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重要还是工作重要?
子欲养而亲不在,终究是一种遗憾。
辛琪知道单绅在一家互联网生鲜公司当负责人,现在每天在大山里找各种农产品。单绅讲述了一堆在山里的趣事。
辛琪听得很有趣,但更关心的是公司未来状况。“你们公司目前发展好吗?”
“农产品最大的问题是产品非标、损耗大和物流成本高。你知道吗?我们在山里找到很甜的水果,才几毛钱一斤,但是到了消费者手上,就变成大几块钱一斤,为什么?因为绝大多数都是物流成本。而且还有很多烂的。”单绅现在快变成半个农产品专家了。
“那你现在主要忙什么呢?”
单绅回答:“我这段时间还在理清供应端。销售端C端一直有卖,但引流成本太高。下一步计划对接B端平台。”
辛琪想到张梦所在的社区团购公司,于是经过牵线,单绅开拓的山里农产品直供张梦公司的社区团购了。
单绅觉得农业市场广阔,大有机会,尤其是数字化和集约化,会带来效率的巨大提升和成本的大幅降低。
辛琪也觉得农业市场机会众多。肯定会产生新的巨头公司!
但没想到不久后,单绅的公司融资失败,现金流很快告急,已经开不出工资了。
单绅被拖欠了两个月工资,决定离开。
单绅是有开客栈经验的,于是辛琪邀请单绅在确定下份工作之前,过来帮忙。单绅欣然答应了。
很快单绅就由给辛琪帮忙变成了主力,因为辛琪的母亲突然便血,老人家却一直没去医院,最后实在支撑不住,昏倒在了卫生间。
辛琪的父亲背着浑身无力的母亲,进了医院急诊室。
辛琪也差不多时间赶到医院,跑前跑后。
辛琪的母亲脸色惨白,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躺在急诊室的病床上打针输液,旁边各种医疗设备监控身体的各项体征,如血压心跳,还要排队拍CT、等住院的床位。
急诊室不算大,但塞得满满的,10多张带轮子的移动病床,上面躺着老弱病残。
急诊室里年轻人比较少,大多数都是老人。老人年纪大了,吐血、腹痛、便血、晕倒、跌倒、骨折等各种症状。
辛琪母亲的左边是一名车祸伤者,刚送过来已经严重昏迷。简单处理外伤后,医生赶紧安排护工,推着伤者去CT室。检查发现他有颅内出血症状,急需做开颅手术,急诊室医生已经在联系脑科,但是要等手术室的位置。
辛琪母亲的右边是一位独居在家摔倒的老人,刚被邻居送过来。老人身上多处骨折,子女远在地球的另一半,而且几年都没有回国内了。在等CT的间隙,老人告诉辛琪,自己没有告诉儿女,也不想麻烦儿女,他们也帮不上忙。找个护工就行了。
辛琪的母亲经过诊断是肠胃出血,于是被安排送往肠胃科住院部,但住院部人满为患。在急诊室从下午2点等到6点多,终于有人办理好出院,有床位空了出来。
一家人顾不上凛冽的寒风和蒙蒙的细雨,和护工一起推着移动病床,送母亲去住院部。
辛琪在急诊室待了一个下午。这里和辛琪平常生活的世界完全不同,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这里充满了鲜血、疼痛、痛苦、呻吟、焦虑、恐惧。进到医院,辛琪突然意识到,死亡其实离每一个人都很近,只不过没人知道那一天什么时候到来。
辛琪觉得很神奇,一直以来因为裸辞、失业、找工作、创业初期的焦虑突然就都消退了。自己自以为是的困顿、痛苦,在真正的痛苦和死亡面前不值一提。
辛琪的母亲输了好多袋血,惨白的脸上终于有了一点血色。辛琪的父亲和辛琪轮流值守医院,辛琪的父亲守夜晚,辛琪守白天。
一家人常住医院住院部了。
住院部里是安静的,压抑的,偶尔有一些大声的说话声,是病人的亲朋好友带着礼物探望来了。
辛琪母亲的病房有三张病床,卫生间里有厕所还有热水器,但辛琪的母亲身上插着各种针管,没法冲洗,也不方便上厕所。家里带来了几个脸盆,一个用来接尿,一个用来打水,简单擦洗。
吃饭当然是不能吃的。基本上靠葡萄糖、营养液维持生命。
辛琪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来医院交接班。早上给父亲带一份早餐,父亲吃过早餐后回家补觉,下午早点吃完晚饭再赶到医院。再换辛琪回家吃晚饭,睡觉,中午辛琪就在医院的食堂吃或者叫外卖。
第一夜病房有空床,于是辛琪的父亲在床上睡了一阵子。第二天辛琪的母亲病房住进来一位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干干瘦瘦,大约70多岁。
老妇人唯一的女儿在外地工作,丈夫也早就没了,只剩下80岁的亲姐姐在床前照顾。亲姐姐的儿子结完帐,带来些吃的就离开了医院。亲姐姐和妹妹姐妹情深,同吃同住,每餐喂迷迷糊糊的妹妹吃饭,晚上和妹妹挤在一张病床上。
亲姐姐精神不错,衣着得体,脖子上还带着珍珠项链。从姐姐的言语之间,辛琪隐约感到,妹妹应该是后天受到刺激才变成这样的。之后妹妹一直和姐姐住在一起。
姐姐给妹妹喂完饭后,大家准备午休。妹妹却突然变得很急躁,要上厕所,姐姐安抚她别太急,赶紧去找脸盆,却半天没找到。
辛琪的母亲示意辛琪赶紧把自己的脸盆拿过去,于是辛琪拿起脸盆,放到了妹妹的病床上。
神志不清的妹妹居然站在床上,蹲下来,对着脸盆,一阵噼里啪啦。辛琪来不及退让,就站在病床边,这一幕让辛琪瞠目结舌。一阵阵气味飘散过来,让辛琪觉得有点窒息。辛琪放弃了再把脸盆拿回来继续用的想法。
姐姐向辛琪和母亲表示歉意和感谢,并拿着脸盆,去卫生间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