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也是刚刚回来,废立新帝本来就是沉重的问题,董卓的血腥又更添了几分沉重。再想到蔡文姬,真是国事家事,刚来洛阳几天的时间,自己一世的清明就给毁了。
老管家来报“老爷,小姐带着韩林韩公子在客厅求见老爷呢。”
“不见”蔡邕气愤的大声喊道。
“怎么办,我父亲还在气头上。”
“今天打死也不能走,今天走了,估计就真的没戏了。”
蔡文姬很满意韩林的态度,她很聪明,聪明的知道如果今天不能说服蔡邕,不知道还怎么来面对自己的父亲。因为蔡邕就自己一个女儿,疼爱有加,从小就事事顺着她的意愿,只要不是品性原则上的问题,最后都会顺着她。如果今天就这么不清不白的离开了,女儿对父亲的爱又怎么依托呢。蔡文姬作为女人,不会强迫韩林怎么做,但韩林的做法,却是她最满意的。蔡文姬对自己的坚定更加有了信心。
“怎么办?”
“我觉得我们应该秀恩爱,让你父亲知道你跟我在一起是绝对幸福快乐的。没有做父亲的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幸福的。”
秀恩爱蔡文姬不明白,但是后面的话蔡文姬还是一清二楚的。
“这样吧,现在也没有别的事,我给你讲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吧。”
“好啊好啊,我最喜欢听故事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无疑是中国最凄美的爱情故事了,就在这纷乱的汉末世界,韩林和蔡文姬却找到了属于他们两个人平静与安详,还有一个偷听的蔡邕。一个说的跌宕起伏,一个听得时而笑潭如花,时而梨花带雨。韩林还把化蝶等经典的歌曲都唱了出来,让整个故事都活灵活现。对于蔡文姬这样的大才女来说,祝英台对她的带入感非常的强烈。她能勇敢的表达出对韩林的青睐,这样的勇气本来就不是一般的女子能够做到的,她和祝英台是何其的相似。
一时的勇气往往是盲目的,韩林却给了蔡文姬一个又一个的动力,勇气也变成了坚定的信心。
故事是动听的,但要分在谁的耳朵里,蔡邕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十足的坏人,本来不想见到韩林,现在也气冲冲的来到客厅。“原来我才是那个坏人。”
“蔡师说哪里话,一切都是小子的不是,今天就是负荆请罪来了。”
“父亲…”蔡文姬也适时的跑过去拉着蔡邕的胳膊,左右摇摆,发起了撒娇攻势。
“你还知道是我的女儿,我的脸都让你给丢尽了。”
蔡邕恳见面,事情就一定有办法解决,如果蔡邕避而不见,那才是真的麻烦了。
事有凑巧,正在此时,荀彧登门拜访。老管家通禀完了,蔡邕起身说道。“家门不幸,让我如何见人,荀彧来访,你们看着办吧。”
人怎么样,全靠嘴说是不行的,一个人的待人接物更能显示出这个人的人品作风。卫仲道的事蔡邕也打听了一下,确实是韩林说的那样。外人眼中已经是韩林把蔡文姬给抢了,如果韩林真的很出色,蔡邕也想着顺其自然算了,毕竟是自己的女儿说的绝不后悔,这真仔细说的话还更加麻烦。刚好荀彧来访,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让韩林来接待无疑是对韩林最好的考验。
韩林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蔡文姬却已经想明白了。蔡邕前脚走,蔡文姬马上就和韩林说了其中的关键。蔡邕只能痛恨这女生外向,怎么就能外向到这种程度呢。
对于荀彧,即便没有蔡文姬的提醒,韩林也是足够重视的,更何况这还是老丈人考验女婿。
韩林拉着蔡文姬和自己一起到门口迎接。
对于韩林和蔡文姬一起来迎接自己,荀彧是打破脑袋也想不到的,昨天不是才上演了一部霸王抢妻的戏码吗?怎么今天就成了上门女婿了?这种变化的节奏是不是太快了。本来自己今天决定要离开洛阳,出于对蔡邕这样的仕林领袖人物的尊敬,才特意前来拜见,还在想着昨天蔡文姬被抢走了,今天拜访是不是合适,怎么转眼间韩林就成了蔡府的自己人了?难道韩林把蔡家给一锅端了?
“文若兄前来到访,只因蔡师身体不适,若有怠慢,请文若兄切莫见怪。请文若兄里面说话。”
荀彧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韩林拉进了府中,来到了一处书房。一切都是老管家领路,韩林还真不知道要到哪里来接待荀彧。
宾主坐好,荀彧马上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昨天林公子这是?”
“让文若兄见笑了,韩林仰慕蔡姑娘才名已久,听闻蔡师打算把蔡姑娘许配给卫仲道,卫仲道其心不纯,韩林也只好出此下策。昨天由丞相和王允王司徒见证,韩林已经向蔡姑娘和蔡师表明心迹,只是现在蔡师还在生气,今日若有怠慢,改天韩林亲自登门谢罪。”
“登门谢罪却是有些过了,蔡师才是林兄应该赔罪的人啊。哈哈哈哈。”
“正是正是。不知文若兄今日登门来找蔡师所为何事啊,如果方便,韩林可以替文若兄转达。”
“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文若今天就要离开洛阳了,不能再求问与蔡师,今天特意来辞行的。”
“什么?文若兄要离开洛阳了?”韩林吃惊的站了起来。
对于荀彧的离开,韩林还是有预见的,却不能表现的太过于先知先觉,如果错失了今天的机会,韩林还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有机会和这位当世少有的大才接触的机会,韩林既然已经计划发展自己的小天地,人才就是韩林必须笼络的。荀彧就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韩林的反应包括蔡文姬在内,都觉得很奇怪。
“林兄觉得有什么不妥吗?”荀彧疑惑的问到。
韩林对视着荀彧,又缓缓的坐下来。说道
“不是文若兄离开洛阳有什么不妥。实不相瞒,在下也打算离开洛阳了,只是时机还没有到。我所叹息的是我大汉的天下究竟要何去何从啊。”
“林公子此话是不是言重了。文若因为家中有事,所以才决定返乡的。若是说天下之事,文若却是担待不起啊。”
“方才一时感慨而已,文若兄也不必太往心里去。今天时间还早,我突然有个提议不知道文若兄意下如何?”
“林兄不妨说来听听。”
“文若兄被称作有王佐之才,林不才,对历史时政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逢,借此机会,文若兄可愿意指点小弟一番。”
“指点谈不上,愿闻林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