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为了碎银几两
莒国小郎君2025-07-28 17:413,051

  娄道长见唐云龙状若疯魔,也暗自惊心,不由下意识地握紧了剑柄,退出两步之外,嘴上却充满感情地喊了句:“六弟,你这是······”

  唐金龙闻声浑身一震,那举在半空的宝杵兀立不动了,眼光也游疑不定。

  突然,他“啊呀!”地一声,那杵一抖忽地平刺出去,却没奔娄道长,而是一转插进了一旁的古松树上,力道疾狠,竞插进了杵的一半。

  娄、常二人见状自是惊骇之至。

  那唐金龙两目混浊,死鱼般地盯住了二人,好一阵,嘴一咧:“哈哈······兄弟?!”

  伴随着一连串的狂笑,唐金龙一跌一撞地向林外荡去。

  唐金龙出了黑松林后,顿然似害了场大病,两目滞痴,脸色苍白,魂不附体地径向湖州府方向行去。

  这唐金龙乃是湖州府人氏,自幼父母双亡,却是叔叔抚养大的。

  由于过早失怙,逐渐生成了怪癖的性格。

  然而,天生的聪颖过人唐金龙,十五岁那年就中了秀才,谁料后来屡屡颠踬棘闹,久战不捷,二十多岁了还是一领青衿,故此冷落文墨。

  刻意弃文就武欲在武学方面有所进取,于疆场上博个封妻荫子,耀祖光宗。

  他的妻子是他叔叔的独生女,两个青梅竹马,自幼斯守相爱,结婚后更是相敬如宾,琴瑟和鸣。然而,唐金龙为人心性甚高,婚后一年,他就别了娇妻,出外游历,寻师访友,发誓不成名业,不回家面妻。

  他在江湖上一晃三年,待着自己的武艺,也交了几个拳脚朋友,渐渐有了些小名气了,自觉功夫已就,欲回乡投考武举。

  谁知,路过龟峰山,遇到了两个小童,双方为一小事争执,唐金龙托大凌人,却被两小童打翻在地。

  自觉受辱于孩童,无地自容,一时羞忿,就于山旁找个僻静处欲上吊一死了之。

  不料,那两小童暗中跟来,反而将他给救了。唐金龙羞愧难当,就欲拜两小童为师。

  那两小童就是玉龙和黑龙,二人见唐金龙境遇可怜,便答应给他引荐自己的师傅。

  董寒雨先生见他流浪江湖三年,历尽艰辛,却仍是徘徊于武学的门槛间,境遇甚是可悯,而且唐金龙天资很好,为人也诚,加上玉龙和黑龙一旁不断恳求,便收下了他。

  这唐金龙自遇到董寒雨先生后,方知道自己过去所学,只是些皮毛小技,而且自己年纪也不小了,伤悲老大之际,自然越发珍惜时间了。

  故此,唐金龙整天早起晚睡,刻苦锻炼,加上天资可造,二年内竟也练就了一身本事。

  董寒雨看出他心性甚高,不宜久留。

  一天,董寒雨将他叫到了书屋中对他说:“金龙呀,这二年来你刻苦磨砺,董氏五龙拳你已尽得其精髓,是不是……”

  唐金龙十分敏感,惊疑地问:“师傅要赶我下山吗?”

  董寒雨笑道:“你想到哪里去了,只是你一个有家小的人,年纪也不小了,不趁此时多学些技艺,再过几年恐怕就难了,如何耽搁得了?前几日峨眉山莲株大师到我这里过访,曾提到过你,话里话外似乎有收你为徒之意。那莲株大师的‘火龙拳’天下独步。自古学无止境,你不妨去他那里,日后艺成,作一番事业,也不枉在龟峰山呆了两年。不知你意下如何?”

  唐云龙听师傅这等说,确也触动了心事,勾头半天无语,最后才抬起头来说道:“既然师傅都为徒弟想到了,徒弟只有谨遵师命而已,只是日后不能尽孝侍候师傅了。”

  说到这,泪水泉涌。

  董寒雨也有些感动,摆了摆手道:“玉龙、黑龙还小,有二人厮守也足以颐养天年了。只是日后你入道出山后,千万不可对人提起师傅的姓名。如能恪守此言,就是对师傅最大的酬报了。”

  唐金龙当下跪地磕了三个头。

  第二天与师傅等人作别后,就下山了。

  唐金龙沿江走水路,径向峨嵋山而行。到了重庆,不想竟然染了一场大病。

  当时,身上所带的盘缠所剩无几,又远羁异乡,举目无亲,境遇十分地窘迫。

  幸喜同船一个北方客商,见他英雄落难,便慨然解囊相助,解了唐金龙的危难。后来,唐云龙才知,这个北方客商乃是四阿哥胤禛所扮,胤禛十分敬重唐金龙豪侠,故极力笼络。

  唐金龙也感激四阿哥危难时候,拔刀相助,二人是惺惺相惜。

  谈起武学功名,却撩起了唐金龙功名富贵之念,当即二人结了金兰,唐云龙答应艺成后下山相助。

  上了峨嵋山后,莲株大师很喜爱唐金龙璞玉可琢,师徒二人授受十分尽心。

  在金顶熬了两个寒暑,唐金龙尽得了莲株大师传钵绝技“火龙拳”。下山后,他并不急于回家,而是四处行侠扶弱,战败了许多武林好手,一时间江湖上顿时声誉大噪,人称“火龙唐”。

  不料,半年后,一个道士找到了来,将一封书信捎给他,打开一看却是那四阿哥约他的信札。

  那道士就是娄近垣,来信中四阿哥约他见面详谈。

  唐云龙欣然赴约,为四阿哥干了几件事,但从此他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中。

  原来,四阿哥托他之事乃是打探有关东南会党的情况,他这才发觉自己已卷入了与侠义道相背对抗的漩涡中了。

  但是一想到日后的锦绣前程,及四阿哥对自己的信任,却推辞不得。

  故尔,一度意志消沉,曾起过上峨嵋山出家厮守侍候莲株大师一辈子的念头。但那只是一时的想法,每每想起自己立下的誓愿,他又犹豫了。

  故此,总是迁延观望,四处漂泊,不大想与十三兄弟们聚在一处,而是独往独来,听调不听宣。

  如此,也耽误消淡了他回家探亲的机会和念头。

  由于处境两难,他也没去龟峰山,不是不想见师父师兄弟们,正像他不回家一样,总觉心中惭愧,没有脸面再回去见师傅和两位师弟

  自离开龟峰山后,唐金龙一直严遵师嘱,从不对人提起董寒雨之名。故此,人们都知他是莲株大师的高徒,却不知其开手师傅竟是董寒雨。

  只是几个月前,一次偶然醉酒,又被一些朋友捧了一番,唐云龙飘飘然中不慎走口提到了龟峰山的寒雨先生。

  不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席间有一武林败类“金笛童子”听到后,心中暗自打开了算盘。

  这“金笛童子”本来心术不正,又嫉妒唐金龙的声望。为此暗中调查起来却打探出那董寒雨先生竟是当年大岚山的董克昌,当即投状官府,并亲领众人去捉拿。

  他本意不单是为了赏酬,更重要的是欲要唐金龙的好看。

  这此中的过节,“火龙唐”又如何知晓?

  不料,黑松林中,玉龙师弟突然出现,不但窥破了自己难言的隐情,而且泼口便说他出卖了师傅。唐金龙一听到师傅死去的噩耗,不亚于五雷轰顶,最使他惊心碎魄的是,他一向认为在十三兄弟中最可信赖的娄近垣恰恰正是杀师的仇人。

  眼见自己沦为杀师辱门的武林丑类,那些锦绣前程荣华富贵还有什么意义?值此巨大变故,一向精明强干的唐金龙竟也血浊气迷,魂不附体了。

  也难怪,似他这种既好忠义又欲功名之人,如何禁得起这样的刺激?

  唐金龙一路恍惚,不觉到了湖州境内。

  毕竟山是故乡青,水是故乡甜,想到自己即将与亲人团聚,唐金龙的心情也舒畅了些。离家后他曾遇到过乡亲,就他妻子已为他养了个儿子,小名珠儿,想来也该十岁了。

  十年阔别,唐金龙倍感家乡的山山水水是如此清媚可恋。

  着看离家不远了,唐金龙爬上了一座山坡,从这里望去那山坳深处的唐家湾已隐隐可见了。

  漫坡翠竹习习,小溪绕石潺潺,秋风乍动,清凉拂面,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唐金龙正自感慨万分,忽听那边竹下有人作歌:“万里山坡摆战场,捡折青竹做刀枪,秋风吹彻杀声起,十万貔貅下长江······”

  循声望去,见一个顽童正在路旁竹荫下玩耍。

  唐金龙见之怦然心动,忽想起自己的珠儿大约现在也该这么大了。

  当下,心萌怜爱,便走近前去,却吃了一惊,只见那小童化掌为刀正在削着一把竹剑。

  唐金龙明知故问道:“小公子,唐家湾怎么走?”

  那小童显得很不耐烦,头也不抬,手向山下指了一下,就自顾削着竹剑,嘴里又唱开了。

  “条条青泉绕山坡,先生教我读子曰,忠义一部春秋话,天下仁孝几人得······”

  唐金龙闻听愕然止步,不禁触动了心中隐衷,痴迷迷地发起呆来。

  想到师傅被害,师弟反目,功名垂危,自己竟成了忠孝功名两不就之人,心中波澜难平。直觉得,这小童所唱的歌分明是讽刺自己的味道,不由心迷气短,一腔浊气,尽向那小童发泄出去。

  “你这娃娃,好不知礼数,怎么对长辈如何这等不恭?”

继续阅读:第42章 报应循环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双刀客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