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凡响
陈代平2021-02-02 18:081,588

  十三世纪的蒙古帝国,扛着世界一统的旗帜,纵横天下,灭国无数,可唯独那孱弱的南宋朝廷却独立抗衡蒙元50多年,第一次的宋蒙战争,宋军大败蒙古,之后又拖死窝阔台,还在钓鱼城击毙了蒙古元宪皇帝蒙哥……要不是蟋蟀宰相贾似道专权,1276年的蒙古就未必能够消灭南宋。那么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南宋朝廷?是因为南宋有了像杜杲这样博学多才、智勇双全的英雄豪杰,才让蒙古帝国心惊胆寒,使摇摇欲坠的南宋朝廷成为了蒙古帝国征服史上的强劲对手。

  杜杲(1173年6月7日——1248年7月19日)字子昕,福建邵武城关人。

  杜杲出生于名门望族——京兆府万年县的杜氏家族,乃唐朝宰相宣献公(杜)黄裳之后。曾祖父杜圯,被朝廷派到江西储粮救济、兴修水利,从此杜圯便携一家老小从京兆万年迁居福建邵武。父亲杜颖,字清老,江西提点刑狱、刑部郎中,赠开府仪同三司。母亲陈英封宜人,赠吉国夫人。

  且说,1174年的7月7日是小杜杲的周岁之日,父亲杜颖5天前就向布政使请了假,他坐着马车急赶忙赶地从江西洪州府赶到邵武军。“我说清老兄弟,明天就是7月7日,咋不提前几天回来,非要把时间算得这么紧?像似管了千军万马。”好友朱熹极为不满地责备杜颖。

  “没办法,就这半月的时间还是我磨破嘴皮,要不又怎么能够回来?”

  朱熹摇头叹道:“说来也是,江西近来兵戈抢攘,动荡不安,清老身为提点刑狱,理当全力维持治安。放心吧!弟妹理解清老的难处,这不,她还对我说,男子汉大丈夫当以事业为重,岂能为了家中小事……”

  “陈氏确实不错,但元晦(朱熹,字元晦。)老兄也言过其实,她胸襟哪有那么宽阔”

  “该满足了,说句良心话,从孩子满月后出去,直到周岁才回家乡一次,你哪有尽到父亲的责任。”

  杜颖点了点头,愧疚说道:“元晦兄说得对,今日是杲儿的满月,还希望元晦兄能给他取个好名号。”

  朱熹笑了笑道:“别急,不是还没爬岁的吗?就是爬岁之后再取名号也不算迟。”

  “对,对,对,有您这位理学大家给他取号,杲儿的将来定能出息!”

  没有想到的是,小小的杜杲将桌上换好的孔仲尼、狄仁杰、孙武、鲁班的面像全都用双手给拢在一起,谁也别想拿走一个,大家面面相觑,一头雾水,杜颖骤然不悦,急促问道:“杲儿可选其中之一,岂能……”

  “谁说不能?我看很好,清老兄弟,爬周讲的是顺其自然,作为父亲可不能不随儿子的心愿。”

  见朱熹如此一说,杜颖无奈叹道:“也罢,就怕杲儿的将来成为泛而不精的无用之才。”“未必,只要辛勤耕耘,杜杲一定成才,但凡荣誉皆源于勤耕,依元晦看,杲侄取于耕名号才最为妥当。”

  “就依元晦老兄的意思,不过,清老可要丑话说在前头,杲儿到了上学年龄,得把他放到建阳考亭学习。”杜颖转忧为喜。

  “那感情好,是你清老兄弟看得起我,到时可让他和叔敬(朱熹三儿朱在,字叔敬)住在一起,他们年龄相仿,也可相互促进。”

  朱熹是嘉定二年(1209)四月二十三日离开人世的,而杜颖也因在江西得罪富人钱昌,被迫调至京城临安,拟刑部郎中,没过几年,因疾病不治,于嘉定二年(1209)十二月五日与世长辞,接下的则是慢慢三年的守孝期。

  转眼到了嘉定六年(1213),然,此时的杜杲已经迈入不惑之年,而比他大一岁的朱在兄弟,已由福建的泉州知府,升为两浙转运使,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他杜杲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又究竟做了些什么?难道真是平庸度日,碌碌无为?或如父亲生前所说的泛而不精的无用之才,不!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杜杲不但学到了孔孟的礼义,程朱的伦理,而且诗、词寓意深刻、朴实无华,文章 观念明确 、欢风华丽,而且,行草更是清新飘逸、苍劲有力。可他却始终没有参加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有人说他能荫补入仕,可在重文轻武的宋朝廷,那荫补入仕的提升机会又要大大小于科举应试,那又是什么原因促使杜杲放弃了朝廷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除娶父亲好友季陵之女季美芳和有了自己的儿子杜庶之外,当然,跟道人研究兵书、兵道,跟工匠制造石桥、木楼,以及学习先人的破案技巧……则花去了他的太多时间。

继续阅读:2荫补入仕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抗蒙传奇:南宋英杰杜杲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