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这踏马是人参?
凉面饼子2025-07-28 18:193,068

  没想到在明朝还能见到相声大师?

  一番询问后,李兆才知道,这个郭德刚和郭德纲还是有一字之差。

  不过这家伙的卖相还确实和那个郭德纲长得很像,矮胖矮胖的。

  莫名的李兆对这郭胖子有了些好感,毕竟李兆上辈子每晚上都是听着郭先生的相声入睡。

  李兆亲和的说道:“听说你给我带了千年人参?”

  原本郭德刚对这位舟山侯还是胆战心惊,现在看来不像外面传的那样,侯爷还是很亲切的嘛。

  郭德刚从怀里拿出一个木盒,打开木盒里面用红布包着:“侯爷您看,这就是千年人参。”

  说实话李兆也没见过千年人参,传说这玩意儿可是能起死回生。

  打开红布,李兆看着眼前这个灰不溜秋的东西,顿时呆住了。

  郭德刚见李兆的脸色似乎大为震惊,不禁笑道:“侯爷,这东西可是起死回生的好东西,小人可是用了五百两黄金才买到的。”

  李兆眯着眼睛,看着这带着暗红色的‘人参’,这......这踏马的是人参,这纯粹是在诈骗啊!

  这个所谓的‘人参’居然是番薯!

  李兆倒吸一口凉气,这家伙居然拿番薯来当人参,这是忽悠自己没脑子吗?

  不过也确实,这个时候明朝哪里有番薯,番薯此时应该还是在美洲,而且这个时候欧洲人还没有发现美洲,这玩意儿是怎么流传出来的?

  但仔细一想,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现在是弘治六年,也就是说现在哥伦布已经前往美洲了。

  第一次抵达了位于中美洲的圣萨尔瓦多,此后已经返回欧洲,那么这个番薯很大概率就是从圣萨瓦尔多带回来的。

  而番薯被带回欧洲后,显然欧洲人并没有认识到番薯的价值,更多的时候只是将其当做一种新鲜玩意儿,一种战利品。

  李兆询问道:“你从何得来的?”

  郭德刚认真道:“这是臣从一个.......”

  见郭德刚支支吾吾,李兆也没时间听他胡扯,开口道:“我知道你是从海外带来的,你干走私那点事我不管,不用藏着掖着的,我不抓你。”

  郭德刚听完李兆的话,这才一五一十的交待,这‘人参’是他的商队在濠镜澳那个地方,从一个泰西国的商人手里买来的。

  这泰西国也就是意大利,哥伦布正是意大利人,这下就解释得通了。

  而这所谓的濠镜澳正是后世的澳门,不过此时的澳门还是个渔村,因为盛产生蚝,因此叫作濠镜澳。

  虽然是珠江的八个出海口之一,但朱元璋的海禁颁布后,濠镜澳的地理位置便没有得到重视,正因为如此,那里也成为走私的窗口。

  那泰西国商人无非是认为大明没有此物,而恰恰,这番薯虽然是暗红色,形状上却和汉人所热爱的人参差不多,认为扣上千年人参的名头,便可以把人给忽悠了。

  郭德刚解释道:“那泰西国商人说,这是他们泰西国一座神山上产的,极其珍贵。”

  李兆一副同情的眼神看着郭德刚,心道,真是个可怜又可爱的家伙,被人骗了还不知道。

  不过李兆此时的心情已经十分激动,这东西,比起长生不老的千年人参还要厉害。

  千年人参可以让人起死回生,但这番薯却可以让大明起死回生,可以让数千万人活命。

  当下条件,寻常的水稻,一年下来,也不过是收两石米而已,平均下来,四百来斤,北方麦子的产量还要差一些,据《河间志》记载:“一夫耕田三五十亩,亩收麦一石以上。

  也即是说,一个青壮的男人,耕种一亩地,能得麦两百多斤,因而,一户人家倘若想要维持温饱,若是不耕种三五十亩地,这一户几口人,怕是难以果腹的。

  南方的水稻产量则高一些,可高的也有限,不过是四五百斤而已,一户人家,没有十亩水田,想来也无法维持生存。

  这样低得令人发指的产量,又随着小冰河期的来临,如何能养活大明?

  数千万人口难以养活,于是乎,流民开始出现。随着流民越来越多,内忧外患之下,这庞大的帝国最终会轰然倒塌。

  李兆本以为要等到自己的商队出海后,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寻到此物,而眼下这番薯居然奇迹般的出现在自己眼前,难道这是上天给自己的暗示?冥冥之中让大明能摆脱原本的命运?

  番薯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不但营养丰富,可以作为主食,最重要的是,亩产量可以达到两千至三千公斤。

  这是什么概念呢,换算成大明的计量单位,这便是二十到三十石,其产量是南方水稻的十倍,是北方麦子的二十倍。

  这是神器啊,原来十亩地二十亩地才能养活一户人,现在却只需一亩地、两亩地即可。

  自然,现在的品种肯定远不如后世的优良品种,可只要产量能比现在的水稻和麦子增加三五倍,就足以震惊天下,解决眼下大明最致命的问题了。

  想要让大明的商业发展,让商业阶层逐步和士这一阶层平级,甚至是超越,就不能忽视粮食的问题,如果百姓都吃不饱,何来谈商业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要重农抑商的原因。

  李兆将自己的心绪平静下来,毕竟这番薯只有一个,而且还不知道能不能养活。

  “你这人参,我收下了,以后要是再有,记得给我送来。”李兆也没戳穿真相,这郭德刚也是被人骗了,花了这么多钱买个番薯,古来这也是第一人了,简直是纯纯的诈骗。

  不过五百两黄金买番薯,在李兆看来,这笔买卖是绝对不亏的,千金都值得。

  见李兆很是喜欢,郭德刚嘿嘿笑道:“侯爷喜欢就好。”

  “说吧,来见我所谓何事?”李兆开门见山道,既然收了别人的礼,李兆自然是要办事的。

  郭德刚犹豫了半天才开口道:“小人前不久听闻,侯爷在海上建了一支海警,这不是咱们出海讨饭的商人除了风浪,最怕的还是遇到海盗。”

  李兆听出郭德刚的意思,这是想让自己的海警队来给他的船只提供保护,不过李兆也不反感,他的海警成立起来就是为了维护明朝的海上安全,顺便为了搞钱。

  “你放心,要不了多久我就会安排人马去濠镜澳的港口,到时候你的船队自然会受其庇护。”李兆说道。

  郭德刚感激道:“多谢侯爷多谢侯爷。”

  将郭德刚送走后,李兆检查了一下番薯,确认这玩意儿没有发生霉变,让他心里松了口气。

  马上吩咐赵四喜找了个房间,准备一个大缸子,迫不及待的要准备将番薯放进去,如果这番薯能栽种成活,那简直就绝了!

  怎么种植番薯?李兆当然不知道,毕竟上辈子也没干过农活,好在有万能的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第三百二十六页:如何在家里的阳台上种红薯?

  找来缸子,李兆又让人寻来一些鸡粪和猪粪,按照百科全书的记载,在缸的底部铺好作为底肥,然后再放入土壤,将番薯放置到其中。

  接下来把缸子放置在温暖通风、充足阳光的室内,避免直接暴晒和寒冷的气流。

  为了营造温室效果,李兆让人将一个房间空出来,在墙壁上开了几个通风口,接着房间内点好木炭,控制室内温度。

  接下来就是每天浇水,等待番薯发芽了。

  其实番薯的种植并不算困难,眼下难就难在能不能把这唯一一个番薯盘活。

  只需要十五天左右的时间就能知道结果,李兆看着缸子,内心暗道:番薯君,你一定要挺住啊!

  倘若这番薯当真发芽了,且试种出来了,那简直无法想象。

  毕竟番薯的可怕之处除了他的产量,关键还在于它能适应各种环境,是一种适应能力极强的作物。

  水稻之类的作物太过娇贵,需要大量的水,而且对土壤也有要求,番薯却不同,人们通常说的‘烂地’里,番薯依然能够繁殖生长。

  明朝的人口一直维持在数千万左右,即便是这个人口基数,却还是因为土地难以养活人,造成了大量的流民,但到了满清时期,人口陡然增长了十倍,居然还能养活这十倍的人口。

  这其中番薯便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旁的王三元和焦宝忠都极为好奇,千年人参虽然珍贵,但却不值得老师如此兴师动众啊,而且还要专门培植。

  王三元问道:“老师,这千年人参还可以种植吗?”

  李兆回道:“劳什子的千年人参,那郭胖子被人给骗了,这不是千年人参,而是一种农作物。”

  “农作物?这东西能吃吗?”焦宝忠纳闷,毕竟这番薯的卖相确实不太好。

  李兆笑道:“不仅能吃,亩产能达到二十石到三十石。”

  三十石?周围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这玩意儿这么能长吗?这比稻子的产量多出十倍不止啊,就连一贯习惯冷脸的赵石头此时都长大了嘴。

  焦宝忠呼吸加重,激动道:“那这简直就是神物啊,若是能种植,那千万人都不用挨饿了。”

  “是啊,但能不能种活,就看天意了。”

继续阅读:第71章:西山煤业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开局一本百科全书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