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什么五十石?
凉面饼子2025-07-28 18:133,435

  一个屯田校尉骑着快马,直接穿过京城,直接赶到户部外。

  这较为皮肤黝黑,经历一个夏天在田地里的酷暑折磨,哪里还有半点锦衣卫的威武霸气,浑身更是脏兮兮的,被门前的差役所嫌弃,屯田校尉大呼:“大喜,大喜,舟山侯命我来报喜,请户部差人前去西山。”

  李兆并不准直接呈报给孝宗,那样怕是没人会相信,会出现亩产二十五石的粮食,这简直比神话传说好玄幻,而耕种本就是户部所管辖的事务,自然是先呈报给户部。

  差役一听是舟山侯的人,马上不敢怠慢,毕竟眼下户部的二把手就是李兆的老师刘大夏,谁敢不给舟山侯面子。

  于是守门的差役马上赶紧去通报,今日坐堂的并不是尚书叶淇,也不是左侍郎刘大夏,而是右侍郎张春堂。

  这张春堂说来也是个仕途颠簸之人,前朝被冤入狱,而后被下放到广州偏僻之地干了几年知府,直到孝宗上位后,张春堂在被提拔到京城,在户部混了几年,因为资历够老,被补空缺成了户部右侍郎。

  如今也是快六十岁的人了,张春堂原本还想再进一步,虽然当不上尚书,好歹当个左侍郎,可刘大夏这个空军,直接被孝宗提拔成了左侍郎,这下张春堂是没了希望,因此张春堂和刘大夏向来是不对付,在户部的银钱上也和刘大夏争了几十次。

  此时听到外面有人喧哗,张春堂只听到舟山侯三个字,气就不打一处来,整不了师父,我还整不了徒弟?

  差役进到房间:“张公,有舟山侯差人来报,说是西山屯田校尉种出两亩地,得粮五十石。”

  张春堂听着,脸色顿时就僵硬了,他以为自己上了年纪,耳朵有问题,询问道:“五十石?”

  “是五十石!”

  张春堂的脸一下黑了,再次问道:“是五十石,还是五石?”

  “是五..不对,是五十石!”

  “...”

  张春堂有一种被人把智商按在地上摩擦的感觉,什么粮食能亩产这么多?神农在世也做不到啊!

  张春堂怒道:“简直是痴人说梦,将人赶走,跟那人说,本官念及舟山侯屡次被朝廷立下赫赫战功,便是不往上面呈报此事。”

  虽然张春堂想给李兆使个绊子,说他妖言惑众,但一番细想下来,现在李兆风头正盛,自己还是不要招惹为好,不然那几个科学门人,尤其是那个王守仁,怕是要天天上门找自己讨论儒学。

  接着张春堂又道:“既然是锦衣卫的屯田校尉,让他们上报给牟斌就行了,找户部干嘛?”

  差役小声道:“他们的意思是请户部去查验。”

  “验个屁!”

  这真是侮辱他张春堂的智商啊,想他户部右侍郎,国家财政的三把手,被人当成了傻子?谁会相信所谓的五十石?就算是水牛皮,你好歹编个可信度高点的理由啊,哪怕说个十石,也还算说得过去啊,这没零没整的数据,纯纯就是在调戏人!

  看张春堂的脸色阴沉,差役听完后,只能颔首点头,正待要走。

  “你且等等,过来。”张春堂眯着眼睛,突然想到什么。

  差役只好转过身:“张公还有什么吩咐?”

  张春堂暗道,若是就这么随意把人给打发了,那李兆会不会记恨自己?毕竟李兆专门派人来户部,肯定也不是纯粹为了逗傻子,不然刘大夏这个徒弟也做不到侯爷的位置。

  但张春堂又不敢真的派人去查验,到时候传出去,这不是影响自己的官声吗?到时候流传出一个‘张五十石’的名声,怕是朝野都得笑话他,真的有人会相信五十石产量这种鬼话。

  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张春堂敲打着桌面,最后叹了口气,罢了!

  “告诉那校尉,就说本官待会儿入宫,既然他受了舟山侯的差遣,本官就替他代为呈报,让他告诉舟山侯,本官给他这个面子,至于查验,就不要再说了。”

  这差役在户部干了十几年,自然也是个明白人,当即听懂了张春堂的意思。

  这是推卸责任的稳妥做法,反正李兆说的,张春堂也是信了,只是没见到实物,向孝宗呈报粮食产量五十石,这也是李兆的事情,张春堂这是个传话的人,和他自己没什么关系。

  弘治六年入秋之后的第五次午朝,照例还是在谨身殿进行。

  在这谨身殿里,最耀眼的便是在御座之上,朱漆所筑的牌匾上,四个字:敬天法祖。

  从前是一日一朝,所以一般朝会在清早进行,奈何孝宗是个勤政的皇帝,自己勤政还不够,还要让大臣们也跟着勤政,如今却是改成了一日两朝,在正午又加了这么一场朝会。

  近来各地没有什么灾害,但很多地方却是出现了霜雪提早的问题,本就捉襟见肘的农业产量,这下不知道又要折损多少。

  因此孝宗每日朝会都会提及农业生产的事情,只是这天灾之祸,哪里是人能解决的。

  表面上看,朝会中人多嘴杂,什么也议论不出来,毕竟所有物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朝会,可实际上,却是向大臣们宣示,皇帝对此是极为重视的。

  重视到什么程度,各地的州府,若是在不能及时协助农户收割,南方各省,若是不能及时征收粮赋,沿着运河各路的转运使司若是不能及时疏通河道,乃至于京城三大仓的官吏不能及时核算出粮钱开支,那么任何一个人掉链子,影响全局,势必都会死罪。

  孝宗坐下后,百官行李叩拜。

  一身冕服的孝宗看了众臣一眼,却是没有说话,这是孝宗的老套路,官员们也知道,孝宗这是等着大臣们先说,无形中增加压力。

  何鼎扯着嗓子喊道:“诸位大臣,有何事启奏?”

  大臣们皆是不说话,这时候谁先说话,谁就要倒霉,毕竟这几日孝宗的脾气都不太好,粮食减产,外面还有鞑靼小王子在进攻宁夏,如果不开口说点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只怕是扣俸禄都算是轻的。

  没曾想到,第一个站出来的人居然是户部右侍郎张春堂。

  张春堂一站出来,周围的大臣都开始窃窃私语,平日里张春堂都是老成持重的,说话做事也是思虑再三,而且张春堂向来跟在叶淇后面,户部有什么事情也是叶淇先开口,今天这般冲动的站出来,却是头回见到。

  徐溥也是愣了愣,心里不禁想到,这张春堂今天是怎么了?这么着急就站出来,难道是户部出了什么问题?

  我的老天爷,这个节骨眼上户部可不能出岔子啊。

  叶淇也是一头雾水,他是户部尚书,按理说,什么大事张春堂也应该先和他沟通才是,可今天如此反常,难道自己这几天没坐堂,真的发生了什么大事?

  孝宗皇帝也是有点担忧,脸色不太好的问道:“何事?”

  “皇上。”张春堂行了一礼,便接着说道:“锦衣卫在西山的屯田校尉所来报,西山出现祥瑞之物,此物耕种后亩产达到了二十五石,如今两亩地成熟,共计收获粮食五十石,臣听闻此事,代舟山侯向皇上奏明。”

  谨身殿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不敢说话。

  无数双眼睛看着张春堂,有的人强忍住笑意,有的人则是细细的揣摩张春堂这番说辞。

  祥瑞?亩产二十五石?

  如果真的有粮食能做到亩产二十五石,那说是祥瑞毫不为过。

  这可比发现什么千年人参,什么百岁乌龟还要震撼。

  只是真的有人相信吗?一些大臣内心嘲笑李兆,这舟山侯比那些添油加醋的地方官还会吹牛,这二十五石有零有整的,说谎也不编个靠谱点的理由。

  尤其是刘大夏,脸色是变了一茬又一茬,李兆是他的学生,突然钻出来这么一个消息,刘大夏比这些大臣还要震惊,尤其是这些话还是从张春堂的嘴里说出来。

  刘大夏甚至怀疑张春堂是不是在编造是非,故意拿李兆出来说事,以此来让自己难堪。

  徐溥则是靠到刘大夏边上,小声道:“时雍,你这学生,这次是不是玩过了?”

  在场的官员,那个不是吹牛的能手,谁没有吹嘘过政绩,这政绩本来就是六分靠打拼,四分靠最嘴吹。

  可你李兆这次是不是吹得太过火了?

  刘大夏当即问道:“张大人,此话真的是舟山侯所说?”

  “当然,本官绝不会弄虚作假,上朝前西山屯田校尉派人来报。”张春堂硬气的回道。

  此时的孝宗皇帝皱着眉,当他一听到祥瑞二字,心里就不太舒服,这历来祥瑞都是假东西,尤其是这亩产二十五石,这怎么听都像是在骗人,而且还是毫无技术含量的骗人。

  大臣们都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孝宗,大概意思就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办,皇上,您自己看着办吧。

  李兆毕竟是孝宗眼下的宠臣,而且李兆又屡屡立下战功,这个时候谁也不好说李兆什么坏话,要说,那也得孝宗自己来说。

  孝宗一拍龙椅,开口道:“胡闹!舟山侯这话说得朕都不信,什么二十五石,五十石的?朕是那种好大喜功的皇帝吗?”

  人群中还有一个人在瑟瑟发抖,不是别人,正是锦衣卫指挥使,牟斌。

  这屯田校尉正是挂在锦衣卫旗下的机构,虽然是李兆在管辖,但说到底是锦衣卫的人啊,若是出了什么事,他牟斌也脱不了干系。

  孝宗一眼看到牟斌:“牟斌,这屯田校尉既是你锦衣卫的,你说说看,是什么情况!”

  “啊?”

  牟斌一头冷汗,接着来了一句:“臣也不知道,这锦衣卫的屯田校尉由英国公府的张仑在负责,臣也不太清楚情况。”

  牟斌果然是聪明人,直接又拉了一个挡箭牌。

  张懋这下是傻眼了,什么情况,自己的孙子张仑什么时候变成屯田校尉了?这屯田校尉是干嘛的?这不是种地的吗,自己的孙子不在家里种地了,搞了半天,原来是跑到外面种了!

  张懋是被气的脸色通红,但在朝堂上也不好发作,只是心里已经把李兆给骂了无数百遍,李兆,你小子居然忽悠我!

  【作者题外话】:求票啊,收藏点一点,谢谢各位

继续阅读:第95章:当真是祥瑞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开局一本百科全书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