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寒生心中震惊,想过以武攸绪的聪慧,会察觉出自己的身份有问题,但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发现了。
武攸绪在说出这些话时,一直观察着周寒生的一举一动,见他冷静异常,更觉得他不简单。
周寒生微微一笑,叉手行了一礼。
“回禀岳父,我就是周寒生。”
“若我不是周寒生,那世上便再也没有周寒生了。”
“自694年毒害太子案,阿爷自吻在我眼前开始,那个被长安书院众多学子欺辱的周寒生,就已经离开了这里。”
周寒生每一句话都是实话,武攸绪从他的眼神、语气和体态上都看不到做假的可能。
随着周寒生陈述得越来越多,武攸绪才真正明白,周家和周寒生本人到底经历了什么噩梦一样的事。
这些事,确实会使人性情大变。
武攸绪叹了一口气,拍了拍周寒生的肩膀,道:“只要你真心待我女儿,我也不在意其他事。但你要切记,绝不可伤害她!”
“谨遵岳父教诲!”
话音刚落,小院门前又来了人。
武攸绪抬头看了一眼院外,摇头着头站了起来,准备回屋:“近来我这小院子还真是热闹。”
“阿爷,饼已经蒸上了,你……”武司婧见武攸绪摇着头,叹着气进了屋里,又望向院子门前,站着一名内侍。
武司婧来到周寒生身边,问道:“这位好像是圣人身边的内侍。”
周寒生点了点头,与武司婧一起出了院子,来到内侍面前。
不等二人开口,内侍就开了口:“先前见周少卿与武公在谈事情,不敢打扰。”
“圣人想要传召司天君和周少卿,与其他几位官员一起,商讨事情,还请移步山顶。”
周寒生和武司婧刚接受召见没多久,没想到武则天又有事情要找他们。
但既然是与其他官员一起,想必要聊一些关乎国体或者民生的大事。
周寒生和武司婧不敢耽误,立刻往山顶去。
到达山顶之时,武则天的屋外已经候着好几位官员了。
上官婉儿,武承嗣,武三思等尚书,凤阁等人皆在此,还有一个人,便是大理寺卿裴戬。
等到最后一个韦巨源到场,内侍将门打了开,邀请这些官员进门。
武则天没有躺在卧榻上,而是端坐在书案前,像是小型的朝会一般。
“圣人万福!”
大家行礼之后,纷纷垂首而立,等待武则天开口。
武则天这回不曾卖关子,直截了当地表明:“经大理寺卿裴戬的审问,倭人已然招供。”
倭国这一队八人,原本是被派来学习嵩山武功的。
除了一队人马,还有不少人分布在大周各处,学习各项技艺。
他们没有想到,在嵩山正巧遇上武则天祭祀。
倭国主早有伐周之意,所以各国进贡的日子,他们没有派使者来周。
几人想要立功,又觉得自己武艺高强,便策划了行刺之事。
但被武承嗣带兵围剿之后,只剩下两人。
二人不好意思就这样灰溜溜的回去,干脆孤注一掷,成功刺杀武则天就是大功臣,若是刺杀不了,则不能独活。
“启禀圣人,倭国狼子野心,若是不能尽早除去,恐后患无穷!”
武则天点了点头,说道:“左相也是这个意思,我让你们过来,就是要商讨出兵伐岛的事。”
武则天的话一出,众臣议论纷纷。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圣人,倭国是岛国,攻坚之时需要登岛,他们在岸上,防守容易。”
“倭国区区人口,怎和我大周兵力相比,即便岛屿易守难攻,也不用惧怕!”
“此言差矣!我们乘舟登岛之时,等于是暴露在倭人箭矢之下,避无可避,如此,兵力损伤极大啊!”
武则天皱了皱眉,看了一眼还没说过话的周寒生和武司婧,问道:“周少卿怎么看?”
周寒生踏出一步,行礼道:“回禀圣人,倭国必然要除!这个结果不需要再商讨,我们该商讨的,是派哪位将军,带领何军出征!”
众人皆是一惊,周寒生以往未曾这么激进,也不知道他是否与左相武承嗣有过交谈。
“周少卿,你这么说……”
周寒生不等凤阁舍人说完,就打断了他:“启禀圣人,裴寺卿审问的结果表明了,倭人小队遍布大周各地偷学技艺。此等大罪,我司利寺绝不会忍!”
“另外,你们也听到了,倭人遍布大周,再加上倭国国主对大周虎视眈眈,难保他们不会里应外合。若是还有行刺的事情发生,届时还能顺利阻拦吗?”
众人不再说话,武则天与周寒生的意见一致,所以早有出兵伐岛的想法,只是在等人提出来。
如今周寒生说了这件事,她便下旨:“倭国不必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