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英是标准贤妻良母型的,按老话说,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对待客人,讲究待客之道。只要有客人来家,将土家人待客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土家族村民家中做客,是真正能体验到热情好客的盛情的。土家人一向以热情好客著称。他们不仅世世代代传承着本民族待人真心诚意、热情有佳的美德,还将中华民族几千年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融为一体,发扬光大。长期以来,他们与苗、汉、侗、回各族人民友好相处,礼尚往来,亲密无间。对莅临的客人,过往的商人,不论其贫富贵贱,都以礼相待,热情备至。
史志上有这样的记载:“邑中风气,乡村厚于城市,过客不裹粮,投宿寻饭无不应者。入山愈深,其俗愈厚。”又载:“客至则系畅开酒坛泡之以为敬,盖以酒连糟贮坛,饮时泡以沸汤,插简其中,主宾递吸之也。食肉肘至膝以上全而献之,谓之脚宝,特以奉尊客……酒以碗酌,非此不为敬。”土家人这种豪放大度、热情真挚、省己待客的情怀沿袭至今,越是边远地区,其风愈盛,情愈浓。即使是清溪寨再贫穷,这个习惯和风俗一直沿袭至今,不曾改变。
土家人热情好客,一是表现在迎来送往方面。家里凡有客人到来,主人便立即出门迎接,并连声招呼:“稀客、稀客!”随即将客人迎进堂屋赐坐,装烟,倒茶,忙个不停。当客人道明来意,办毕事务,提出告辞时,主人便竭力挽留,一定要吃了饭再走,天晚了还留其住宿。不论是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还是借东西的街坊邻居,乃至素昧平生的有求之人,概莫能外。在很早时,山区是没有公路的,除了走人多的路叫“大路”外,走人少的叫“小路”。而大路则是连接出山或者连接其它寨子的必经之路,因此走的人也就多,路也宽一些。如果有外地人走了有土家人居住的寨子,天黑了,或者是饿了,就会敲开一家的门,说明来意,再穷的人家也会拿出最好的食物,来招待过路者,也从没收费。但如果遇到富商之类的,也会象征性的收一点,那是因人而异的。
在待客上,土家人真诚大方,倾其所有,将家中好吃好喝的全搬上席面,招待客人。酒席宴上,非要让客人食饱饮足不可,否则,不足为诚意。饭是自家产的苞谷面粉或稻米饭,肉是自家喂养的生猪,或羊、鸡等,还有自家地里产的蔬菜和山上采来的菌、菇等;酒也是用苞谷酿的酒。在旧社会,有的人家里实在拿不出什么来招待客人,便跑到邻居街坊去借把面条、豆皮或几个鸡蛋来煮给客人吃饱后再走,其情谊可谓感人至深。解放后,生活条件一天天好起来,热情好客的劲更足、情更浓。当客人离去时,主人一定要送至院外,并热情称道:“您慢些走,慢些走!”客人则连称:“多谢,多谢!”待客人远去,主人才予返回,可见其诚意之至。
土家人热情好客还表现在助人为乐,甘于施舍方面。特别是那些不很富裕的土家人,他们常以“穷大方”自喻。即便是对讨米要饭的叫花子,也从不轻视怠慢。解放前夕,如有叫花子挨家挨户乞讨,所到人家,无不伸手相助,或以饭菜、粑粑,或以米、面主食等相赐,让其满意而去。现如今,哪家孩子考上了大学、哪家孩子得了重病或受了灾害,乡里乡亲都倾其所有,竭力相助,帮其渡过难关。
土家茶文化是土家族崇拜大自然的的一种表现,他们依然认为茶是有灵魂的,是有茶神存在的。土家族茶文化是我国几千年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土家人民生活俭朴,待人热情。茶不仅是他们自己每日必备饮料,也是招待客人的首选饮品。土家族把茶叶视作灵物,对茶毕恭毕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土家茶文化。土家人这些茶礼是土家人对自然崇拜的表现,同时也是土家人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的精神文化。土家人对茶是非常重视的,不土家人家不能把茶泼在地上,不然会认为是玷污了茶神。在抓茶叶时一定“净手”,即先洗手然后才能抓茶叶。这既是对茶神的敬重,也可防止污染茶叶。“茶不欺客”,倒茶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杯一杯端给客人,哪怕是抱在怀中的婴儿,也得问大人一声“喝点茶”。
所以,客人到了,先泡茶,客人喝茶,要接杯子,这就是土家人的待客之道。
李富贵来刘家,桂英当然很客气。
桂英除了对李富贵是一个客人外,更多的还有对他的尊敬。
在多年前,李富贵就是村干部。干部在群众眼里,那是高人一等的。领导一句话,群众不听不行,因为干部都是代表政府的,政府就是国家的。
土家人有句常话,“扁担拗不过地脚方”。地脚方,就是土家人起房子时的地梁。地梁是用一整根树,这树必须是没有什么节疤,最低要在约五米长的下部,能取到七、八寸宽,这样才能把这木料做成长短一样的长方形大梁。试想,土家族人住的房子都是吊脚楼,全部是木质的结构。因此,这根地梁就是整栋房子的基础部分,差了怎么能行呢?虽然整栋房子每根柱子下面都有一根地梁,但总归是基础部分,怎么能固定和保证整栋房子的牢固?土家人还有一句俗话叫“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根小小的扁担怎能跟一根地梁较劲?答案是,不能。所以,群众是不能跟干部对着干的。但干部有干实事和不干实事之分,也会有偏心这一说,但“民不与官斗”这条定律人们是不会越界的。因此,也就有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分。你说得好的我能听就听,不合心的不想听的,我想不听就不听,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出。不理你就是,反正我不会天天跟你在一起吃饭,各住各的,各吃各人的饭,你朝东时,我就朝西,不见面就可以了吧?
桂英对李富贵这个干部尊敬是另有原因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