圣人若不应下或直直回绝此事,显场面异常发窘。

  周利贞亦深谙此道,再次高声叫嚷,手中奏书可一解圣人当下燃眉之急。

  “圣人燃眉之急”“当下一解”,此般他人根本无从领会之言,更让众人惊诧地引起了圣人的兴趣与留意。

  更让其他朝臣惊诧,甚至于有些钦羡的是,圣人竟单独将此名嘉州司马周利贞留了下来——其中缘由仅有圣人与周利贞知晓。

  周利贞跟随太极宫内饰,一路不远不近地挨着,直至手捧奏书,眼见殿内手扶双膝,一脸肃然地望向门外的圣人,才停住脚步。

  周利贞亦未想过自己能获圣恩,入得内宫,这般阵势让胸中本有谋划的他,一时乱了阵脚。

  直到圣人说进,他才些许回过神来,脚步不再同之前那般轻快,转而有些前跋后疐。

  “于朝堂之中,却未见汝这般胆怯,怎单独见朕,岂非汝之本意?”

  “喏……非、非也……”周利贞言语都不尽利索,亦不敢抬眼看圣人。

  “皇后曾与朕保举汝,只朕以为,那武三思看重之人,又有何能耐,今日于朝堂之上,倒觉不一般,可眼下至朕跟前,确颇显寻常,抬眼见朕!”

  圣人加重最后四字,待周利贞抬眼,恰好四目相对,周利贞一惊,手中奏书应声落地,从之中滑出一张单独纸张,上头书有密密麻麻数十人名。

  内侍求得圣人许可,将纸张拾起,呈于圣人面前。

  圣人将纸张用力抖开,仔细看了一遍,轻笑一声,笑声中半分不齿,又有半分欣慰,“纸上此数十人名,是为何故?”

  “回禀圣人,”周利贞双膝落地,此时才敢将眼睛抬至端坐着的圣人膝盖处,“此为下臣为侍御史时,收集的各处官员姓名,主以七品之下……”

  “环州、贵州、琼州……此般穷乡僻壤之七品以下小官,缘何呈于朕面前?”

  “回禀圣人!不敢欺瞒圣人,此纸之上所书姓名,恰是前五王左迁之处,所涉地方——州县所涉官职,只以七品为至高,上至道,方由五品大员把控。”

  周利贞恰到好处地停下言语,圣人亦会逢其适地开口催他继续说下去。

  “以下臣侍御史之职,至多只能整理得出七品以下的一众官员,而如今环州、贵州、琼州、泷州、古州五处,恰有一众七品官员升迁,此五处一时处无人照管之境况,由此下臣自作主张,欲为圣人分忧……”

  圣人将纸扔回给内侍,冷笑一声,“汝亦不过区区六品下,竟管得这许多闲事……”

  “回禀圣人,此名纸乃是下臣细细甄选,以其过往履历、同僚口谈及其家世家境,从而得出最佳之缀合,若以此数十人放至五王流放之五州,再加由圣人任命五品大员,如此一来,前五王自不得再行扰乱朝纲,而还当今大唐一片清朗!”

  周利贞说得激奋,一旁内侍直欲止住他口中言语,却被圣人瞪视,止住动作。

  “以汝之见,此般数十人,如何得以牵制他五人?”

  “名纸之上供七十又五人,以过往文书见,此七十五人与协助圣人开朝之五王相似之处,唯有开朝一点,之外政见,处处相左,而以下臣卑劣之见,反倒此般相左之见,才方是大唐万世之道!前五王终归年事高些,确难顺应当下时流,然五王终只被贬,至各处地方,仍掌实权,故而不如以此七十余人将五人就此架空,由前五王安享晚年,岂非亦为圣人圣恩?”

  “圣人面前,岂容尔这般大吼大闹!”内侍见圣人面色之中皆是沉凝,以圣人不堪周利贞之言,以言止住此侍御史之口。

  “朕之意,几时轮得着你这奴先行一步?”圣人呵斥内侍后,轻呼一口气,悠然起身,指了指周利贞,“皇后难有一事不曾与朕相瞒,汝为周……周氏利贞否,起自即日,中书舍人之位,便由你来做。”

继续阅读:281 英雄之暮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初唐异案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