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眼前我带回来的男宠,这几年对他极尽宠爱。
他要什么我便给他什么,他要做官我便让他进入朝堂。
他权势滔天后却联合外人想要杀了我。
这时我才知道,他一开始来到我身边就是一个阴谋。
1
历经三朝的沈太傅突然逝世,听闻这个消息,我拿着奏折的手微微颤抖,有些震惊。
我自幼在沈太傅府上学习,他常常夸我天资聪颖不输男子,却又止不住叹息我是个女儿身。
我自是气不过与他争论。
“你是个女儿身,你虽有其才其志,日后却只能嫁于他人,安居后院啊。”
“这又是什么道理,凭什么只有男子可以参加科举入朝为官,而女子就算满腹经纶,却只能居于后院。”
“千百年来一直都是如此。”
“这也太不公平了。”
许是后来长大了,再听见沈太傅此番言论也只是默默将不满埋在心中,表面上便更加努力地学习。
而如今皇上年幼,自然是由我这个太后把持朝政,沈太傅却没有反对我。
当我第一次抱着年仅一岁的皇上坐在金銮殿上,朝中大部分官员上奏设置摄政王之位,而我身为女子,应该安居后宫。
是沈太傅与那些反对我的朝臣据理力争,我才坐稳了摄政太后的位子,我自己知道,我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我坚持要亲自前往吊唁,不仅仅是因为我身为摄政太后,还为了感谢他曾经对我的教导帮助。
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灵堂,一股沉痛的气氛扑面而来。沈太傅静静地躺在灵柩中,仿佛在安详地沉睡。
上完香后我正欲单独去后花园走走,目光无意扫过立在两旁的侍卫,在看到其中一个人的面容,我突然愣住了。
他的样貌与先帝顾识砚一般无二,若不是顾识砚去世已有三年,我几乎以为眼前之人就是顾识砚。
我快步走到那人面前,“你是?”我忍不住开口。
眼前的人慌忙俯身跪下,“小人宁煊参见太后娘娘,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四周一片沉寂,众人均不敢出声,沈二才过来回话,“回太后娘娘,此人是府中侍卫,名唤宁煊,五年前被家父带回府中,说是受人所托,故带回府中做个侍卫。”
我听了沈侍郎的话,喃喃自语,“宁煊...”
我怔怔地注视着眼前的侍卫,良久终于平静了下来,“免礼平身”
我没有了其他心思,匆匆摆驾回了宫中,临走时,我又忍不住看了几眼宁煊,只见他依旧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回到宫中已经很晚,我挥手撤去所有下人,一个人静静坐在殿内,思绪飘了很远。
2
我及笄那日,一纸圣旨下来,我成了五皇子妃。
京中人人惊诧,五皇子顾识砚何人,皇家最不受宠的皇子,而我苏衔月,则是苏大将军和长公主捧在手心的嫡女。
成婚前爹爹曾经说过:“希望我们阿月永远不会后悔。”
我同他青梅竹马,如今得以嫁给他,又怎会后悔。
嫁与他以后,为了助他成为皇储,我又求来了父亲的支持,同时替他谋划扫清障碍,除去了他的三位皇兄。
一朝,顾识砚登上太子之位。
陛下缠绵病榻许久,不过同年冬日,陛下驾崩,顾识砚登基为帝,而我也顺理成章地从五皇子妃成为太子妃,封后掌管后宫。
京中又转了风向,人人都道我苏衔月好福气,道苏府权倾朝野。
只有我知道,顾识砚为了他的心上人想要废掉我,却被朝臣阻止。
只是顾识砚登基不过两年,在对战赤国的时候御驾亲征被捕,苏家男子为救他皆战死,我割地赎回他,回京途中他却意外而亡。
而后,我抱着年仅一岁的幼子登上皇位,以太后身份摄政。
现在距顾识砚死去也就将将过去三年,在太傅府中遇见宁煊的那一瞬间,我几乎以为他便是顾识砚。
次日,我便差人去太傅府宣旨,宣宁煊入宫成为我的贴身侍卫。
消息传开,很多人对此不解,宁煊何许人也,怎么就能突然得了我的青眼,却都在看到他的长相之后恍然大悟。
他长得太像顾识砚了。
……
我的心腹陆思衡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天下午便急匆匆地入宫求见,想要劝阻我。
陆思衡长我两岁,是我五岁那年冬日在路边捡到的乞儿。
那时我只是欢喜府中又多了人陪伴我,后来兄长发现陆思衡是个练武的好苗子,便带他一起习武,在父亲兄长战死后,也是他指着天说会永远护着我。
“娘娘不该因为此人容貌肖似那人便召其入宫。”
我向陆思衡坦白我的想法,“我知道顾识砚已死,也知道宁煊的出现必然不是巧合,放心我对此人另有打算。”
顾识砚已经去世三年,朝中最初反对我摄政的大臣也渐渐归顺于我,只是还有一部分固执己见,坚持皇室为正统。
我想要真正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些人便是我的阻碍。
宁煊的出现背后必然伴随着巨大的阴谋,只是我也可以利用他将那些阻碍我的人一一铲除。
陆思衡眼见我十分坚持,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小心叮嘱我不可掉以轻心。
4
宫中正经主子就我与皇上两人,并无多少差事,甚是清闲。
宁煊则每日只需陪在我身畔。
我临朝听政时,他为我护驾,我批阅奏折时,为我奉茶。
闲暇时余,我会撤下所有婢女随从,只留宁煊一人,静静地看着他。
后宫中的流言我并未派人制止,任由流言传入宁煊耳中。
时过不久,宁煊已经知晓我宣他入宫的缘由,他开始倚仗着自己与顾识砚相似的容貌,似有似无地对我说些暧昧的言辞,有意无意地与我做出些亲密的举止。
我没有因此动怒,却也未曾接受。
直至三个月后的七夕夜,烟花绚烂,繁星闪烁,我独自坐在树下饮酒自酌,忆起十四岁时的七夕。
那夜顾识砚与我在树下海誓山盟,他承诺爱护我一生一世,却在后来废我后位,对我苏家心生忌惮,最终使得我父兄战死。
到如今却不过是六年时光,却已经是天人两隔。
想到父兄,我心中剧痛蔓延,泪水滚滚落入酒中,仰首饮尽一杯又一杯。
宁煊站在我身后,不知停留了多久,走到我身边去夺下我的酒杯,柔声道:"娘娘,饮酒伤身。"
我被他扶着回到寝宫,软绵绵的身子偎依在他怀中,在他耳边吹气如兰地唤道:“顾识砚。"
他迟疑片刻,伸出手,将我拥入怀中……
宁煊就这样成了我的男宠。
那夜之后,我把他当做顾识砚,以慰我的相思之情。
尽管我醒酒后依然拒绝与他亲密,但也在此夜之后,对他的要求总是悉数满足。我赏赐宁煊良田百亩,黄金万两以及大量奇珍异宝。
他却说想要入朝为官,我同意了,便封他为礼部侍郎。
不过一个月有余,朝中有趋炎附势的臣子见他得宠便来攀附,亦有刚正严明的臣子直谏太后须自律己身,严正宫闱,以为天下表率。
陆思衡此时愈发忧心,“娘娘太过于偏宠他,若他起了异心,随着他的权势越来越大,到时候会成为祸患,不好解决。”
“宁煊权势再大也是我给他的,我能给他,我就可以收回来。”我对此不以为然。
陆思衡还欲多说什么,却被我制止,“我心里自有打算,若还是因着这件事,就不用多说了”。
陆思衡无奈地看了我一眼,拱手准备离开。
“臣告退。”陆思衡退出御书房时,正好碰到了前来拜见我的宁煊,两个人眼神对视了几秒钟,仿佛一场无声的战役,看着这种情景,我有些哭笑不得。
好在陆思衡及时控制住了自己,快步离开了御书房。
5
宁煊依旧身着朝服。
自从入朝为官后,我便在京中赐予他一座宅子,与沈府距离倒是不远。
白日里下朝后,他依旧如以前一般陪伴我,晚上赶在宫门落匙前赶回府中。
我心疼他奔波,便特地允他太晚可留宿于宫中。
宁煊泡了壶庐山云雾,为我斟了一杯,静静站在我身后。
“怎的来了又不说话了?”我放下手中的折子,回首看着宁煊,“娘娘处理政务,臣不敢妄言。”我看着宁煊必恭必敬的神情,心情甚好。
我想到已近中秋,便想将中秋晚宴交与他负责。
未曾想他却拒绝了。“臣惶恐,臣为官不过两月,娘娘便将如此重要的宴会交给我负责。”宁煊看着我的眼睛,一边小心翼翼说道,“只怕会有人心生不满”。
我眼里多了一份探究的意味,“你觉得谁会从心生不满?”
“本来臣入朝为官是想为娘娘分忧,只是娘娘宣我进宫,又许我做官,朝堂上已议论纷纷,臣不敢再肚子负责中秋宴会,让娘娘落人口舌。”宁煊低着头,我看不清楚他脸上的表情。
“你倒是看得明白”我端起手边的茶杯,轻轻地吹了吹,然后啜了一口。“那边还是尚书负责,你从旁协助吧。”
宁煊这次并没有推辞,欣然接下了这个安排。
很快就到了中秋当晚,皎洁的月光透过琉璃瓦,照亮了大殿。
皇上高坐于龙椅之上,一袭龙袍熠熠生辉。而我则端坐于皇上右侧,一袭华丽的衣袍,尽显皇家威严。
宴会开始,悠扬的丝竹乐声响起,舞姬们手持琵琶、丝竹等道具,表演了一段精彩的舞蹈。
丝竹声落下,大殿内一片寂静,只有舞姬们的脚步声在大殿中回荡。
一曲舞毕,我与众臣举杯共饮。
此时我才发现,陆思衡不在座席中。
我使人去寻找他,并借口有点头晕离开了大殿,宁煊也跟在我身后陪我一同。
有大臣看到这一幕,虽不满我对宁煊的宠爱,却也不敢多说什么。
走到长湖的时候,我被湖景所迷,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长湖离大殿并不远,也有不少朝臣家眷在此处赏湖景。
突然我听到不远处的假山边传来女子的一声惊呼,周边也有不少人被惊呼声吸引,纷纷朝假山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