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众人相聚的机会,鲁修顺势询问起西山营的招募情况。
毕竟锦衣卫时常被外派执行任务,导致人数减少许多,而他迫切需要西山营维持满编状态。
“如今常威的那个中队,抽调了一个小队,后续会补充完整。另外,一中队还缺一个班的人数。”
闫宽有条不紊地将西山营的状况一一介绍道,“计划年后开春继续招募,目前已有不少人有意报名。”
鲁修心里清楚,自己手上虽有四百多人,但养活这些人并非易事。
关键在于苏定山耍起了无赖,西山营虽属亲卫编制,却没有军饷。
在如今的大乾,王府亲卫不属于正式军队编制,而是由地方供给,也就是说,这些人的费用都得由王府承担。
苏定山手头拮据,虽说西山工坊有王府的股份,可他也不能毫无节制地把钱都花在这上头,毕竟苏伶也在密切关注着这些钱财动向。
以前没有东厂的时候还好,报账之类的事自己就能处理,如今有了东厂,凡事都得走流程。
既然闫宽说年后开春着手招募,鲁修对此深表认同。
“对了,门前沟西岸的大棚,日后锦衣卫需派出部分人手去劳作,争取四季都能种出稀有的果蔬,如此才能多赚些钱。”
鲁修说着,转头看向老苌,“西山市场已开始建设,往后这里会供应稀有果蔬,你想办法接触一些商人,寻找南方果蔬的种子。”
老苌听闻,认真地点点头:“这事我记下了,会想法子接触那些手上有种子的商人。”
鲁修心里明白,此事急不得,况且西厂刚刚成立,目前在外执行任务的仅有赵长山一人,而且距离还挺远。
魏武感觉自己就像在做梦,刚才还是锦衣卫的一员,转眼间就成了西厂的人。
他心里有些疑惑,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从何开口。
鲁修瞧见他一脸为难的样子,不禁问道:“魏武,你是不是有话要说?”
“我就是想知道,来了西厂,具体要做些什么?”
“你先跟着老苌,了解一下消防方面的工作,人事安排等具体事宜都由他负责,你直接问老苌就行。”
魏武听到这话,便不再多问,心里想着,这事估计一时半会儿也弄不明白。
众人散去后,魏武留了下来。
老苌把魏武安排与刘能一同做事,觉得刘能平日里给人疲懒的印象,而魏武或许能与他形成互补,让他明白消防工作的重要性。
远在青河镇的赵长山还浑然不知,自己此时的身份已然变成了东厂之人。
由于距离齐州较近,他正打算年关回齐州,找一帮亲朋好友相聚,好好炫耀一番自己如今的成就。
这天,赵长山刚起床,就瞧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
“哟,这不是刘能吗?咋跑到我这儿来了,在幽州混不下去了?”赵长山嘴上虽是讥讽之语,脸上却带着几分玩笑的神情。
面对赵长山的调侃,刘能倒也不在意。
这些天坐马车,身体被颠得有些难受,他抬腿走进房间,大声嚷嚷道:“累死我了,赶紧准备些吃的,再泡壶好茶,让我好好歇息一下。”
赵长山自然不会真的为难刘能,吩咐手下人上街购置早点,自己则亲自泡了壶茶,端到桌上。
“说说吧,到底咋来这儿了?”赵长山一边将茶杯斟满,一边递过去问道。
刘能轻轻呷了一口热茶,先搓了搓冻僵的手,然后放在嘴边哈着热气,还跺了跺脚。
“这马车可真够折腾人的,连夜赶路,也不怕在雪地里翻车?”
刘能答非所问,赵长山也不在意,自顾自地倒了杯茶,喝了起来,也不接他的话茬。
“哎,马上就年关了,还是你好啊,在这儿离家近。这些人都是你在这个镇子上招来的?”
见刘能问自己,赵长山便答道:“在这儿也就是做些空头交易,平时没什么大事,偶尔会有粮食运来,都按照老大的意思,该送往哪儿就送往哪儿。”
赵长山故意把话说得含糊,没有正面回应刘能的问题。
这时,外出的伙计用托盘端着两份汤面进来,汤面上覆盖着一层羊杂,浓郁的香气瞬间扑鼻而来,直往刘能的鼻腔里钻。
刘能也不再说话,端起一碗汤面就大快朵颐起来。
吃完后,他打了一个饱嗝,用手擦了擦嘴,见四下无人,这才从怀里掏出一个木牌。
赵长山见这木牌与消防的木牌极为相似,只是上面的字样变成了“西厂”。
他满心疑惑,不禁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刘能翻过木牌,只见背后刻着赵长山名字的字样,说道:“这是你的!”
赵长山见刘能说话神神秘秘的,直觉这东西不简单,急忙用空碗压住木牌,再次问道:“这西厂到底是个啥?”
“一个新的衙门,隶属王府,专门负责收集商业情报。
老苌是厂督,老大是指挥使,我今天来就是给你带口信的。”刘能一只手撑在桌子上,双腿盘在凳子上,神情严肃而坚定地说道。
赵长山见刘能说得认真,便再次伸手将木牌收了起来,问道:“啥口信?”
“发展几个信得过的自己人,考察一段时间后,带回总部。另外,你得搞一个运输车队,或者成立个镖局也行。”刘能沉声说道。
赵长山忽然想起威远镖局的郑志宝,以前与他合作过很久,觉得此人或许可以招纳,便问道:“威远镖局你觉得咋样?”
“郑志宝?你能说服他帮咱们做事?”
“最近他生意不太好,正头疼着呢。”
“郑志宝这人还不错,挺讲江湖道义的,你找个时间去问问,看他愿不愿意成为老大的手下。”
“这事不难,过段时间我回家一趟,抽空上门拜访一下。咦?你这次不回去?”
刘能见赵长山问自己回不回去,心情一下子变得低落起来。
“师傅都不在了,我家里也没其他人,回去又能去哪儿呢?”
赵长山想想也是,自从认识刘能,就发现他一直孤身一人,身边似乎并无亲人。
他不禁心生怜悯,安慰道:“实在不行就去我家吧。”
刘能轻轻摇了摇头,比起去赵长山家,他觉得还是回西山好,在那儿不仅吃喝不愁,还有一帮兄弟在一起,至少这个年能过得不那么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