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从客栈里出来,突然没头没脑地来了这么一句。
李余一愣,随即说道:“说好的谁去送谁去取的,凭什么又要我去!”
“你不知道。二皇子府上挺乱的。”惊蛰叹了口气说道:“我昨天去的时候,正遇上二皇子吵着闹着今儿要出门,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地下叩头,死谏不让他来,头都磕出血来了。二皇子不依,他就一头撞到柱子上,头破了老大一块,血流得满地,府里乱哄哄的,管家把钱塞给我,就把我混推混赶出来的,后头的事我就不知道了。你常到二皇子府上,跟他们熟,我怕我今天再去他们看到我想起昨天的事心里膈应。”
“这样啊,倒也说得是,既然他府上有事情,那你去是不合适。行啦,等下闲了我去收盘子,你挺我顶班啊。”李余抱着双臂,点点头满口应承道。
“那是自然。”惊蛰回答道。
两人一对一答,如意几乎整个人都挤在囚车上,竖着耳朵在听,听到二皇子本来要来,却被一个白胡子老头拦住了,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喃喃自语道:“幸好被拦住了,不来也好,不来也好……”
珑瑛不动声色,将藕合羹喂给他吃完了。
“好了吧好了吧?!磨磨蹭蹭的,都快误了时辰了!”喝得半醉的军官从客栈里跌跌撞撞地出来,不耐烦地一挥手,吼道:“赶紧上路!妈的,你是一了百了了,老子还得冲风冒雪地回来!”
车声辚辚,囚车远去了。
赵湄儿泪眼婆娑地看着,哽咽着问道:“不能救救他吗?”
珑瑛叹了一口气说道:“你没瞧见那上头吗?御笔朱批、国玺签押,别说区区一个小妖,就是大罗金仙也难逃此劫。”
“那,干嘛临死还要骗他?”赵湄儿擦干净了眼泪,恨恨地说道:“昨天有没有出去送宵夜我还不知道吗?!”
“说得也是啊,”李余拿胳膊肘捅了捅惊蛰,说道:“等他下了地府,还不是一样什么都知道了,骗不了他多久的。那个二皇子,根本就是利用他坑了自己的弟弟,然后直接就把他当个垃圾给甩了。”
惊蛰凝视着地上那一摊鲜血,轻轻地说道:“至少死之前他是觉得幸福的、自愿的。”
“李余你这点要跟惊蛰学学。”珑瑛叹了口气说道:“要是如意现在知道他一腔痴情全都错付的话,怕是不会那么甘愿去死的。就算有御笔朱批、国玺签押让他逃脱不了,但他那一股怨气,肯定会让他成魔,下不了冥府,投不了胎。为那样一个人,连以后的未来都给搭上,不值得。”
“那李余不是说他到了冥府,也一样会知道吗?”赵湄儿问道。
“那不一样,他只要到了冥府,冥府有的是办法化解怨气,让他重新去投胎。”珑瑛说完跺了跺脚,拉了赵湄儿转身就往客栈跑去,“冷死了!你们不冷啊!快回去烤火啊!”
“那那个温源呢?就这样算了?!”赵湄儿吃了一嘴风,一边咳嗽一边大声问道。她现在终于明白那天珑瑛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温源,是故意要如意看到他,好坚定如意的心,为他温源去牺牲的心。
可怜的孩子,不过是想要被爱罢了,不过是以为自己被爱罢了。
“我们暂时还动不了他。毕竟是人类,而且是皇子。”珑瑛在门口慢下了脚步,微微冷笑道:“不过你记着,举头三尺有神明,慢慢看着吧。”
寒冬再冷,也有过去的时候,积雪再厚,也有化冻的时候。
转眼又是立春,正是咬春的时候。
赵湄儿早一日要求珑瑛进了一口整猪,叫众人帮手肢解了,该熏的熏、该卤的卤,整治出了熏肘子、熏雁翅、酱小肚、卤猪肝等等一应菜肴,预备下春饼,供客人享用。
花样繁多、葱鲜酱香的春饼大获客人之心,天天都卖得盘干碗净,来晚的客人根本吃不上,甚至还有一大早从城南赶到北门外来吃春饼的。
赵湄儿很是得意了一下。
这一日,一辆小马车在客栈外停下,从车上下来了一位书生打扮的年轻人,随后他又从车上扶下了一个身着桃红裙子的美貌姑娘。
李余上去接待,将两人带到一张僻静点的桌子坐下。
书生问姑娘要吃些什么,姑娘微笑着摇了摇头,柔声说道:“桂仙得蒙公子相求,得脱火坑,就是为奴为婢也是心甘情愿的,那里还敢以主人自居,得陇望蜀,粗茶淡饭足矣。”声音甚是悦耳动听。
书生正色道:“桂仙姑娘过谦了。我文君敏虽不是什么大智大慧之人,但爱才之心是有的。我家里已有糟糠之妻,替姑娘赎身,完全是不忍姑娘这等仙才却陷在那等污浊之地,绝没有半点对姑娘不敬的想法。日后姑娘若得了好处,不才当腼颜以兄长自居,就当我文家嫁女一般;若姑娘无心于此,不妨就在寒舍居住,与我老母为伴,也好替愚兄尽一尽孝道。”
桂仙慌忙道:“桂仙此时一身尽属于公子,公子如何安排,桂仙怎敢不从。”
“那就不要再闹这等虚礼。”文君敏转身向李余说道:“先上一壶好茶,再来几道点心。桂仙姑娘脾胃清淡,不要油腻的。”
“是,知道了。”李余笑着答应,转身往后厨去了。
“怎么跟白露一样?”赵湄儿听了李余的话,忍不住笑了,“她当初来,也是说要一壶好茶,再配几道点心。你看这个桂仙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模样当然是生得极好的。气质也很不错,是个蕙质兰心的女子。”李余有模有样的形容道。
“呸,还敢真形容起女孩子的模样了!不要脸!”赵湄儿假意啐了他一口,快手快脚地泡了一壶清明雨前,又拿出豆沙青团子、蜜麻花、油焖春笋、香椿拌豆腐装了一盘,递给李余要他端出去。
李余正要伸手接,前面大堂里突然传来了一阵喧闹之声。
两人面面相觑,李余转身往大堂里走,赵湄儿将托盘放到灶台上,也小跑着跟出去看看怎么回事。
只见一个女人站在文君敏那一桌,身着蜜合色小袄,头上插着一枝银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