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的火焰烧了起来,很快就席卷了整个南方,哪些流离失所,灰心丧气的百姓,纷纷自发的加入了进去,起义的队伍走过的地方,不断有人加入,声势也愈发的浩浩荡荡,不过几天功夫,便聚集了号称十万之众。
之前惹下祸端,侥幸没有身死,试图隐瞒的官员,眼见镇压不住了,声势还越来越大,终于慌了啊。
抖抖索索的写了一份奏折,上面自然也是极力的推脱自己的行为,不过为了好看,自然也是先请罪了。
这份奏折被八百里加急送达上面,然后便是让人焦虑的等待了。
他也害怕已经半夜睡醒,发现哪些流民出现在自己的床前,然后自己直接身首异处了,有一说一,哪些欺压百姓的事情,他也没少做,不然这一年白万雪花银,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这种时候,京城里面高高在上的大官们,才知道,南边出现了暴动,这种时候,起义队伍已经号称20万之众了。
上面的哪些人,争权夺势很有一套,但是面对这种问题,便纷纷沉默了。
乱局,来临了,所有人都在观望,这个陈耳东会变成什么样子,是变成那个杀鸡儆猴的鸡,还是真的可以直捣皇城。
这边,边城也和襄阳开始接触了起来,两方都对对方很满意,在这个纷乱的时候,私底下,关系颇为密切。
自然也就能够感受出来,襄阳王有这个野心,也有这个能力,而且,现目前看来,对方还是很大气的那种,也让边城这边放心了很多。
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就是在活脱脱的打哪些人的脸,不管哪些人私底下明面上是怎么样激烈的拉踩,那都是他们内部的事情。
再说,整个苍鳞国虽然开始走起了下坡路,好吧,还是个陡坡,但是,这廋死的骆驼也比马大了那么几分,自然也会派兵镇压。
二三十万的起义人马,老实说来,真正有战斗力的人,有一半就不错了,而且,这些人,之前不过都是些贫民百姓,手上拿的最多的就是锄头,这种战斗力,可想而知,然后装备,配上一把大刀算吗?
这么多人,很多人手里其实都是拿着锄头木棍之类的东西。
声势会如此浩大,不过就是人多而已,百姓的要求其实很低,只要能够穿暖吃饱就行,但是,当这点要求都不能被满足的时候,或者是生活实在看不到丁点希望的时候。
这种时候,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死亡。
陈耳东这个领头人,便彻底让这些看不到希望,只能等死的百姓,彻底的爆发了出来。
铁骑的镇压确实很有效果,直接把这号称20万之众的起义大军给冲的七零八落,死的死,伤的伤,逃窜的逃窜,直接把这些人,变成了一个个的小团体。
这铁血的镇压,确实也震慑住了很多人,但是下面的不满,确实与日俱增的,不断的积压,这些人,之前可都是安心种田的普通百姓啊。
只有铁血的镇压,没有安抚,仿佛他们活该就得低贱到泥地里去一样。
这些流窜的小股流民,绝对是大隐患,落草为寇这种,真的不少,为这本来就不平静的苍鳞国,更添了几分混乱。
乱世,将起了!这是所有人的心中的一个想法。
这一场镇压,朝廷赢了,但是也输了。
让人看到朝廷的实力,还是不错的,但是这种镇压,并不完美,然后就因为后方的问题草率收场,然后朝廷对待这些人的态度,也有些让人齿冷,终归事出有因,太过铁血无情,难免让人心中不是滋味。
然后虎头蛇尾,哪怕就精兵强将,但是也让很多人认识到了上层的一片乌烟瘴气,小皇帝的懦弱无能。
让更多的人都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这种时期,这种情况,是最容易滋生野心的。
第一个带头有所动静的,便是镇北大将军胡铅。
之前平叛的时候,拱卫皇城的兵马不过抽调了三分之一,所有人便开始各种推脱了,然后不知道哪个小机灵鬼,想到了镇北大将军胡铅。
胡铅是镇守西北的一个大将军,那个地方的民风,比之边城,还要彪悍很多,以至于很多的人都看不起他。
胡铅的出身也确实不好,他不过是他父亲酒后睡了一个倒夜香的下人,然后生下来的孩子,被视为耻辱,自小便被扔在马棚里面长大,后来被踢了出去,因缘际会,到了西北,混到了现在的地方。
在这些人眼里胡铅这么一个出身卑贱的马棚将军,看他,真的是那种高高在上,一副子我要用你,你得感激涕零,这是你的荣幸的那种态度,恶心的不行。
这次这也,说白了,就是让胡铅去平叛,然后白用别人的兵马,还觉得对方应该乖乖的。
小皇帝虽然不甚聪明,但是冷眼旁观之下,真的也忍不住嗤之以鼻,这些人对待胡铅的态度,与对待自己的态度,何其的相似,让人恶心至极的高高在上。
收到消息的胡铅确实很积极,在自己老巢留下以防万一的兵马,便带着好些人,浩浩荡荡的去平叛去了,所过之处,倒是让很多人见识到了西北铁骑的厉害之处。
事情完了,按照哪些中央官员的想法,一纸召书,赏赐一点不痛不痒的东西,便能让他从哪里来的,便能回到那里去。
但是,虎狼有岂是如此容易便能够请离的,胡铅直接将召书扔在一旁,传令的小吏也被软禁了起来,哪些仿佛打发要饭的赏赐,倒是收下了。
用他的话说,我这几万兵马,养起来不要钱啊,自然是有一点算一点。
东西照常的手下,命令,不听。
倒不是说那些个锦绣窝子里面的人,都抠搜成这个样子了,三瓜两枣,就想要打发人去,主要还是看不起罢。
特别是哪些以自身血脉为傲的哪个“世家”,就觉得对方只值这么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