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无以为报
边庭飘摇2021-05-30 11:042,060

  陶创一头雾水,兀自在那里疑惑地望着各位刚才还谈笑风生,却转眼间便埋头做事的同僚们,也不理会他的问话。

  唉,新人不懂新规矩,却也不知到底哪句话触了各位的霉头。

  可又一细想,明明刚刚自己什么也没说啊,无非就是问了一下周公子而已嘛,却怎么大家就如此反应?

  陶创愣在当场。

  对各位同僚,他是礼也行过了,歉也道过了,可大家依旧是不理会他。

  给下马威是吧?陶创默道,新人好欺负是吧?

  哼,不过尔尔。谁又不是谁人起步的,谁又不是多年媳妇熬成婆的,何苦来哉?

  算了,他也不再理会,又返回自己的办公点儿,该干什么干什么,也不再理会那些同僚们。

  “陶大人,”一位老者轻声对他道,“陶大人,不必多心,大家也不是针对你。”

  陶创赶紧对他老人行礼。一看那老者,便是在大理寺多年,深知大理寺掌故。

  “陶某敢问大人尊姓?”

  “免尊,姓王。”

  “王大人,劳烦指教,刚才陶某是否哪句话得罪各位同僚,陶某实是不解。还望王大人不吝赐教。”

  “赐教不敢当。陶大人,如今当了京官,京中之事不可不知,京中的各种忌讳不可不知。”

  “是是是。陶某并非京城人氏,入京也并不长,对京城并不了解。却是不知,陶某哪句触了京中的忌讳?”

  “总之便是,慎言慎行,尤其是涉及皇室。”

  “这是自然。陶某自是知晓。”

  皇家的事情,皇上的事情,平民百姓,岂能随意议论,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

  王大人深望陶创一眼。

  “如此,陶大人切不可再随意乱提周公子名讳了。”

  “周公子名讳?周景思?”陶创好奇,“何故?”

  “呀呀呀,”王大人见陶创直直把周景思的名讳说出口,急得左右张望,见大家并没有朝他们这边张望,又低下头,小声道,“陶大人,不要再提了,不要再提了。”

  遂也不再理会陶创。

  陶创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见王大人不再理会他,也不便再去打扰,想着有空再去向王大人私下里了解清楚明白。

  周景思的名讳都不能提了?周公子到底怎么了?周公子得罪皇室?

  一想起那温润如玉的周公子,陶创心里便有无限的情意。

  陶创对周景思的知遇之恩牢记于心。

  当日,周景思在城郊遇到了陶创,陶创因着在诗会上,曾有缘见过周景思一面,故而二人在陶创暂居的农舍里交谈一番。

  陶创并非京城人氏,因着家境贫寒,入京两年,钱财用尽,无以为继,只能寄居在农舍里,等着科考。

  那日周景思见他那首“芳意冰魂皆似水,几人识得玉心肠”之句,颇为赞叹,并与他和诗一首,二人相谈甚欢。

  周公子乃周府里华服贵气逼人的公子,却与他这个贫贱之士一见如故,这让入京以来,颇受京中人士歧视的陶创甚为感慨。

  待周公子告辞之后,陶创才见到周公子夹在自己诗集里的百两银票。

  如此不动声色地助人,既顾及他的颜面,又助了他一臂之力,陶创心内的感激,自是无以言表。

  周公子,如若陶创以后有缘再见,一定要衔草结环为报。

  因着周公子的相助,解了陶创的燃眉之急,故而他才得以一心备考,最终中了举,入了仕。

  如今,既得知周公子的信息,他又有何不去关注之理?

  周公子,他到底怎么了?

  自己只是大理寺一名不入流的小吏,没有资格去周府里拜会周大人,无法向周景思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如今得知他的消息,无论如何,也要探听清楚。

  傍晚,待同僚们都走得差不多之后,陶创悄悄在一旁拉过王大人,避开人群,谦恭地行礼,“王大人,陶某有事相请。”

  王大人见左右都无人了,才低首轻声道:“陶大人,何事?”

  “正是陶某不解的,那周……”他本想直接道出周景思的名字,但一想到王大人的反应,便生生咽下那名字,只提了一个周字。

  “陶大人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

  “此话怎讲?”陶创疑窦顿生,“知什么?哎呀,王大人,还望王大人直言,不要再给陶某打哑谜了。”

  陶创对着王大人又是行礼,今天一入大理寺,众同僚的举止,在他看来,真是太诡异了。

  “唉,看来你是真不知了。陶大人,你口中的周公子,确是不能再任由人提起他的名讳了,”王大人低声道,“如今,他是皇上的十七皇子。”

  “十七皇子?!”陶创大惊,一下子叫出声来。

  王大人点点头。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周公子怎么会是十七皇子?

  “那十七皇子也是跟随周大人还乡了?”

  “十七皇子,自然是在宫里了,怎么还会是在周府里?”

  王大人索性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通通告诉陶创,“十七皇子被皇上接进宫里抚养,周大人也是为此事而辞官,告老还乡,且周府上下人等,全离京。”

  “十七皇子为何会是在周府里抚养的?”

  “此乃皇家的事情,陶大人,还是不要再打听了。以后,关于周府的事情,在人群里也是少提及,尤其是那周公子的往事。”

  王大人再看看陶创,见他还是一头雾水,再叮嘱道:“陶大人,你是才入京,对京中诸事,如不了解,便最好住口,所谓祸从口出的道理,想必陶大人也是明了的。”

  陶创对王大人再次行礼谢过:“多谢王大人提醒,陶某谨记于心。”

  王大人回礼,便告辞。

  陶创一个人默默地呆在那里,半天回不过神来。

  当日与自己对诗,与自己促膝长谈的,到底是周公子,还是十七皇子?

  周公子又是何时成的十七皇子,还是十七皇子本就是十七皇子,只是以周公子的名义在江湖上行走?

  既然十七皇子曾是周公子,那为何周芃粟大人却要辞官离乡,且全家离京?听闻那周大公子已是在礼部任职,也跟着外调,却又是为何?

  如今,周公子的恩,却是无以为报了。

继续阅读:第232章 何言拦车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庶子难为:帝王生存指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