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谁都是雷锋
方非2022-05-22 09:221,637

  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是1963年3月5日开始的,那一年我爹当了两年兵了。他们基本是同时代的兵,年龄相仿,驻军地点也接近。

  某年在家喝茶闲聊,聊到雷锋,以为他会跟我一样,表现得很崇拜。没想到我爹并不动容,这出乎意料的反应让我大吃一惊。

  “爸,你当年见过雷锋吧?感觉怎么样呢?”

  “见过,小个。很普通。”我爹不以为意的随口答道,倒是很认真地盯着茶壶,看着水好了,急忙把自己的茶碗推过来,“快满上,我喜欢大碗茶。”

  “茶工别偷懒。”我娘也把茶碗推过来,老两口喝茶速度很快,用的又都是大茶碗,常常一壶茶别人都喝不上一口,“那会当兵的都傻。你爸做的好事不比雷锋少。我看也没得着什么济?还是自家儿女靠得住。”

  一壶壶茶水供着,爹娘俩人打开话匣子,很说了一阵子好人好事。

  我爹入伍以后,有津贴,部*队每年发两套衣服和两双鞋,还有毛巾等必备的少量生活用品,吃住在部*队,花钱的地方不多。除了向东北老家寄些钱外,还能有些积蓄。特别是1963年提干后,手头更宽绰些。

  那会的人都单纯。相互帮助似乎是一种本能。

  我爹手里有些余钱,看到排里有些战友来自偏远乡村,老家一大家子人就指望着从军的儿子救济,十分艰苦,我爹每月都匿名寄钱给几个特别困难的战友家里,一寄就是好些年。后来还是在汇款时,被战友不经意间撞破。

  我爹生性简约朴素,除了正式场合必须有的完整衣装外,其他衣服鞋帽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总也舍不得扔。每年都主动少领取配发品,顾念国家艰难,能省就省。

  至于坐火车让座,帮相亲打扫卫生,这些都是解放军标配,分内的事情,实在觉着没有什么特别的,何足为外人道。

  “老王,你咋不说说背大姑娘的事呢,”我娘放下茶碗,笑眯眯地看着我爹,打趣着说,“说说怎么背的大姑娘?是不是看人家长的好看?”

  “老方,你别瞎扯,我急着救人,根本没看清是男是女,也不知道长啥样。”我爹喝了一大口茶,苍白地辩解着。

  “你背了一路,不知道是男是女?”我娘不依不饶地追问。

  我爹只好从实招来。这是1966年了,我爹已经提任连职干部,在营部做管理员。

  出差去天津时,偶遇民房起火,火光熊熊,消防队员救了几人出来,眼见火势凶险,已经无法再进入。只有家属无助地哭喊着,“救人啊。”

  我爹听闻是煤气中毒,了解到房中还有一个人,仔细打量了形势,放下行李,拿出手帕,蘸了蘸水,大喝一声,捂住口鼻,奔向民房,消防员未及阻止,看他兔起鹘落,瞬息间已经冲了进去。

  火势越来越大,浓烟滚滚,众人在外扼腕等候,几分钟就像几个世纪那般漫长。家属的心吊到嗓子眼,消防员一边努力洒水,一边摇头叹息,煤气中毒,又这么大的火,唉……

  终于,一个绿色身影从浓烟中闪现出来,还背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大姑娘。我爹不顾烟熏火燎,没有停步,边跑边问,“还活着。医院,医院在哪?”

  按照家属指示,背着姑娘一口气跑了十几分钟(在部*队天天练习负重越野跑真不是白练的),把姑娘送进医院,随即准备悄然离去。

  家属问姓名时,自然是当时军人做好事后的标准答案,“解放军。”家属不依不饶,威胁不告诉姓名,不说住宿旅馆,就不给行李。而行李中有介绍信和公文,是不能不要的。

  姑娘家本是天津大户,在当地颇有地位。爱女被救,家属无限感激,提出了好些酬谢方案,我爹一概不受。

  其后,姑娘和我爹保持了长久通信,按照我娘的话说,很有美女要嫁英雄的意思。后来我到了读书年龄时,姑娘还提出让我去天津读书,保证我接受更好的教育,略尽报恩之意。对这一段,我娘听的很有醋意。

  对这些好人好事,我爹倒看得很淡,也很少对人说起。那是那个年代军人的普遍风貌,不值得大惊小怪,更没必要过度宣传。

  “没想过做英雄。”我爹大口喝着茶,云淡风轻,像是说着别人的事。“换成谁都会这么做。真不算什么。”

  “老王,你就是个彪。”我娘愤愤不平地恼起来,“舍己救人有一次就得了呗。你一个人彪行,有家有口的,还彪?你要真光荣了,我们娘们怎么办,你想过没?扑手榴弹,那是闹着玩吗,我看你就是太好表现了!”

  “好表现”的“老王”这时正处于事业的快速上升期,扑手榴弹是好几年后的事情,这会他只有一个心病。

继续阅读:第十一章 上“大学”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树样年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