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对方背后的人会这么想,反正就是好一番的乱像。
而且这些流民鱼龙混杂,都聚集在城门给外面,打架斗殴,杀人灭口的事情还真的少见,然后很多官员,直接漠视,不过嘴上叭叭了两句,感叹一下民风恶劣,不痛不痒就这样便过去了。
倒是城内有不少的富贾都设了粥棚子,稀稀拉拉的米粥,为了避免有人贪食灾民的口粮。还会在里面撒上一把石子。
虽然不多,而且很稀,但是也确实能够保住性命,不至于饿死。
就连边城这个地方,也在半个月之后,迎来了第一批的流民,这一南一北,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很多人,鞋子都破的不成样子了,脚上都血泡,血呼啦扎的混着泥土,褴褛的衣衫,瘦得都只剩下皮包骨了。
看上去特别的可怜,我也忍不住鼻头一酸,生活在太平盛世,从来没有过缺衣少食的经历,也很难想象这种状态有多么的苦。
在我去面见将军的时候,还不待我开口,将军便说,开城门,将流民聚集起来,安置在西边的一处空地,在上面盖上帐篷。
这次,我却是实实在在的敬佩他了,不由双手抱拳,行了个礼,便匆匆忙忙的去安排事情了。
为了防止有人浑水摸鱼,还彻底抽调的一队兵马过去。
充满血煞之气的兵马,一出现,便镇住了一大片人,这种时候,还真的采取这种方式才是最便捷的。
接下来便是埋锅做饭,让这些仿佛风都要被吹倒的人,补充点能量。
不过这些人看着样子,恐怕都好久没有吃过饭了,这一下突然的,完全真给大鱼大肉,吃个肚圆,恐怕能把剩下的半条命都是戳脱了。
是故,哪怕边城里面最不缺的就是肉食,这次在只煮了三大锅的稀粥,说是稀粥,其实也是那种能插了进筷子的那种,不过就是煮的软烂了很多。
一堆人,闻着白粥的味道,眼睛都要绿了,要不是这周围有专门和士兵,这些人,恐怕都能直接扑过去,以手做勺,分食了去。
这一幕,看得我心中实在不是滋味,便背过了身去,说来“宁做盛世犬,不做乱世狼”!
之后便是让他们已经搭建帐篷,还请来大夫,给所有人都整治了一番。
最可笑的是,朝廷那边一直拖拖拉拉,原本该是十万火急的事情,硬生生的拖了三天,这赈灾的钦差才从京都出发,前往南方。
三天,整整三天,这个速度,谁不叹为观止,大家都纷纷摇头,简直受不住啊。
不过这也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上面的那些官员,已经斗成了乌鸡眼一样,而且,那些人可谓是朝廷的毒瘤啊,这种程度了,恐怕得来一次大清洗才能洗涤干净了,不过,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还是懂的。
再说这种清洗,也不可能就给洗干净了,大家都明白了这个道理。
因为这件事情,我们还特意去留意了襄阳的情况,襄阳王是真的做得很好,收纳流民,安抚惶恐的百姓,好多好多流民跑到襄阳市,就仿佛一滴水珠融入了河流之中,没有激起一点动静。
看来襄阳王是完全接收了这股子流民,还妥善安排了他们,否则,绝对不会如此的轻描淡写,连一点水波都没有溅起来。
所有的人都在观望事情的动态,紧赶慢赶,赈灾的官员终于到了目的地,但是流离失所的百姓却始终没有得到救助。
反而赈灾官员居住的城主府里面,夜夜笙歌,灯红酒绿,看得百姓那是个咬牙切齿,心中那股子被放弃的绝望越来越大。
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更本不在意他们都死活,这一点,通过赈灾的官员,他们感受的特别的深。
气氛愈发的压抑,那种能够走到其它地方,并且选择离开的,都是那种青壮,但是很多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更本受不住那种流离颠沛的生活。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终于,有流民揭.竿而起了,打的还是“杀光狗官,大家吃饱穿暖”的旗号。
这个旗号一出,立马得到好多人的响应,反正都是死,这样起码还能在死前吃一顿饱饭,做一个饱死鬼!
带头的人名字是陈耳东,说来此人要说完全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他虽然是一个种田的,但是读过几年的书,简单的识文断字不是问题,然后他为人豪迈大气,身怀几分武艺,又爱结交四处朋友,可以说是友人遍天下,对于乡里人来说,大家提起他来,都赞不绝口,比起那种村长,还是他的话,更加的被人所信服。
这件事情的起因除了官员的不作为之外,还有就是一个触发点。
那就是后面那个赈灾的官员仿佛突然想起了一般,开始设棚施粥,可是这说是粥,里面却是霉米,粥清得都能照出人的影子。
起因便是一个老妇人,因为腿脚不便,挡住了施粥的官员的脚步,然后被小吏强拽了下去,还拳打架踢,此时的陈耳东恰好就在旁边,看到此情此景,拳头都硬了,直接上前,一拳打死了那个小吏,振臂高呼,“杀死狗官,吃饱穿暖”!事情发生的很是突然。
但是周围的百姓不过是愣了一下,面对这个老妇人的遭遇,还是发生洪水之后,可谓是一肚子的委屈的百姓,仿佛一下子找到目标,找到主心骨了一样,纷纷呼应。
陈耳东趁着乱像,直接过去,在赈灾的官员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便直接被祭了旗。
从此刻开始,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便拉开了帷幕,杀死狗官,吃饱穿暖的旗号,直接被高高举起。
起义大军成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陈耳东带领一众百姓,杀了当地的官员,然后强行打开粮草,里面堆积如山的白花花的大米,简直都要晃花了人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