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行动
肖小跑2023-06-28 10:306,135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十几年前,有一场海底捞行动。里面有剧情,有智斗,还有暴力。

  故事里有一位老炮儿——泰国钢铁巨头萨瓦迪,他性情乖戾,桀骜不驯。

  他爸当年从海南岛一路辗转到泰国谋生,他自己十几岁时靠替人守灵赚钱。二十几岁开始他在他爸的小炼钢厂里打工,一路打拼,硬是把小炼钢厂打造成上百亿资产的实业帝国——泰国那空泰钢铁集团(NSM)。生意从钢铁制造、影视娱乐,到休闲食品、品牌连锁,触角无所不及。

  他爱好收藏,藏品中有上万美元的古董手表近百只、奔驰经

  典老爷车三十余辆。专车是“同梵蒂冈教皇的一模一样”的加长版

  limousine——他觉得自己应该受到教皇般的尊崇。

  他还是赖账界中响当当的一条好汉,泰国企业界的杜月笙。

  1997年金融危机后,NSM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他不仅自己违约,还发起了全国范围内的“企业自救运动”,号召本土企业团结自救,集体违约来节省成本。口号是“没钱,不还,也不跑”,一夜之间拉低了全泰国企业家的道德底线,给银行带来挥之不去的噩梦。

  尽管嘴硬,他还是缺钱得紧。

  彼时国内资金早已枯竭,银行大门紧闭,二门不开。眼看自己

  一手打造的钢铁帝国就要坍塌,骄傲如梵蒂冈教皇般的他,怎能就

  此善罢甘休?

  他站在桥上,向西方望去。那里有当时全球独好的风景,有如狼似虎的对冲基金,还有能救命的资本。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他在桥上张望时,曼谷各大豪华酒店里,有很多意有所图的西

  方人士在出没。在这些人中,有一小队人马,分别来自GleacherNatWest(英

  国威斯敏斯特银行),McDonald&Co.(俄亥俄州一家投资基金,后被瑞银收购),PaineWebber(发明了绿鞋机制的老牌投行普惠,后也被瑞银收购)和ECTSecurities(安然投行子公司)。

  他们在楼上看风景,看整个东南亚危机过后的一片狼藉,看埋在沙砾中的“漏”。他们也看到了在桥上张望的萨瓦迪。

  危机爆发两年前,萨瓦迪借贷11亿美元,投建当时史上最贵的小钢炉,开始打造他称为集团巅峰之作的“东方底特律”项目。就在第一期接近完工时,泰国经济崩溃,泰铢一泻千里,信用一夜蒸发。“东方底特律”项目中断,萨瓦迪英雄扼腕,连工厂前的车道都修不起了。

  在这一队西方人士眼中,在桥上挣扎的萨瓦迪和他的NSM集团,却是一片很有趣的风景:首先,小钢炉项目的资产正处于高使用价值阶段,只需一亿美元流动资金,就能再次运转。其次,亚洲经济已跌入谷底,即将反弹,泰国当年汽车制造业增长翻了一番。NSM手握德国两大钢铁贸易商的订单,通用汽车的巨型组装工厂就建在集团不远处。

  更重要的是,市场上大量公司股票停牌,NSM却依然交易活跃,说明撤退通道顺畅。

  如果海底捞小分队能捞起最肥的那片肉——拿到多数债权和控制权;蘸以充足的酱汁——聘请管理专家使项目起死回生,让市场估值提升;再将债权转化为股权,入口、咀嚼、下咽,肚饱腰圆,盆满钵满……这将是多么美妙的一场海底捞之旅啊。

  至于萨瓦迪的信用问题,虽然他三观不正,但至少没有跑路。他每周主动同各大债主会晤,比集团例会还准时。

  看起来这里没有估值陷阱,只剩下一个棘手的问题——说服萨

  瓦迪放弃控制权,让投资者进入董事会。这些东南亚华人企业,大

  都宁死也不肯放弃祖业。要过萨瓦迪这一关,也许比登天还难。

  没想到萨瓦迪只考虑了两秒钟:尊严诚可贵,金钱价更高。然后顺手把组织架构重新画了,把绝对控制权像踢毽子一样干脆利落地踢给了海底捞代表队。一项六亿五千万美元的重组计划便顺利出炉:四亿五千万美元垃圾债,一亿五千万美元优先级抵押贷款,五千万美元股东权益;再聘请美国经营小型钢厂最成功的美国钢铁动力公司(SteelDynamics)进入管理层。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片和谐。刚要签字握手,突然一个声音从背后响起:等一下,这事儿您

  问过我们了吗?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提问的是NSM的现任债权人——手持近五亿美元债权的十几家泰国银行:您这不等于没有征求家长的意见,就把闺女嫁出去了吗?何况全国上下仇外情绪正酣,这些西方人士面善心狠,陷我国经济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国宝级的钢厂,怎能轻易卖给他们?

  银行代表团很直接地指出:让我们同意拿他们发的垃圾债来置

  换债权,除非大象飞上天。泰国央行也表示愿意同银行一起看大象飞上天,并出台外汇政

  策来助阵:要求企业出口所得立即结汇回泰国。NSM用来偿还投资人的外汇全握在银行手里,如果央行真的突然关闸,这一场美妙的海底捞之旅便立马火灭汤冷。

  事情向要失败的形势发展,几十双蓝色的眼光从楼上射向萨瓦迪。

  他吸了口烟,念了句电影《教父》中的经典台词“Iwillmakethemanoffertheycannotrefuse(我会开一个您无法拒绝的价)”,然后出招了。

  他召集所有债主、银行、央行官员在素可泰酒店谈判,时间定在下午五点。

  谈判一直僵持到凌晨两点。

  凌晨两点三十分,他的眼中突然闪过小马哥和雷洛般的凶光。

  他站起来,慢慢踱到门口,把门从背后关上。然后对司机说:把我的枪拿来。今天如果不签字,我就要放血了。一个不签放一个,两个不签放一双。

  凌晨四点,最后一个签名落在了纸上。

  投资者的钱随后悉数到账,项目重新开工,一期开始产钢,二三期也即将投产。

  这就是萨瓦迪的作风:原则可以出卖,江湖规矩也不一定照办,虽然英雄末路,但绝不会破罐子破摔。

  明月在上,窗前桥端好风景;窗内火锅热气腾腾,汤头正好。海底捞代表队重新拿起筷子,一切都有了盼头。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坐在棋桌边上的索罗斯静静地看着这盘棋。

  这盘棋里有桥有窗,有拿着枪大呼小叫的萨瓦迪,还有热乎乎的海底捞。火锅煮得差不多了,这盘棋也该围子收官了。

  就在萨瓦迪威胁放血时,索罗斯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在NSM那完美的重组方案中,有五千万美元的股东权益。这笔被《曼谷国民报》称之为“天作之合”的交易中,共有三个股东:一个是安然(EnronCapital&TradeResources),一个是恒康保险(JohnHancock),最后一个正是索罗斯。

  凭着这三个股东的名字,NSM才得以向华尔街投资者成功兜售出那四亿五千万美元的垃圾债。

  然而索罗斯在这笔被誉为“天作之合”的交易结束后不久,便悄无声息地退出了。

  几个月后,NSM将近五亿美元的垃圾债全数违约,标普随即将NSM债券降级为最低级别D,面值跌至一美元十五美分。

  好风景慢慢变成了恐怖片,负责将NSM起死回生的SteelDynamics终止了管理运营合同,在重新运转了11个月后,萨瓦迪的钢厂再次被贴上了封条。那五亿垃圾债的承销商GleacherNatWest,McDonald&Co.,PaineWebber和ECTSecurities也被投资者以欺诈罪告上法庭。

  桥上的,楼内的,虽然看起来是一片风景,但在索罗斯的布局中,都只是装饰而已。他的理念是既要驾驭全局,又不放弃深度价值分析。

  将视角从东南亚放大至全球,索罗斯看到的是与东南亚金融危机前后脚发生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危机使俄罗斯和波兰以绝望价倾销钢铁,泰国热轧钢卷价格被拦腰折断。三个月不到,就从每吨353美元,一路跌至每吨180美元。

  更要命的,是萨瓦迪自己的信用问题。

  就在泰国央行将NSM收入国家重组计划,试图理清其八亿美元不良贷款时,发现这只是个线头。线的另一端是集团名下另十三亿美元的不良贷款和违约垃圾债。整个集团债务错综复杂,内部数不清的关联方相互持股,互相担保——NSM的真实价值笼罩在深不见底的雾霾当中。

  一切尽收眼底。索罗斯默念一遍卞之琳的诗,一招天外飞仙,结束了这盘残局。

  若干年后,索罗斯就此事件点评道:有经验、有运气、有金钱,但是没有鉴别的技术,也没有读过卞之琳的诗,千万别随便跟别人去吃海底捞。

  去了也捞不到肉吃。

  第三个故事:仓库淘宝大战

  2008年,美国刮过一场很大的龙卷风。

  暴风雨过后,各州慢慢开始有很奇怪的人,悄悄地进行着一些很奇怪的行动。开始只是小规模、低频率地出现,后来愈发频繁。

  转年初的一个周五,在华盛顿州一家叫克拉克郡银行(BankofClarkCounty)附近,奇怪的行动又发生了。

  此时的银行内,一切照常忙碌。

  员工们微笑着为客户办理业务,胸前的工牌在初春的阳光下一

  闪一闪,客户感受到的是一如既往温暖有力的握手。没人觉得有任

  何异样。

  只是行长经常会说一些很奇怪的话,比如把全行比作一条船。

  最近风暴有点大,船里进了水。他觉得自己就像菲利普船长,每天

  在茫茫大海上张望,希望看到有大船靠近,能让小船安全停靠。

  大家只当行长诗兴大发,没人意识到,自己的银行马上就会在

  黄页上永远消失。下午五点。十几辆不同型号的车,陆续停在距目标银行两公里附近。车上

  下来几十个神秘人士,分组向目标银行靠近,其中一支小分队径直

  进入行长办公室。半小时后,行长召集全体员工开会。看着员工茫然、错愕地进来集合,行长慢慢站起身,整理领带,

  沉默而平静。看起来就像泰坦尼克号沉没前,穿齐盛装,从容赴死的船长。

  他说,记得我常讲的那艘大船的故事吗?今天,最大的那艘船

  来接我们上岸了,它就是联邦政府号。从今天起,克拉克郡银行正

  式倒闭,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

  话音刚落,八十名FDIC专员鱼贯而入。

  他们分成四个小组:第一组控制现金柜台、保险柜和金库,手工清点所有现钞;第二组进入办公室翻查文件,封存所有带银行抬头的空白文件和硬盘;第三组迅速关闭网银和银行系统,防止客户转出现金;最后一组清查每个账户,将存款余额低于25万美元的,纳入FDIC存款保险覆盖。

  他们打开银行资产负债表,逐项分解。将所有资产,无论好坏,统统打包带走。整个过程就像一场配合默契的肿瘤切除手术,用手术刀、止血钳和麻醉剂,快准狠地将整间银行拆开,切块,归类,再包扎。

  一切行动的最高原则是,绝不能触发挤兑。

  八十名FDIC专员,加上近两百名银行员工,用了整整三天三夜,才将“克拉克郡银行”这个名字,在历史上抹了个干干净净。

  这就是银行破产,有时叫作“接管(Receivership)”,有时叫作“国有化(Nationalization)”。

  而在海底捞代表队看来,这将是一场集投机、意外、高报酬、高风险于一身的“仓库淘宝大战”。

  四个人站在两排仓库前。有收藏家,有二手店老板,还有只想捡便宜的投机者。

  仓库门缓缓打开,四人冲上去,站在门口向仓库里张望。他们只有5分钟时间,凭经验判断每间仓库内的物品价值,然后竞拍心中的“宝仓”,中标者得整仓。

  运气好的,能在废报纸和旧衣服下面,翻出绝版吉他、珠宝首饰,甚至偷渡来的文物;运气不好的,就只能在一堆垃圾下面翻出另一

  堆垃圾。这是著名真人秀节目“仓库淘宝大战(StorageWars)”中的

  一个片段。当整间银行都变成了受压资产,在深度价值投资者眼中,捡漏

  就不再只是一顿海底捞,而是一场迷你仓拍卖盛会。

  2008年雷曼兄弟倒下后,FDIC在15个月内接管了58家银行,

  也把自己变成了一间巨大的迷你仓仓库,手中囤积了接管来的大量

  资产。为了处理这些资产,财政部批准将银行体系中的“有毒资产”

  出售给私人机构。

  这些“有毒资产”中,一部分是“遗留贷款(LegacyLoans)”,包括各种违约风险较高的贷款;另一部分是“遗留证券(LegacySecurities)”,主要是违约风险较低的AAA级房贷按揭证券。由FDIC公开拍卖的资产中,有的有毒,有的干净;有真垃圾,也有大量正常还款的贷款。

  在FDIC眼中,它们全都待在不值钱的废弃仓库;而在海底捞

  代表队眼中,仓库里有宝可淘。每集“仓库淘宝大战”结尾,会出现一个赢家,凭着对各种物

  品行情的经验,发掘出宝贝最多的仓库,以小博大,获得巨利。而次贷危机后的那场银行仓库淘宝大战中,谁赢了?答案在FDIC网站角落的一个链接中:里面有所有拍卖贷款的

  名单,和竞拍买家排名。排在第一位的是比尔银行(BealBank)。没错,就是那个把银行开成对冲基金的数学鬼才兼扑克怪才——安迪·比尔(AndyBeal)的银行。

  比尔银行作为银行界的一个奇怪物种,从成立起连一笔贷款都没放过。仅靠在市场上买卖别人的二手贷款和受压资产,就以平均50%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屡次成为全美最赚钱的银行。

  从2004年到2007年,在全球银行成瓮吃酒、大块吃肉的资产扩张年代,该行却裁员减薪,拼命收缩;不仅没入手一笔贷款,还将库里的货卸掉了一半。而安迪自己则整日无所事事,打牌,赛车,一听到“两房支持资产证券”就五官扭曲、神情惊恐。

  这种逆水行舟的诡异行为,让监管官员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安迪被频频叫去问话。他每次只是说,大戏就要开始,我弹药必须备足。

  2007年夏天,房贷资金池价格开始下跌,安迪知道时候到了。

  他把自己反锁在办公室里,开始写模型。从邻居房价变动、利率变动,再到放贷时间,他一口气设了上百个变量,来计算其他银行手上的资产到底值多少钱。将市场行情摸得一清二楚之后,他瞄准FDIC接管的破产银行,开始行动。贝尔斯登倒闭后,他便扑了上去。先花18亿美元扫入大量独户住房贷款,然后花5亿美元收购化工厂莱昂德尔(LyondellChemicalCompany),接着马不停蹄地扫入制造业、便利店、酒店和赌场,最后干脆不分行业,无论地区,照单全收。

  倒闭的银行越多,他捡漏捡得越欢快。

  到2009年初,他扫入的不良资产已经占比尔银行整个资产组合的21%,超出全美银行平均水平7倍还多。

  在成为美国总统前,特朗普曾经说过:世界上所有做银行的,都应该向安迪·比尔学习。因为他对未来有“20/20的视角”,而且严格执行自己立下的规矩。

  虽然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安迪用6亿美元拯救特朗普的破产赌场。虽然不清楚“20/20”究竟是个什么视角,但安迪捡漏的规矩确实条条如铁纪,从不打破:

  首先,能用步枪打下来的,就一定不用霰弹枪。对所有资产深度分析,万里挑一,每次只买入桌上备选案卷高度的3%。其次,不怕买来的是垃圾,但是决不能容忍买来的垃圾比别人

  买的贵。再次,永远只买带抵押的垃圾。对他来说,银行经营高风险业务并不是罪恶,只要有能力为自

  己的行为负责,并遵守一切该遵守的规矩。变成FDIC最大客户之后,希拉.贝尔(SheilaBair)主席曾对他漫天杀价的行为表示不满。他说,我在垃圾遍地的仓库里翻刨,有发现,有惊喜,也有乐趣;然而我并非收藏家,并不想真的挖出个宝贝回家收藏,我要的是收益。

  总有人要为错误付出代价。别人的代价,就是我的溢价。

  结语:一切都源于一个错误

  任何事情的有或无,是与非,存在或消失,都有一个“因”。有了它一切才会发生。在科学界,它是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比如有了二氧化锰,双氧水才能分解;有了光,水才能分解制氢。在文学界,它是半斤金陵

  春有了它,才有李白的纵情挥洒。在烹饪界,它是花椒,撒上了才有麻婆豆腐;是芝麻酱,浇上了才有热干面;或者是包子皮儿上的十八个褶儿,有它们的包子才叫“狗不理”。

  在投资界,它是“错误”。如果没有“错误”,交易也许永远不会发生,更没有损益。一笔交易之所以执行,是因为买卖双方对“价值”的看法不同,而且一定有一方出了差错。如果两边都欢天喜地,证明接盘的是牌桌上的其他人。您赚得越多,说明对手犯的错误越大。

  牌桌上的人不可能永远理智客观。只要是人,就有偏差和偏执,就有价值偏离,有“错误”产生的机会。要留在牌桌上,并不需要高超的交易技巧、内幕消息,或者复杂的模型,只要保证犯错误的人不是您自己。

  这三个海底捞故事中,“捡漏”的深度价值投资者们,比如索罗斯,比如安迪·比尔,都能持续多年保持捡漏的好成绩。橡树资本的一只受压资产基金,已经连续二十多年保持超过20%的回报率。

  为什么?因为他们运气好、人品佳、眼光独到,或有捡漏秘笈,或敢于逆水行舟?如果真的人品好,他们也不会被称为“吃腐肉的秃鹰”;如果有秘笈,橡树资本1988年组建第一只受压资产基金以来,“捡漏”的商业模式早已被写入教科书;如果是胆子大,众多持宏观策略的对冲基金连整个国家都敢对赌,买几堆垃圾,根本不值一提。

  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因为别人关注的是错误本身,而他们关注的是错误生成的条件——人性。他们了解过分悲观和过度乐观都是人性;低估困难,

  高估解决困难的能力也是人性。不理性了,错误产生了,海底捞的机会也就来了。他们也会犯错误,也会不理性,但永远不会偏执。如果地上有个“漏”,那不是上帝无聊扔下来的,一定是有人刚刚犯了个错误。

继续阅读:债务循环三部曲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羊群的共识:人文视角下的金融真相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