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不久之前,万岁爷刚刚杀了一批朝堂之上的大臣,这些大臣,有不少,可都是以前万岁爷比较宠信的大臣啊!
在满朝文武的心中都明白,这位年轻的万岁爷可不是什么善茬子。
现在的万岁爷如此和颜悦色,却让韩瘙等人感觉如坐针毡一样,他可是在己巳之战的时候,被这位万岁爷踹了一脚,差一点儿就挂了。
还从未见到这位万岁爷,竟然问起了他们的生活起居,这还是当初那个踹他的万岁爷吗?
朱由检见到自己的嘘寒问暖,竟然让这些大臣一个一个恐慌不已,便不装了。
看来,自己想要做一个历史上李世民那样的帝王,是不可能了。
既然如此,还不如直接做回自己。
所以便直接瘫坐在了暖炕上,神情中带着一些随意,眼神中却有一些精光。
“几位大人都是顾命大臣,朕的股肱之臣。”
韩瘙等人松了一口气,还是现在的万岁爷让他们感觉到一股熟悉和舒心的感觉。
刚刚那突然的嘘寒问暖,总有一种隔应,还有一些阴谋地问道,让他们不敢坐在那里了都。
“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韩瘙开口说道。
朱由检打了一个响指,吓了韩瘙一跳,只听朱由检道:“好!有韩卿这句话,朕心甚慰!”
朱由检说完这话,从暖炕的茶几上的盒子中,拿出了一道奏折。
“几位爱卿看看这封奏折。”
韩瘙疑惑地从朱由检的手中接过奏折,当他打开奏折后,神情大变,豁然站起来,那一瞬间的感觉,背后在冒凉风。
“万岁爷,万岁爷,臣、臣这是祖业……!”
奏折之上赫然罗列这位顾命大臣的家族产业。
韩瘙;山西蒲州人。
万历二十年进士,历任少詹事、礼部尚书、内阁首辅。
韩瘙之父韩楫,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历任给事中、提督誉黄通政使司右通政,陕西布政使司左参议。
韩焕,韩楫长子,韩温兄。官至刑部主事,同知。
至韩瘙这一代,官居一品,家资颇丰,良田百亩、京师豪宅一座、别院八套。
王洽,明朝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知东光、任丘。服阕,补长垣。崇祯元年特招为工部右侍郎,时兵部尚书王在晋罢,帝召之以尚书。官居尚书、别院一套、良田十亩。
张凤翔,万历二十五年丁酉科举人,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进士,授广平府推官,后升给事中。
万历三十五年,任文选司主事。万历四十年,升任验封司员外、文选司郎中。
泰昌元年,改任南京太常寺少卿。天启元年,任太常寺少卿。天启二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地,此后升任左副都御史。天启三年,担任兵部左侍郎。
天启五年,任兵部尚书。
崇祯元年,改吏部左侍郎,次年改工部尚书。
内阁首辅韩瘙、兵部尚书王洽、吏部尚书孙承宗、礼部尚书范景文、户部尚书来宗道、工部尚书徐光启、刑部尚书冯英七个人已经惶恐地站起身,不敢落座。
豆大的汗珠不断从他们额头淌下。
朱由检看着他们的反应,会心一笑,道:“几位大人世代为我大明效力,是大明的流砥柱。”
范景文、孙承宗、王洽等人的面色还算是平静,毕竟他们一直都是清廉洁身自好,在这奏章之上,关于他们的罪行也是少之又少。
然而韩瘙、来宗道、张凤翔却有一些惶恐不安了。
他们或多或少都接受了一些好处,平日里的作风虽然还算得上是忠心勤恳,但是却也有一些散漫和无为而治。
他们已经意识到了眼前这位万岁爷的意图!
如果朱由检真的想要治他们的罪,那么他们现在就不可能还站在这里了。
但是罪行也就是把柄被万岁爷握在手中,那种滋味就非常难受。
韩瘙本想要上前劝说,毕竟君臣之间,根本就没有必要走到现在这一步。
但是想起来当初在城墙上,万岁爷那一脚。
现在还有一些隐隐作痛,便不敢上前了。
朱由检又拿出一份奏折来,开口念叨:“韩瘙,良田一百三十六亩,亩产粮食。”
朱由检的话音刚落,韩摸高声说道:“陛下,臣等这些良田,都是祖产啊!”
朱由检冲着韩瘙摆了摆道:“朕知道是祖产,朕又不要你的土地……”
看着这些大臣的反应,朱由检也就没有再继续戏弄他们,而是直接把这些奏折扔进了旁边准备好的火炉中。
然后又拿出来另外一份奏折,交给了松了一口气的七个大臣。
敲打一下就行了。
朱由检还要靠着这几位大臣处理朝政,自己做一个闲散的皇帝,才是帝王的真正境界。
“给你们看看这份奏折。”
朱由检又将另外一份奏折递交给了他们。
韩瘙、张凤翔惴惴不安地将奏折打开,他们非常害怕看到奏折上记录着他们的家产。
奏折打开。
奏折上没有记录刘健等人的家族资产,这让他们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京津畿,张大锤,四丁,一亩田,亩产四石,赋税一石。
京津畿,周奎,一百五■一丁,一千亩田,亩产四石,总产万两千石,赋税四石。
这上面的每一个记载,都让他们感觉到就像是一个烫手的火炭一样,恨不得直接丢掉。
但是看着万岁爷那平静的目光,却只能硬着头皮看下去,直到出现了一个人的名字
周奎。
此人可是万岁爷的岳丈啊!韩摸不敢相信地看着最后这个记载在册的名单上的内容,一个国丈竟然有如此大的产业。
而大明正在用钱之际,却不见他拿出一分一毫,还一直叫穷。
他们这些个大臣,也一直都以为国丈真的很穷,毕竟,眼前的万岁爷可是在登基之后,连一口肉都没舍得吃啊!
韩瘙看完之后,把奏折交给了孙承宗。
孙承宗看完了之后。
则是范景文。
不要说陛下生气,就是让他们看,也是触目惊心。
而且每个郡县,都有这种作用百亩良田的大户……!
七个大明最高级别的官员看完这奏折上面的名单,被那奏折上面触目惊心的内容给震惊得连神色都控制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