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冠疫情仍在继续,经济凛冬犹在。我们这家企业又开始新一轮改革了。这次又创造了一些不中不洋、中洋结合的新名词新术语,在新话术下,成立了一个新的改革办来专门精简机构和官员。
在精简中,一时间乌纱帽满天飞,又一批官僚走马上任。获得提拔的都是总部职能部门的人员,人力、财务、审计和综合服务等,这些部门不承担生产任务,贴近领导,通过PPT就能积累纸面战功,很容易飞黄腾达。
只要集团公司每天还能产生上亿利润,我们这家企业就还能年复一年地改革下去。在公司的改革试验中,我也相当于上了实战MBA课程,获益匪浅。
在京赋闲的这段时间,我重新恢复了规律的生活和运动,身体素质大为好转。我花了一段时间来治疗高血压。
“你这个高血压很严重了,需要立即吃药。”医生的话很直接,也让我很沮丧,每天一片药,总是在提醒我是个病人。
“医生,怎么才能不吃药呢?这每天一次,感觉也太不好了。”
“这还不好?现在技术进步了,之前一小时一片呢,还要有专门的药盒,定时提醒吃药。你踏实吃吧,这没副作用。高血压是不可逆的,只能吃药维持。”
我去了包括安贞医院在内的几个权威医院,多次复诊,诊断结果都是危重高血压,必须吃药。
我不甘心,反复询问如何才能不吃药,医生最后给了一个很玄妙的回答,“高血压是不能停药的,停药后再吃药对身体影响更大。但是啊,焦虑!焦虑是万病之源。只要减少工作压力,身体就能好转。”
赋闲状态,工作压力无从谈起,而规律的运动也焕发了生机。高血压症状逐步减轻,医生也酌情减少药量,终于,医生很惊喜地告诉我,可以停药了。这对我又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有了健康,有了时间,我计划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重拾我对历史和文学的爱好。当然在工作上,我也尽职尽责,只不过,现在我按照领导传授的心法,“没必要为公司冒个人风险。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就是问心无愧了。”
云云在家休整多年,养精蓄锐,马急刀快,期望到社会中一展锋芒。
恰好芊儿二次创业成功,事业蒸蒸日上,此时刚巧需要一个名校出身的品牌负责人,云云做过国际大品牌的市场总监,一拍即合,即刻走马上任,每天忙得昏天黑地,乐在其中。
我爹我娘和岳父岳母四位老人,个个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到今年已经有三位过了八十大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期待都能成为百岁寿星。
我爹在哈尔滨群力小区开垦了一片菜地,种菜养鱼,自产自销,自娱自乐。我娘每日找人唠嗑,乐乐呵呵,热热闹闹。
我岳父在云南是老年协会会长,组织退休老人们打门球、玩桥牌。岳母每日风风火火,忙活着家务和照顾孙子。平静祥和。
我哥宣布不再开出租车,思考了盒饭、卖菜多种营业模式后,还是在哈尔滨开着骐达去跑单送货,只是再也不计较营收多寡,算是以此为乐。
我嫂子也正式退休,说起来,这份工作还是我大学同宿舍同学负责东北区域时帮忙安排的工作,这一干也是三十年了。
侄子结婚了,侄媳妇美丽贤淑,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虽然有辈分差异,但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接近,相处融洽。
他们就租住在我们附近,打车十分钟距离。每周聚餐,煎炸溜炒,亲力亲为,谈经说史,观影唱歌,周末聚会是一周的高亮时刻。
云云的哥哥也即将退休,育有一子,刚上小学,聪明伶俐,是云云公司的新产品体验官。
我家的故事从闯关东说起,到现在已经七十多年,历经三代人。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超过了两个三十年的时间跨度中,我们很幸运地赶上了中国持续崛起的长期太平岁月,跟上了社会节奏,分享到了时代红利。
讲出身时,我家是世代贫农,根正苗红,讲领导阶级时,我爹娘都当了工人,军队地位高时,我爹参军入伍,改革开放时,我爹被迫下海经商,东北经济沉沦时,我爹误打误撞地成了公务员。
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时,我和云云走过独木桥成了名校学生,民企蓬勃时在民企,国企稳定时在国企,国家号召买房买车买股时,我们都听从了政府召唤。
由于家风庄敬自强,我们不善于经营,尤其不善于溜须拍马做关系找机会,因此错失了很多的升官发财的机会。同时代的有心人,在一波波时代浪潮中斩获丰厚,实现财富自由并移民国外的比比皆是。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也许有些事情我能做出更好的选择,也许我能够更好地兼顾公私,也许也能实现财务自由。
可是,也许我还是现在这个样子。教父说“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运”,性格决定命运。我只是一个相信功不唐捐、靠自己的双手吃饭的普通人。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世事无常,人生苦短,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这是人类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人都是向死而生,人生贵适意尔。
我现在和我爹一样,无权无势,一介书生。聊以自慰的是,感谢时代并没有让我的付出一无所获,家里衣食无忧,可以保证小康,没有拖国家“全面脱贫”的后腿。
更值得自豪的是,能随时一起喝酒吃茶的朋友远远不止五个。朋友们发财致富后,贫贱之交未可忘,会分享精彩的创业故事,也会分享美食美酒。
人生如树,父母在哪里,根就在哪里,如今父母和哥嫂都留在东北,我和侄子,以及方王两家的许多第三代人都在外地工作生活。家族就像一棵树,根在东北,却枝繁叶茂,花开别处。
根很茁壮,树还在生长,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故事,人生一日,便有一日的精彩。此刻,套用我侄子最钟爱的一首词作为这个小故事的暂时结尾。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七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