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真相
莒国小郎君2025-08-05 11:103,151

  这时,双刀客朱大常邀杯凑近玉龙,放低喉音问道,“公子近日可见到过那唐大侠否?”

  玉龙闻之一怔,心中暗道:“这朱大常果然是江湖中人,手眼通天,也不知从何处打探到了我与唐金龙那厮过去同门师兄弟的渊源。”

  双刀客朱大常见玉龙沉默不言,神情有异,惊疑地问道:“莫非你二人之间有什么误会?”

  “误会?”玉龙嘿嘿冷笑数声,再也按捺不住一腔愤慨,近乎咆哮地喊道:“他与我有不共戴天的杀师之仇。”

  这一喊,将座中诸位都吓了一跳。

  玉龙从未对任何人提到过唐金龙之事,如今再也隐忍不住,索性将龟峰山“金笛童”所言,及黑松林中唐金龙与娄近垣、常佑廷相会一事对众豪侠说了。

  众人听了义忿填膺,那蔡胡子暴叫如雷:“原来,那唐金龙是这么个败类!日后遇到他,我蔡某拼死也要杀他百合。”

  苗羽、于琏也随声附和。

  吕丘、张球等将信将疑,张复明却拧眉沉思。

  唯有那双刀客朱大常却轻声呵呵一笑,对满腔怒火的玉龙说道:“恕我冒昧,只怕其中的过节公子有所不知吧?”

  众人闻之皆是一征,把眼呆呆望着双刀客朱大常。

  双刀客见众人惊疑不定,索性将“金笛童子”从中作祟一事对众人叙说了一遍。

  玉龙闻之依旧惊疑不释地问:“朱大侠何以得知如此详细?”

  双刀客朱大常微微笑道:“朱某为人处世讲究的就是个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不瞒公子说,去年年底朱某又去了趟龟峰山。才知寒雨先生、洞然大师及你师弟已经遇难。

  在‘寒雨堂’的废墟上有人立了一座碑墓,立墓者竟是唐金龙,而且还自称为寒雨先师的不肖弟子。

  江湖上,谁人不知唐金龙师承莲株大师的‘火龙门’?

  如今,怎又忽地出现了另一个先师?我料知,其中必有缘故,便有心打探一下有关寒雨的死因及唐金龙与此事的关涉。

  后来从黄州府内做事的一个朋友处得知,竟是‘火龙唐’酒后失言,被‘金笛童子’听到后,暗中秘密打探出寒雨先生就是当年大岚山的董克昌,于是便报了官。”

  众人闻听又皆是一惊。

  那张球舒气笑道:“我也怀疑嘛,似‘火龙唐’这种侠义之士,如何会干出卖师叛门之事?”

  双刀客朱大常又笑道:“张大侠的眼力看人极准,但那唐金龙与当今雍正皇上曾有过八拜之交哪。”

  “啊!”众人越发愕然了。

  吕丘文东偏不惊骇,反倒缓缓出言:“朱大侠所言自是有所根据,但‘火龙唐’也未必就真的投靠了大清。”

  于是,便将门自清在扬州康山草堂中亲眼见怡亲王与唐金龙相见之事对众人说了。

  “原来吕丘先生对‘疯侠’一事也已有所闻了。”双刀客朱大常笑着说道。

  “疯侠?”玉龙陡然想起了什么事,不禁失口惊出声来。

  见众人都惊异地望着自己,便将罗殷村遇到“疯侠”援手相助之事说了。

  但他有些惊疑不解地对双刀客朱大常说道:“当时情急,未及细看,事后一想,那身形也似唐金龙,只是他使的不是杵而是一把剑。”

  双刀客朱大常肯定道:“那就对了,此人正是唐金龙。难道众位不知“火龙唐’如今已弃杵不用了?”

  “莫非有什么缘故?”吕丘惊奇地问。

  “正是!”

  双刀客朱大常便将所探听到的唐金龙如何在湖州智昏误杀幼子,并由此发誓永远不再用杵一事对众入叙说了。

  而后又叹道:“据说当他在回乡的路上便已神智不清,似受了什么重大刺激,误杀其子后,他便越发古怪不可近了。”

  玉龙闻听心惊,情知唐金龙定是在黑松林中,被自己误会骂为杀师叛门的贼子后才受了重大刺激。

  由此看来,他误杀亲子,自己也有一份罪过。

  想到师兄由于自己的误会而迭遭打击,不由得又羞又悔,热泪滚频。

  众人不欲使玉龙过于伤心,便有意将话题扭转。

  曹仁父对陆剑门道:“下面就请双刀客朱大侠讲讲东南一带近来的忧祸吧。”

  朱大常对大家一笑,道:“这是明摆着的,诸位尽知目下雍正已遣派其十三铁血兄弟在东南一带以武力诛剿各门各会,连老信斋的‘佛祖’也几乎没能幸免。有人说濂溪与常四已经下金陵来了。”

  众人闻之耸然动容。

  吕丘十分忧虑地说道:“据说常四手下有一批啯噜子,善使什么‘血滴子’,杀人极是厉害。”

  众人对江湖上近来盛传的血滴子之事都已有所耳闻,自然皆十分耳热。

  双刀客朱大常漫然对众人道:“兵来将挡,水来土屯,自古而然。不过……”他话音一提,腔高了许多,“我来金陵路上,及到此游了几日,才知真正的忧患,恐怕将起于东南各会党之内。”

  “此话怎讲?”张复明急切问道。

  “还是因为这朱三太子的遗玺。”双刀客朱大常脸色郑重了许多,“目前,东南一带江湖上关于朱三太子遗玺的谣言蜂起,还将董公子传为了一位天神似的人物哪。”

  他扫了一眼沉默不语的玉龙,继续说道:“据闻,名门各党已纷纷遣人四下打探,欲攘此玺为已有。在嘉兴,我遇到了吕黄中,才得知了董公子携玺下金陵的真象。

  一路上我暗中遇到了好几批,尽是些三山五岳的能武之士,看光景,似乎他们也得到了玉玺已下江宁的消息。

  那一日我们在江边荒寺救人保玺一战,不是说明不但娄近垣这类雍正手下亲信之人已探到此玺下落,而且似铁尺会这样的江湖帮会也开始染指此事了?”

  众人闻之皆尽惊骇,纷纷议论起最近江宁一带不断发生的怪事来。

  玉龙此时心绪正乱,他起身离座踱到亭边凭栏远眺,石头城外大江如练,风光如绘。

  他这才明白为何当年朱三太子如此谨慎保藏玉玺,从不轻易示之于人,而洞然大师竟也负辱沉匿十几年不使此玺落入他人之手。

  想不到一块玉玺竟惹得天下之人纷纷攘臂,甚至不惜相互残害。

  回忆起一路所经所历,当真使人大有不胜世道之慨。

  张复明轻步踱了过来,关切地问:“玉龙,你今后作何打算?”

  玉龙瞿然一省,从沉思中拔了出来,只觉脑中空空茫茫。

  他顿觉自己是那样的疲惫,玉玺一交到二叔手中后,他便已有此种感觉了。

  现在终于完成了洞然大师的遗嘱,是该就此激流勇退了。

  半年来他尝遍了甘苦,一路上他总是在想,一旦将玉玺交给二叔后,便回龟峰山去隐居,一辈子不再下江湖了。

  蓦然,他想到了被冤失常的师兄唐金龙,误会负气而走的湘云姑娘,九华山养疴的文凤妹,及至今下落不明的美芹姑娘等人。

  这才猛然省悟,玉玺虽暂有所归了,但一切却还只是开个头,有那么多的事还在等待自己去做。

  这些无形中编织成了一张网,已牢牢地罩在了自己的身上,不容自家有脱身远僻之念。

  玉龙沉吟了一阵,简缓而又深沉地对张复明说道:“我决定出去再走一走。”

  历尽千辛护玉玺,一心只为兴大明。玉龙下江湖一事,就此告一段落。至于后来南北豪杰会金陵,张云如沉玺江底,那却是另外一回事了。

  黑暗笼罩着大地,一丛丛的树木也变成黑魆魆的,好似数千百个魔鬼列阵,要搏人而噬的样子。

  天上有亮晶晶的几点明星,好似闪亮的小镜子,在大黑布上闪闪地晃动。

  这时,林中很快地跑出一个少女来,浑身穿着黑衣,姿态婀娜中含有刚气,背负一剑,行走若飞,直向前面溪边走去。

  那小溪在东南山中曲折流来,水声淙淙,如鸣琴筑。

  溪上本有一座小小板桥,可是在夜中已被人把桥面撤去,暂时断绝交通。

  这少女奔到溪边,见没有了桥,好在两岸距离一丈多远,少女奋身一跃,已过了小溪。便有一个很大的庄子,崇楼峻垣,气象森严。

  少女觑定一处曲尺式的高墙,墙外有一株老柳,绿影婆娑,高度和墙仿佛。少女就先猱升到树上,然后一飞身跳上高墙,捷如飞燕。

  从高墙上望到里面,一重重的屋脊,一层层的楼房,隐约有几处灯光,还有击梆的声音,自远而近。

  少女伏在墙上不动,等那击梆的更夫走到相近,她就跟着他们走去。

  更夫在地下,她在屋上,一路望里面左旋右转地进去,心里暗暗地记清了方向。

  来到一所宽大的院落,有一排五开间的楼屋,纸窗中有灯光透出。

  少女立定脚步,略一踌躇,轻轻走到近窗边,做一个丁字挂帘式,从屋檐上挂下来,一些也没有声息。便把小指向窗上戳个小孔,一眼偷窥进去。

  见里面乃是一个陈设精美的闺房,靠里一张紫檀的香床,芙蓉帐前,正有一个十八九岁的女郎背转娇躯,方在罗襦襟解之际,忽地走向后房去了。

  少女自思我要找的人却不在这里,翻身立起,再想到别地方去寻,忽觉背后一阵微风,回过脸去,见那女郎不知何时已到身后,一剑劈来。

  少女闪身躲过,疾掣背上宝剑,寒光四射,如秋光照眼······

继续阅读:第120章 白布裹首汉子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双刀客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