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之所以愿意听韩林的想法,一个是因为韩林在文会上的表现确实出彩,再一个,韩林能在短时间之内就从一个绑匪,变得可以登堂待客,显然也有不凡的地方。汉末也是文风开明的时代,相互讨论即可以相互学习,也能更好的增进相互了解。对于短时间就在洛阳人尽皆知的韩林,荀彧也是充满了兴趣。
韩林也毫不客气的当起了历史老师。
“我个人认为,政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每一个政治观念的产生,都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应运而生的,所以政治的转变,都是社会生产需要的体现。……”
韩林从原始社会的愚昧,到奴隶社会的奴役,一直说到了秦汉封建制度的优点所在。如此系统的对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的诠释,蔡文姬和荀彧虽然是第一次听说,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包括在偷听的蔡邕。
“既然封建制度如此优秀,为何我大汉如今却如此的动荡不安?”荀彧想知道韩林对现在的看法。
“我觉得作为统治者,一直处在统治和索取者的位置上,过分的强调自己的权利和毫无节制的索取,致使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严重破坏了基础生产的发展。天下饥荒四起,又有什么安定可言?”
“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韩林也没打算藏着掖着。
“我想到了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从上而下,从都城到各个州郡,包括各大世家,开仓放粮,在保证基本生活的条件下,鼓励耕作,改变以前农民的收入和支出比例。如此上下一心,不出三年,天下太平。”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各地的岁贡都收不上来,皇帝都说换就换了,又有谁会听现在董卓的?除非能有人先镇服四方,实现天下政令统一,才有可能。
“第二个方法是什么?”
“第二个方法是从下到上,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彻底的改变生产状况,让人们深切的感受到生活的越来越幸福,从这个点,来影响整个大汉的认识,政治上的改革不得不适应人们的生活需要。天下安定也就指日可待了。”
“那又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呢?”
“哈哈哈哈…文若兄,并非老弟我藏私,没有实践,即便是我说了,文若兄也会把我说的当做夸夸其谈而以。可惜文若兄就要离开洛阳了。”
“唉,都说朝闻道,夕可死。林兄如果真有真知灼见,继世良策,我在洛阳多待几天又有何妨。”
“文若兄抬举我了,只怕这洛阳已经不是个求学问道的地方了。”
“唉,可惜可惜啊。”
“文若兄才是王佐之才,刚才小弟狂放之言兄长也无需多放在心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什么事都要一步步来做的。他日与文若兄城外相见,少不得还要向文若兄请教呢。”
“一定一定。今天没有见到蔡师,与林公子一席话也是受益良多。请向蔡师转达荀彧来意。荀彧告辞了。”
“文若兄既然要离开洛阳了,想必也还有许多事情。小弟我就不阻拦了。等我二人以后相见,再谈不迟。文若兄请。”
看着荀彧离去的背影,显得那么孤独寂落。韩林随口说了一句“英雄一去不复还啊。”
“他真的不会回来了?”蔡文姬问道。
“我们也要找机会离开洛阳的。先回去吧。”
二人从新回到客厅,依然没有蔡邕的影子,韩林也不敢就这么匆忙的离开。时近中午,韩林亲自下厨,蔡文姬是坚决反对韩林下厨房的,但又抑制不住美食的诱惑。也就由着韩林去了。
饭菜做好了,蔡邕也从外面回来了。
“听说你官封中郎令从事,在李儒手下,老夫也是中郎令,方才我已经跟丞相说过了,一会你就去丞相府收拾收拾,先搬到我府上来吧。”
不管怎么样,蔡邕这一关显然是已经过去了。
“是,未来岳父大人。”韩林赶紧顺杆子往上爬。
蔡文姬听到这句话,嘴里的饭都笑喷出来了。
“你…你…你叫我什么?”
韩林自然不会答话,饭也吃饱了。还是赶紧溜之大吉。估计晚上老爷子就没事了。
韩林直奔丞相府而去。不得不说韩林和张绣很有缘分。还是张绣当值。
“又是张大哥当值呢?咱们兄弟还真是缘分不浅啊。”
“听说你小子又升官了。是不是抢媳妇的功劳你小子给独吞了啊,还不从实招来。”虽然韩林还是中郎令从事,但是蔡邕是大汉的中郎令,李儒只不过是丞相府的中郎令,这官名一样,这品级却是高了一个档次。
“这媳妇只有一个,确实是没法分了,不过改天我请张大哥和几位兄弟喝酒,我亲自下厨。这总行了吧。”
“你小子还算老实。就这么说定了。日子我挑。”
“绝对没问题。”
“这是来干嘛了?”
“这不是来收拾行李,准备搬到蔡大人府上嘛。”
“行啦,你也不是外人。进去吧。丞相刚在午休,千万不要打扰。曹操曹孟德也刚进去,别乱走。”
一听到曹操,韩林就想到了七星刀。不会这么凑巧吧。
“张大哥,曹孟德是谁和他进去的?”
“他常来,自己进去的。放心吧,里面自然有别的弟兄照看,不会有事的。”
“那好吧,我就自己去了。”
董卓正在睡觉,这对曹操来说无疑是绝佳的机会。董卓看到是曹操,也没有多做理会,翻了个身继续自己的回笼觉去了。
七星刀的锋锐曹操是知道的,缓缓的,仿佛七星刀的锋芒已经马上要划开董卓的喉咙了。曹操的额头已经有了汗水。
但是曹操还是放弃了,因为他是在丞相府,他完全没有能够全身而退的机会。曹操不是一个刺客。
这一切,韩林全都看在了眼里。在来的路上韩林就一直在考虑如果现在董卓身死会造成的后果,可能紧接着,洛阳城就会血流成河。不是别的原因,而是洛阳现在的兵马太多了,而且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统领这些军队。洛阳一乱,各地勤王的军队可能就会蜂拥而至。因为各地像袁绍袁术这样的野心勃勃的人大有人在。没有比乱兵更可怕的了。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大汉真的可能就要分崩离析了。
当然这都是韩林的猜测,前提就是曹操能够将董卓杀死。显然曹操也没有这样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