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家门口,于振强自然不好再摆着脸子,勉强将胸中的郁气压了压,打开车门的时候也换上了一张笑脸。
“爹,娘,我回来了。”于振强下了车,拉着二老的手就要下跪,“儿子回来给你们拜年了。”
老两口赶紧把于振强拉起来,于老头背过脸抹了抹眼睛,于老太更是往儿子的身上捶了几下,含着泪光的眼里带着说不出的激动和开心。
“你可总算是知道回来了。”与老太太声音都有些发颤了。
虽然每年寒暑假都要去儿子那里住上些日子,但过年跟平常总归是不一样。
国人最讲究过年要全家团圆,儿子带着老婆孩子回家过年是本分,反之就好像卖儿子一样,于老太的心里自然不舒坦。
这是再多的钱,再多的好东西,也无法替代的。
今年听说儿子要回家过年,她才没再往海市折腾一趟,整天坐在家里,盼着儿子回来。
“行啦,甭管怎么样,回来就好,外面齁冷的,有话进屋说。”于老头拍了拍于老太的后背,让她别太激动了。
这时候于娆和萧美琴也下了车,于娆清脆的喊了声,“爷爷,奶奶,过年好。”
老两口这才看到不光儿子回来了,儿媳妇和孙女也回来了,立马点头连连说好。
这时候,四周不少看热闹的人也围过来,看着于振强一家三口的目光里,带着羡慕和嫉妒。
“哎呦,这一晃都得十几年了吧?老大两口子总算带着孩子回来了,你们老两口可算熬出头了。”
“这话说的,于家大小子往年没回来咋的?”
“往年不是他自个吗?还都是过完年回来的,今年可是带着老婆孩子回来的。”
这话就有点难听了,虽然也是事实,但萧美琴的脸色依旧不太好,却也没法反驳。
于娆抱着她胳膊的手紧了紧,给萧美琴递了个眼色,让她千万别这时候发脾气。
其实于娆多虑了,萧美琴是不太懂得人情世故,但也知道这种时候她不能发脾气,虽然心里还是不太痛快。
萧美琴按了按女儿的手,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
村人对他们一家三口很是稀奇,满眼羡慕的看着从后备箱里搬出的一箱箱年货。
里面什么样的虽然不知道,但光看那包装华丽的盒子,就知道这东西挺贵的。
国人对过年的感情不一样,这算是人们心中最重视的一个节日,以前日子过得艰难,总习惯把最好的都留在过年的这几天。
而对于萧美琴来讲,这些年货不光是年货,也是礼物,更代表了她在婆家的面子。
虽然年货都是刘婶一手操办的,她本人并没有经手,但她也嘱咐刘婶,一切都挑最好的。
这会儿听四周村民们羡慕的议论声,萧美琴表面上虽然没表现出什么来,但心里也挺美的。
开玩笑,这一车年货,可是她花了大价钱的,能不好吗?
“哎呦,你瞅瞅你们,回来就回来吧,买这么多东西干嘛?”于老太嘴里数落着,脸上却是笑开了花,觉得在村人面前倍有面子,“这些东西得老贵了吧?”
于老头也开心的不行,却还是板着脸训斥道:“花这老些钱干啥?你在外面挣钱也不易,家里也不缺吃的,下回可不行乱花钱了。”
于振强见爹娘高兴,心里也高兴,陪着笑脸道:“这不是过年了吗?快都别外面站着了,赶紧进屋吧!”
说着把车上的一干年货搬下来,东西太多他一个人搬不完,好在这会儿于振刚两口子也来了,再加上于娆和萧美琴,一家人七手八脚的把年货都搬进了屋。
围在门口的村民们也不少都跟进来,大多都用好奇的眼神看着萧美琴和于娆。
于振强是他们从小看到大的,没什么好看的,但萧美琴和于娆却是不经常回来,尤其是萧美琴,人们只在他们刚结婚的时候见过一次。
萧美琴从小就生活优越,她又特别注重保养,隔三差五都要去一趟美容院,自然比同龄人更显得年轻,快四十岁的人看上去就好像三十岁一样。
尤其这会儿跟常年劳作,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要大一些的的乡下妇女一比,就显得她更年轻了,皮肤看着比不少人家里还没嫁人的大姑娘,还要细嫩。
于是就有人琢磨开了。
“这还是于家大小子当初那个媳妇吗?”一个中年妇人说道:“该不会是又换了个年轻的吧?”
当年,于振强第一次带媳妇回村的时候,她也是见过的,可惜时间太久,她就记得那媳妇儿长的特漂亮,跟天仙似的,具体什么模样倒是不太记得了。
但那毕竟是快二十年的事了,这人哪有不老的?
所以她觉得这应该不是以前的媳妇了,听说于振强在外面开厂子,赚了大钱,指不定以前的那个被他踹了,又找了个年轻的。
这中年妇人的话一出口,四周瞬间一片静谧,不少人都抱着怀疑的目光看向于振强和萧美琴,甚至有些人的目光里带着一丝鄙夷。
虽说现在时代开放了,离婚也不算什么新鲜事,但这里还比较保守,谁家两口子要是离婚了,会被人戳一辈子脊梁骨。
萧美琴的脸都黑了,刚要发作,就听于老太对着那妇人说道:“二愣子媳妇儿,你瞎说啥呐?这就是我们家老大媳妇儿,我们家老大这辈子也就这一个媳妇儿,他要敢有歪心思,我第一个不饶了他。”
二愣子媳妇就是刚才说话的中年妇人,这会她脸上讪讪的,其余人也都有些尴尬。
“我这不就是问问嘛……”二愣子媳妇摸了摸鼻子。
“这有啥好问的?”于老太沉着脸打断了她的话,“饭能乱吃,这话可不能瞎说,我们家老大媳妇儿好着呢,有点啥好玩意儿都惦记着我跟我家老头子,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于老太这么一阵抢白,二愣子媳妇儿脸上也挂不住,讪讪的笑了笑,借口说家里还有事就走了。
其他人也都看够了热闹,也都纷纷回家了,“大过年的,人家儿子媳妇好不容易回来了,让人好好说说话,咱们也都赶紧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