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抓贼
莒国小郎君2025-07-28 17:373,200

  汤阴县令亲自至彭家察看,带过新娘细细询问,疑心此案必定有什么好情。

  但是,瑞艺素来是个守礼教的大家千金,不致有什么暧昧的事。

  于是,细问后来和瑞芝同睡的那人,有什么特别不同之处。

  瑞芝说,她对于夫婿的容貌也没有认识清楚,身材似乎瘦长的,和先进来的仿佛无异,况且又是熄烛而睡,不能记得。

  惟有一处地方与众不同,可说是特别的,无意之中触着他夫婿的手,大姆指上多一个细小的骈指。

  大家都知道彭翁的儿子并没有骈指,那么凶手必然是个有骈指的人。

  彭翁才想起他自己的远房侄儿彭基,和他儿子的年纪相同,右手生着六指,昨夜也在这里饮酒闹房。

  晚上睡在书房里,却一清早悄然而去,事有可疑。况闻他以前也羡慕瑞芝的美丽,曾央求父母请人到恽家求婚,恽家嫌他家没有产业,不肯允诺,彭基引为憾事,咄咄书空,几成狂病之疾。

  现在想来,一定他心怀妒恨,把我儿子杀死,乘此机会,达到他的兽欲。

  还有,新娘说凶手生有骈指,身材也仿佛彭基身躯瘦长,若不是他,还有谁呢?

  想到这里,彭翁连忙禀知汤阴县令,立刻勒令差役赶至彭基家中,捉拿凶手。

  彭基正在伏案苦思,拟一篇文稿,毫不费力的拘捕到案,汤阴县令遂叫他实招。

  彭基矢口否认,连称冤枉。

  但是新娘瑞芝又羞又恨、又悲又气,见彭基是个骈指,遂一口咬定是他。

  彭基虽然不肯承认,却也没法辨白。

  彭翁要求汤阴县令速将彭基严刑拷打,以便招出口供,可以定罪,偿他儿子一命!瑞芝也泣求汤阴县令把这案审查明白。

  但是,汤阴县令十分谨慎,详察彭基的面貌,不像行凶之徒,况且向旁人问得彭基一向是个循规蹈矩的书生,虽然以前曾爱慕过瑞芝,有求婚不遂的事情,然而也不致犯出这个杀人的命案,恐怕其中尚有冤情,不可不加意审慎。

  遂后,吩咐将彭基带回县衙,暂行监押,待以后再加详审,一边命彭翁好好看住瑞芝,免得她或要轻生自杀。

  彭基的父亲赶来营救儿子,无如有骈指为证,总逃不了这个重大的嫌疑。一般人也以为新郎必是被彭基所害,这个奇案传遍全城。

  这天,汤阴县令又传聚人犯详加鞫讯,彭基总不肯招,而彭家翁媳又一口咬定彭基是杀人的凶手。

  审了一堂,仍无结果。看的人却不计其数,那店主就是其中之一了。

  把他这案情告之双刀客朱大常、玉琴二人。

  说罢,猛力地吸着旱烟。

  双刀客朱大常、玉琴二人沉思良久说道:“以普通情理而论,当然彭基是个凶手,因为他的嫌疑很是确实,况且一时又寻不到第二个骈指的人,天下也没有这种巧事。

  但是从另一方面观察起来,第一点,即使彭基妒恨新郎,害死了他,乘机和新娘求欢,那么,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何必要劫去新娘的财物?

  二则,他犯了杀人的罪,应该高飞远走,岂有心绪握管作文呢?

  所以,他也许是冤枉的。

  汤阴县令一时不肯断狱,倒是个良吏,希望这案的真相早日破露,连我们过路之人也觉得早欲得知真情了。”

  店主微微笑道:“此案真是奇怪,据你们二位说来,那彭基是冤枉的。那么,又有第二个生着骈指的人是杀人的凶手吧。”

  玉琴又问道:“近来在这城里可曾闹过盗案?”

  店主道:“半个月前,万生街王姓家中曾被盗去不少珍贵之物,至今还没有破案,听说是个飞贼来盗去的。因为门不开窗不启,一些影踪也没有,那个飞贼的本领可算得大了。但是一则为财,一则为色,二案之间是不相关系的。”

  双刀客朱大常、玉琴二人笑了笑,店主也就告退出去。

  到得晚上,双刀客朱大常、玉琴二人正用晚餐,忽听外面有人和店主等纷纷讲论,说汤阴县令此刻已另外捉到了此案的真正凶手,是个生骈指的少年,不但手上生着骈指,而且足上也有,奇怪不奇怪?听说明日要当众审问,不可不去一观。

  双刀客朱大常、玉琴二人听了这个消息,又惊又喜,天下竟有这种巧事,真是无奇不有。但是那汤阴县令一时到哪里去捉来那个凶手呢?明天倘然不走,倒也要去看他一看。

  次日早上,仍有些濛濛小雨,玉琴对朱大常说道:“我们今天不走了,好去看看汤阴县令怎样审这奇案。”朱大常道:“好啊!我也正有此意。”

  将近午时,雨已停止,阳光从云中放射出来,像是好天气的样子。

  双刀客朱大常、玉琴二人吃罢午膳,只听街坊上走过的人渐渐闹热起来,嘴里都在谈论那奇案。

  店主跑进来对他们说道:“你们俩可要随我一齐去看审奇案?闻得县太爷今天特地在街后广场上审问,使大众都来旁听,看看这个杀人的凶手。你们想,一个人生了六只手指,又会生六只足趾,岂非奇怪?不可不看看了。”

  玉琴道:“好!我们就跟你同去。”

  于是,朱大常、玉琴跟了店主走出店门,还有店主的老妻和长子一起同行,走到县衙后边来。

  但见人山人海,拥挤不堪。

  大家都从一个狭小的门里走进去,门口站着地方官和许多差役,手里虽然把着皮鞭,却很和气的让众人进去。

  双刀客朱大常、玉琴二人好得两臂有力,排开众人,从门里挨进去,回头却不见了店主等一干人,也就不去管他,大踏步走去。

  就见好一个广场,四边都栽着柳树,场中已立着五六百个观众,中间有个高高的台,台上放着公案,大概是审问犯人的所在了。

  有几个年轻的人,都爬到柳树上,或立或坐,登高临下,十分得势,所以许多柳树上都探出着一个个人头。只有一株最高的柳树,没有人能够攀援上去。

  双刀客朱大常、玉琴二人便轻轻几跳,已到了柳树的上面,坐在粗硬的大枝上静候。

  此时,见门外的人仍似潮水般的挤进,店主夫妇也挤在人丛中进来,满头是汗,东张西望,好像寻找他们的样子,二人不觉暗暗好笑。

  不消一刻,这个广场上已挤满了人,大概总有二千四五百人左右。

  差役们便把小门关上,下了锁,不许他人进来。但是等候多时,不见汤阴县令出来审案,大家都有些不耐烦了。

  忽然,有一个差役跑到台上,向观众大声说道:“今天对不起你们了,因为县太爷忽染微恙,不能坐堂,要明天再审这案件了,你们可以回家去罢。不过县太爷有个命令,不论何人走出的时候,须要伸出双手,经过守门的验视一下,然后可以通过,违者便不许走。”

  众人听了这个说话,大家哗然而散,都要从这个门里走出去。

  此时,门边站立了十多名捕役,手中各执着铁尺短刀和绳索,声势严厉。来人因为验视双手并非难事,所以乐得听令,都伸出双手,被捕役们看了一过,然后一个个放出去,这时已走了五六百人。

  忽然,有一个长身的少年,穿着一件紫酱色宁绸的袍子,相貌英武,走到门边不肯伸手出来,却硬要撞出去。

  捕役们拦住他,一定不肯放他出去,那人退后数步,瞧瞧旁边墙垣,都是风火山墙,十分高峻。但是墙边的柳树相隔不远,便冷笑了一声,对捕役们说道:“你们不许我从门里出去,难道我没有别处可以走么?”

  说完,便耸身一跃,如飞一般窜到柳树上,又从那里跳上高墙,十分迅速,众捕役不觉呆了。

  有几个早喊道:“不要放走了那厮!”

  那人正要跃下的时候,忽然从那边柳树上跃出二条人影,如飞鸟般已到了墙上。

  这两条人影是谁?不问而知,正是那双刀客朱大常、玉琴。

  原来二人听了差役的传令,心中十分奇讶,知道这事并非偶然,另有什么蹊跷,所以端坐在柳树上不动。瞧着下面的观众一个个走出去,经捕役们察验手指,暗想这不是相面,倒是相手了,有些好笑。

  忽然,见那个长身的少年不肯给捕役们看手,却施展本领,逃上高墙,想要逃走。

  二人早已明白,多半此人就是那个贼人!哪肯袖手旁观?所以也跃上高墙去捉拿那少年。

  那少年见有人追至,并不跳下,因为一则下面并无接足之处,二则挤满着许多人,有几个捕役已高举着铁尺在那里等候他跳下,所以他回身从墙上逃去。

  双刀客朱大常、玉琴二人在后紧追,那人行走如飞,已转过了那一道风火山墙,旁边便有一带民房,那少年飘身而下,跳至民房上,急急逃遁。

  双刀客朱大常、玉琴二人也追至民房,许多捕役见有人相助,大家在下面跟着追奔,高声呐喊,以壮声势。

  双刀客朱大常、玉琴二人追过了十几家屋面,已赶到那少年的身后。

  少年知道逃走不脱,便回身相迎,拔出腰间短刀,对二人喝道:“你们是谁?敢来和我作对,先吃我一刀。”

  说罢,飞起一刀,向玉琴头上砍下。

  玉琴也拔出宝剑迎住,朱大常把惊鲵宝刀挥动,一同那少年刺击。

  那少年不慌不忙,一柄几短刀上下翻飞,和二人战了数十合,渐觉不敌,被二人的剑光围住,不能脱身。

继续阅读:第249章 怀疑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双刀客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