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公孙龙以前曾在二集中略露头角,天王寺中突如其来,飘然而去,好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不独琴、剑等要挂念他,便是一般看书的想也不能不悬悬于其人。
现在,忽地又和朱大常、玉琴等重逢了,少不得先要把公孙龙的来历略略补述一下,好使头绪清楚。
公孙龙世居河北邯郸,生身母早已故世,他的父亲公孙清,娶了一位继室赵氏,又生了一位幼子,因此赵氏在她丈夫面前说坏话,常常虐待他。
公孙龙少时又不读书,反喜欢刺枪弄棒,好勇斗狠,和里中小儿成群结队,两边打架。赵氏别的事不教他做,却教他山中去打柴。
有一天,不知怎样的,公孙龙和一个小儿打架,一失手,便把那个小儿打坏。
那小儿的家人哭哭啼啼,只道那小儿已打死了,遂抬到公孙龙家里来,要他们抵命。
公孙清恰才出外,弄得赵氏几乎无法对付,幸经邻人解劝,把那小儿抬到伤科医生那边去医治。
此时,公孙龙知道自己闯出了大祸,后母本来对他厌恶,现在一定不肯饶恕他,没奈何,只得往山上一走。
那时,他不过十二三岁,单身出外,叫他那里去找容身之地呢?路上有一顿没一顿的,逃到了山东德州地方,却遇见一个老道,执着拂尘,飘着长须,相貌清奇。
一见公孙龙踯躅穷途,便问他到哪里去,公孙龙老实告诉?
老道便对他说道:“可怜的孺子,茫茫大地,你走到那里去呢,不如随我一起走罢。”
公孙龙本是胆大的人,既有人肯收留,他自然很愿意,随着便向老道拜倒,愿拜他为师。
老道微微一笑,扶他起来,叫他跟着走,行到登州海滨一个山中寺里去。
那山名唤小青山,那寺叫做清心寺,就是老道修道之处。
老道名唤黄一清,也唤做清心道人。
庙中人也不多,公孙龙便住在庙中,为道人执役。
道人见他很是勤恳,十分欢喜他。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他在山上读读书,做做事,空闲时在山头玩赏风景,很觉无聊,老道又时常出外。
一天,道人自外边归来,饮酒之时,把公孙龙唤来,对他说道:“我见你天资聪颖,是个可造之材。现在乱世之时,正要用武,不如待我教授你一番武艺,好使你先有防身的本领。”
公孙龙听了,正中心怀,遂拜求清心道人即日赐教。清心道人又喝了数杯酒,便领公孙龙到一间室中去。
室中陈列着刀枪剑戟许多兵器,清心道人便问公孙龙喜欢学习哪一种,公孙龙要学双剑,清心道人道:“这样兵器,马上步下都可使用,但是别的兵器也须学习。我今先把双剑教你,其余的可以随时学习。于是选了四把宝剑,与公孙龙各执一对,走到后园空地上,便起始教公孙龙舞剑。
公孙龙尽心学习,一步步由浅入深,不到半年,公孙龙的剑术大大进步了。
道人对他说道:“你学的还是第一步,进步得也算不慢,现在把第二步教给你。至于第三步,却非寻常人所可企及,到时再说。”
于是便把双剑使开,初起时,两道白光兔起鹘落;后来舞得紧急,并成一团白光,滚开来如车轮大。道人的全身都隐蔽在白光中,不见影踪,剑光到处,似有风雨之声。
舞了一回,白光渐渐收小,忽地向东边飞将起来。
公孙龙抬头看时,见道人已跃登一株高可数丈余的老松上,双剑抱在怀中,对公孙龙微笑道:“此春秋时老人化猿法也,你可精心学习,不难登峰造极。”
于是,轻轻一跳,跃下树来。先教授公孙龙儿路破敌人的剑法,公孙龙更加用心练习。
清心道人又把别的武艺教导他,所以三年之后,公孙龙已学得浑身本领,非常人可及。但是公孙龙以前听了道人的话,始终念念不忘于第三步剑术,想要一起学会。
但是他向道人屡次固请,道人总是微笑不答,没有教给他,他等得好不心焦。
一天早上,他又走到道人静室中去,要求他教授第三步剑术,只见道人双目下垂,坐在榻上,似睡非睡,不知在那里做什么。
于是喊了声:“师傅。”
道人不答。
公孙龙又唤了二三声,声浪稍大,道人睁开双目,见了公孙龙,却道:“我正在练气,你有何要事来此搅扰?”
公孙龙拜倒道:“弟子要求我师把第三步剑术赐教。”
道人叹了一口气,说道:“你的志向固然很好,可惜你非其人,并非我不肯教你,实在这第三步剑术断非一般红尘中人能够苦心达到的。
现在我同你老实说了罢,在唐朝贞元中的时候,魏博部下大将聂锋,有一个女儿,名唤聂隐娘。十岁的时候,被一老尼诱到山中,把剑术隐身术等秘法教授她,后来聂隐娘学成回家。
聂锋本来对这个女子不是十分喜悦的,所以任她去休。隐娘忽然认识了一个磨镜的少年,要求她的父亲允许和这人成为夫妇,她父亲也答应了。
不多时候,她的父亲也故世了。后来魏帅和许州节度使刘昌裔不睦,魏帅使隐娘去取刘昌裔的头颅,隐娘和磨镜少年共骑黑白二驴而去。
但是刘昌裔有神算,预先知道隐娘要来,途中厚礼迎之,隐娘夫妇感他的情意,遂留在许州不回去了。隔了月余,魏帅知隐娘不回,便使部下一个剑客名唤精精儿的去杀隐娘和刘昌裔。
这天晚上,刘昌裔安居无事,忽见红白二幡在他的卧床四隅飘飘然相击,不多一会闻锵然之声,一人从空中落下,身首异处。
隐娘也露出倩影,说刺客精精儿已被击毙。
遂后,把死尸拽出堂下,洒上一些粉药,化为一堆水了。
魏帅见精精儿不能成功,又使妙手空空儿去。
妙手空空儿的剑术,神鬼都不能跟其踪。隐娘事先知觉,遂请刘昌裔颈环于阗之玉,拥念而卧,她自己化为蠛蠓,躲在刘昌裔腹中。
将近三更时分,刘昌裔闭了眼睛还没有睡熟,忽闻颈上锵然一声,于是隐娘从他口中跃出,恭贺他已脱离危险。
并说妙手空空儿犹如俊鹘,一击不中,翩然远逝,决不会再来了,所以尽管放心。
刘昌裔仔细看那块玉,果然历历有匕首的裂痕。
从此更加厚待隐娘,隐娘不愿多留,夫妇二人便告辞而去。”清心道人把聂隐娘的故事讲了一节,又对公孙
龙说道:“那聂隐娘便是有了第三步剑术的女剑仙,不过这功夫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并非我不肯教你。”
公孙龙听了聂隐娘的故事,津津有味,愈加要学了。
遂后又求他师傅道:“聂隐娘既能学到,那么弟子也可以学到,恳弟子情愿苦心熬练,誓要把这第三步剑术学会,然后无憾。望师傅试试弟子,何如?”
清心道人道:“唉~你怎么向我缠绕不清?我生平不肯多收弟子,教授武术也是适可而止。以前我教授你的师兄雷般,他也是要学第三步剑术,但是半途中废,不能成功,现在他早已下山去了。
照你的剑术,也可下山自己去做一番事业,为何偏偏要学剑仙?也罢!我就给你一次尝试。学剑术必先炼气,你在今天晚上从浅时起照我这样跏趺静坐,直到子时过后方止。
在静坐的当儿,须得闭目凝神,一志绝虑,不可生妄念,那时如有各种外魔来引诱你,你须要把志向坚定,不受引诱,否则学道未成,邪魔已入,岂不是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么?照这样静坐三个月,方能起始学习。
不过,我有一句话须得向你说明,倘然你果然能够不被外魔引诱,坐过三月,我自然教你,但是一被外魔引诱,你就是失败,到那时候你也不必再来见我,请你自己下山去罢。”
公孙龙暗想:“只要我志向立得定,怕什么外魔。”
便满口答应,心中喜不自胜,再拜而出。
到了晚上戍时,公孙龙就闭了房门,坐在椅子上开始静坐。初起时,心里有许多思虑盘旋不已,屏弃了这个,那个又来,觉得方寸之间总是不能澄清。
听得庙中一二晚钟声,渐渐地把散漫的精神归结拢来。
直坐到将近子时,忽听窗外一声响,两扇窗开了,一个硕大无比的头颅钻将进来,青面獠牙,两只眼睛如铜铃大,伸出了血红的舌头,好象要来吃他的样子。
公孙龙起初心里一吓,想要起来抵抗,继思山中何来鬼怪,莫不是便是师傅说的外魔,心下暗道:“我却只要不动心,不去管他,不去瞧他。”
遂依然将双目一闭,只当不见,觉得一阵阵冷气吹到公孙龙的脸上,那血红的舌头也已舐到他颊上,他总是忍受。
一刹那间,那硕大的头颅果然不见了。
接着,梁上一声巨响,公孙龙不觉抬头一看,黑暗中瞧见有一条白花蛇,全身如碗口样粗,长可二丈有余,从梁上垂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