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已说完,李乾明目光转向苏离,带着几分考究与好奇问道:“苏离,你可知晓朕为何将这个重要的度支郎中之职赋予你吗?”
苏离心中其实已有几分猜测,他记得自己在会试时所撰写的策论,曾用独到的视角为大乾即将面临的财政困境提出了多项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然而,他亦明白在皇帝面前应保持谦逊,于是便微微低下头,恭敬地回应道:“臣愚昧,不知陛下深意,还请陛下为臣解惑。”
李乾明闻言,不禁放声大笑,声音中充满了愉悦与轻松:“哈哈,想不到这世上竟还有你苏离不知晓的事情!朕还道你是个无所不知的神人呢。”
苏离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坊间传言,不足为信。臣实不敢当此虚名。”
李乾明对苏离的谦逊态度颇为满意,他点了点头,正色道:“那朕就来为你解开这个谜团。朕是在看过你在会试上的策论后,才下定决心将这个关乎大乾财政命脉的度支郎中一职交付给你的。你在策论中提出的诸多见解,切中要害,深 入透彻,足见你在这方面的天赋与才华。朕相信,你能在这个职位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大乾的繁荣稳定贡献你的智慧。”
苏离听后,心中既感激又惶恐,他连忙躬身道:“皇上过誉了,臣只是尽己所能,提出了一些浅显的建议。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辜负陛下的厚望。”
李乾明摆了摆手,正色道:“苏离,你不必自谦。朕阅人无数,你的才华和见识,朕是看在眼里的。你的策论中,对于国家财政的见解尤为独到,这度支郎中一职,非你莫属。”
苏离听到此处,心中虽然激动,但面上仍保持着谦逊之色,道:“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李乾明点了点头,又说:“你上任之后,要尽快熟悉度支郎中的职责,对于财政的管理和调度,要做到心中有数。大乾朝的繁荣稳定,离不开每一个官员的尽心竭力。朕期待你能在这个岗位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李乾明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对苏离道:“你此次能够高中状元,可见你的才学非凡。今后在朝堂之上,朕还希望看到你有更多的建树。”
苏离恭敬地答道:“臣必当努力,不负陛下厚望。”
见苏离已经郑重领受了官职,李乾明也迅速对榜眼和探花的人选做出了决定,他们分别是的崔元翰和的沈志文。
依照惯例,李乾明授予了崔元翰翰林院修撰的职位,而沈志文则被任命为翰林院员外郎。这些授官决定均遵循了以往的惯例,没有苏离那般的惊喜。
崔元翰和沈志文在得知自己的任命后,纷纷表达了对皇恩的感激之情。他们叩谢皇恩,誓言将竭尽所能,为朝廷尽忠职守,以回报皇帝的知遇之恩。
然而,在二人表达感激之情后,李乾明却已经有些意兴阑珊了。仅仅是微微点头,表示对二人的祝贺和期待,随后便起驾离开了殿试现场。
对于三甲之后的授官事宜,李乾明则依照惯例不再插手,而是交由吏部按照既定程序进行。
随着皇帝的离开,整个殿试现场的气氛也逐渐平静下来。
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中,随着金榜题名的结果公布,众多士子纷纷围上前来,向苏离表达他们的祝贺。
“驸马爷,哦,不对不对,现在应该称呼您为状元郎了!”一位士子笑着打趣道,引来一阵欢笑声。
“状元郎这个称呼,听起来可真是悦耳动听啊。唉,我就是没这个能力和好运气。”另一位士子感叹道,言语中流露出羡慕之情。
人群中,有人好奇地问道:“对了,那度支郎中到底是几品的官职啊?”
“是从五品上啊。”旁边有人立刻回答道,“你参加科举考试,竟然连这些官职品级都不关注的吗?”
“我之前以为科举最高也就能得到个正八品的官职呢。你看后边的崔元翰和沈志文,他们所得的官职都没超过正八品。”那位好奇的士子解释道。
“所以啊,才说状元郎的本事大,不仅文采斐然,还得到了皇上的青睐。皇上甚至特意为他破了例,直接授予了从五品的官职。这可真是莫大的荣耀啊!”另一位士子感叹道,话语中充满了对苏离的敬佩和羡慕。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再次向苏离表示祝贺。
苏离也一一对这些道贺的士子进行了回礼,完全没有因为蒙受圣宠而恃宠而骄的样子。
在应付完那些热情的士子之后,苏离正想寻个清静之地稍作歇息,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了他的视线中。来人正是当朝宰相裴行之,他面带微笑,向苏离走来。
“恭喜苏离驸马高中状元。”裴行之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仿佛带着几分真诚,“想必日后你必然如鸟上青天,鱼入大海,仕途一片光明啊。”
然而,听到这番话的苏离并没有展现出太多的喜悦。相反,他的脸色逐渐冷了下来,淡淡地回应道:“多谢相爷吉言了。如果没什么事的话,我就先告退了。”
裴行之看着苏离冷漠的表情,眼中闪过一丝玩味的神色。他并没有因为苏离的冷淡而气恼,反而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口吻说道:“驸马爷莫急着走,等到几日后的传胪大典之上,你我还会再见面的。”
苏离闻言,眉头微微一皱,却也没有多说什么。他深知裴行之是个极其复杂和难以捉摸的人物,此刻不宜与他产生过多的交集。
苏离朝着裴行之微微点头,转身离去,只留下裴行之在原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深不可测的笑容。
待到殿试过去的第三日,便是传胪大典了,前三甲以外的进士,都会在这场典仪中按甲第唱名传呼召见。苏离这个新科状元自然也是要参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