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云英将摘回的瓜装上了牛车,又将摆摊的工具锅碗筷也放了上去。
孙氏和云英母女二人坐在前头,虽是挤了些,一家三口出门却是很欢快的。
孙氏每次出门,都会收拾得整洁利落,云英看着孙氏的侧颜,看到她优雅的气质,又忍不住感叹,她娘长得真是好看。
这么好看的孙氏怎么就落云家人手中成了童养媳,她的父母怎么舍得的?不过想到二叔的长相,云英便想起父亲的长相。
她家大哥和二哥都长相出众,想来她父亲也不会长得差吧?应该也长得极俊秀。
母子三人聊着天就入了城,街头挑担子的行人不少,多是往西市去。
车上的东西若在西市卖,恐怕卖不出好价钱,去西市的多是庄户,她何不去东市看看。
阳城最出名的酸汤鱼就在东市,那边的行人才有可能遇上富户。
她现在也没有前几日那么着急了,自是要卖一个好价钱才好。
不走西市的街头,没想东市的方向,道上挑担子的人少了,可马车却多了。
东市的鎏金酒楼进出的都是贵客,门外马车停的最多,云英家的牛车到了这儿,就看到了,云英立即决定在酒楼对面摆摊。
她的目标正是这间酒楼,要是能引起酒楼的掌柜注意,与对方做长久生意,那就太好了。
就算没有吸引到酒楼的掌柜,也会吸引这边的贵客,也会有机会的。
摊位展开,初始,未吸引过往的行人。
云英一家三口也不着急,先在一旁慢慢地熬着骨头汤,等骨头汤的香味传出来时,便有行人驻足,疑惑的问这是卖什么吃食。
云英拿出红薯粉条,说是新出来的阳城美食,味道非常不错,可以先尝后付钱,不好吃可以不用付钱。
哪有生意这么做的,这位穿长衫的读书人倒是好奇的一旁坐下了。
只有两张小桌子,数张板凳,一路带来,一辆牛车也装不下多少。
不过做这摆摊生意不是云英的最终目的。
她手法熟稔的将浸泡好的粉条在汤里滚几把,随后装入调好料汁的碗中,再加上一勺骨头汤,放上几片肉和酸菜花生米,这就端上了桌。
看着碗中的红油,还有这肉香的味道,那书生不由得咽了咽口水。
正在吃着粉条的书生,很快云英又免费送上一小块西瓜,书生错愕。
有了一个客人,立即就来了第二个,有人是好奇这西瓜是什么,云英向来不吝啬,有客人来,她立即切上一小片给对方尝味道,还不收人家的钱。
很快小摊前,行人纷纷驻足,可惜只有两张桌,根本坐不下。
这红薯粉条汤味道太好,也是他们不曾吃过的味道,吃的人就更多了。
问粉条多少钱一碗,白锦算着一斤粉条三十文,一斤能出四五碗来,卖的是味道,于是说十二文一碗。
西瓜多少钱一斤倒也没有说,直接是六文一小片。
这些人穿的多是长衫,有的还是绸子衣,真不在乎这几十文钱的,随便去一趟酒楼,都是几两银子。
在街头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酸辣粉条,再啃一块西瓜,简直不要太好。
随着人越来越多,云英一家三口都要忙不过来了。
这么一直忙到了午饭后,终于过了饭点了,街头的人少了,吃粉条的人也少了。
摊前一空,一家三口才端着粉条坐下来吃上午饭。
果然,只要不急着卖,她的粉条散卖的价格会更高。
还有这西瓜,初次种植,苗子稀了一些,当初也没有那么多钱买西瓜苗,所以一亩的产量大概也只有三四千斤的样子。
可是二十几亩地算下来,她要是能寻到大主顾,要赚上一笔大钱了。
所以说,还是要买地,只有买了地,才有根本。
云英看着剩下的五个西瓜,还有一筐粉条,到傍晚大概是能卖完了。
一家三口才吃完饭,便又陆续有人过来买吃的。
就这么忙到了傍晚时分,牛车上的吃食一扫而空。
云英看着箩子里的散钱,笑眯眯的看向孙氏和兄长。
这也是孙氏第一次跟着来做生意,没想到女儿的这个点子这么好,这钱似乎也不难赚,就是比较辛苦,这累了一日,三人腰都痛了。
收拾好摊位,一家三口先去布庄扯些布回去,孙氏在家做绣活,以后就不必跟着出来这么辛苦了。
但孙氏却改变了主意,“我瞧着你们这几日正是收成之际,必定忙活,我就帮着做几日,绣活的事以后也是一样做的。”
云英倒也没有拒绝。
于是一家三口坐上牛车,去西市盘下肉摊上剩下的带回去,明天早点儿起来,做成卤肉,到时候卖粉条时,切成薄片铺在粉条上,浇上骨头汤,味道就出来了。
半筐骨头猪杂以及肥瘦肉,份量是够了,但也蛮显眼的。
当牛车入村时,还是引来村民的注意的。
前段时间缴税的时候,村里人只知道他们家将红薯做出了粉条,卖给了大走商,才刚好在缴税期将银钱交上。
现在地里还剩下不少,每天还看到刘家湾的人在帮着晒制粉条,他们一家却是进进出出的,这是又做什么生意呢。
有人看到那筐里的肉,吓了一跳,与孙氏还能说上话的村里妇人,都忍不住上前问上一句,他们家怎么买这么多的肉?这日子也过得太好了些。
就看着他们一家人曾经干干瘦瘦,病的病傻的傻,到现在长得越来越壮实,精神也好了,连老二那病怏子都能出门了。
这到底是怎么办到的?怎么感觉他们家英子像换了个人似的,总能想到点子赚钱。
孙氏笑而不语,在众人疑惑的眼神下回到自个院中。
转眼小院里传来肉汤的香味,闻到的村民都忍不住流口水。
转眼半年功夫,地里出来的豆子,缴完税后就所剩无几,一家人的吃食,都得计较着来,也只有平素出去做点苦力赚点现钱时,才会有钱买下一点儿肉打牙祭。
这村里人的生活大多如此,现在村里出了这么一家富户,多少还是令人眼红的,尤其连着苦力活都不给他们机会做,心头从对钱芳的恨到转到了云英一家的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