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共工持剑笑仁雄 往事断肠难回首(二)
信笔行书2025-07-02 21:323,283

  祝融在大荒历史上的确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他艺成之后追随炎帝南征北战,戎甲一生,是一位享极盛名的大将。只可惜,这个一生只知战事军情,赤诚为国的一代名将,成事与此,败事也坏在了这里。

  一日,祝融正在军帐中与诸位大将会议战事。当时因为蚩尤之故,炎黄二帝起兵联盟。在会之人分别是风后、祝融、大鸿、嫘祖、仓颉和众部将一连十余人。虽是两邦联军,在这十余人中隐隐的把祝融当作主持战事的元帅,风后当作运筹帷幄的军师。

  这等人正筹划战事间,门外有人冲入军帐报信。

  祝融大怒,戟指喝道:“何等事如此匆忙?今日若不交待明白,我便治你死罪。”

  见那报信新兵拜倒在地,满脸尘垢的脸上,却喜道:“报,将军。您有喜啦!”

  祝融一奇,身子探了探,皱眉问道:“此话当真?在坐的这么多将军,有无误报,另指旁人?”

  那小病擦了擦脸上的尘垢,笑道:“将军,我是您府上的小虎儿,您不记得了么,夫人有喜啦!”

  祝融细细一看,果然是自己派去保护妻子的一名亲兵,疑道:“夫人......哦,娘子有喜,是何喜事?”

  小虎儿道:“将军,夫人在早些念,就为您生了一位公子。”

  祝融捋了捋长须,心中大是惊疑,问道:“这等大事怎不事先通知给我。一直待到生下孩儿才告诉我?”,他此话一出,军帐中,众将均是忍俊不禁,抿嘴偷笑,心中暗想:“祝融将军忙于战事,竟然把后继香火之事也给忘了。”

  小虎儿道:“夫人早在三年便感觉身子不适,只道自己劳行家务,没太在意。直到将近临盆时,才知道这等喜事。那时本想告诉将军,但听说将军军务繁忙,担心告诉将军后分了心,夫人决定将这等天大的喜事强自按着不报。哪知,夫人这一等便是三年,待到现在军事略缓才敢告诉给将军。”

  祝融一听,此言不假。重重拍了拍自己额头,道:“哎哟,这个糊涂父亲。”,随即大喜道:“那,夫人呢,孩儿呢?”

  小虎儿道:“夫人与少爷正在帐外等候。”

  祝融喜事冲头,一起身就朝帐外走去,他大步迈出,扑通一声,一个跄踉,原来大喜之下竟然踏着木案而过,饶是他武功绝冠,也差点摔了一跤。

  祝融出帐见到自己妻子柳氏,正俏生生立在帐外,差点没以为自己眼花。望着柳氏,指了指立在她身边的懵懂小儿,道:“这……是我的孩儿?”

  柳氏侧脸生笑,重重的嗯了一声,颇带责怨。

  三年了,这对父子方才相认。

  祝融这一下当真喜从天降,欢喜之情,无可复加。他将小孩高举过顶,望天跪倒在地,运气大呼道:“苍天啊,你待我祝融不薄啊。老夫征战一生,能以中年得子,又有何求。”,军中十余万军士闻声,齐齐拜倒,叩谢天恩。

  祝融这一高兴,抱着自己的孩儿在这十余名大将面前炫耀,“你看,这是我的孩儿,这是我的孩儿。”

  风后扫了一眼孩提一眼,忍不住出言说道:“祝融将军,我看这孩儿面相清秀,眉宇泛光,面相特异,绝非凡子,不如让老夫给你观上一观。”

  祝融笑着点了点头,笑道:“丞相的观相之术绝妙于天,给孩儿看看,看看。”

  风后细细看了看那孩儿的相貌,手掌。忽地后退三步,俯身拜了拜,“恭喜将军,贺喜将军,将军可是三喜临门啊。”

  祝融咦了一声,奇道:“丞相可别夸口,明明只有一喜,何来三喜之有?”

  风后说道:“风后说话向来说一是一,直言不讳,绝不会打诳语。”,见祝融一眼不眨的望着自己,知他心中想知道得急切,微笑道:“今日你们父子相认,此为一喜;此子为一麟儿,面相极好,他日成就必定作为不小,为二喜;待他长大成人,便可成为军中增添一员文武绝冠,满腹谋略的大将,此为三喜。又如何不叫三喜临门呢?”

  祝融大喜,道:“真的么?”

  风后点头笑道:“难道将军对老夫的观相之术有所猜疑?”

  祝融拍了拍大腿,点头喜道:“断然不敢,断然不敢。”,转而问柳氏,道:“咱们的孩儿叫什么名字?”

  祝融夫人道:“尚未取名。”

  祝融道:“今日炎黄共盟,正对持这千年少有的恶战。这孩儿叫共工如何?”

  风后脸色微微一变,道“且慢!”

  祝融道:“丞相这是?”

  风后道:“老夫适才观查这小儿的手相时,发觉他的命数颇为清苦,本欲嘱咐将军日后多多宠爱他一些。但是将军又为何要给他取一个这么清苦的名字?‘共’与‘工’二字,均不适宜作为此子的命相。”

  祝融哼了一声,道:“今日炎黄共盟此为一字。身为炎黄国民,义务屈身,甘为国家成为劳役之工,此为一字。这等任劳任怨的共工二字有何不好的,我就认为巧妙的紧。”,说着,抱着儿子回到军帐。

  哪知,祝融只听进去了风后贺喜之词,对他的叮嘱之言,浑然没有在意。

  此子也当真应了风后的话。从小便极为聪慧,诗词歌赋过目不忘,祝融认为教他学文浪费了光阴。待他识了几年字,便开始教他兵法,奇门遁甲之术,也亏他了得,这等艰深苦涩,寓意无穷的文字,小共工居然看得津津有味,孜孜无倦。

  对于一些高深难懂之处,祝融为图让他能有甚解,有时甚至亲自披甲上马,调集百余人将士,各持碎木棍进行刀枪虚演给他看。

  柳氏见到别人家的小孩从小享尽父母的万千宠爱,而自己孩儿尚不如何懂得人事,便开始学习这些关于征战杀戮,智谋奇略的书籍,心中甚是不忍。屡次开口求情,终于激怒了祝融,反派人将她遣送回去。

  待得小公共到了龆年(指的是八岁的男孩),开始教他跳跃擒拿等基本手法。舞勺之年(十三到十五岁之间的少年),根骨长得颇为壮实,已经可以学习自己最为得意的绝学《六合断天剑法》。

  那一日,祝融问道:“孩儿,你可想学习为父的《六合断天剑法》?”,其母柳氏见到这父子间的对话,心中忧心更甚,侧目远远瞧着自己的孩儿,越发俊美长大,心中越是不安,暗想:“也亏得孩儿自幼乖巧聪慧,他自幼随父学习文韬武略,兵法谋计,本来就是劳累不堪,现在再要他学习《六合断天剑法》,那……孩儿小小的身子,如何能够承受得了?”,她心中一阵怜惜,又是一阵酸楚,只盼着孩儿不知长进,贪图安逸,不作回答。

  哪知少年共工常自听到军中部将大赞父亲的这套剑法最为了得,当下拍手叫好。祝融见到孩儿心志高远,勤奋好学,在他看来,就如杀场大胜,心怀欢畅无比,但他正色说道:“好孩儿,男儿丈夫就该如此,但此等剑法锋芒凛厉,威力绝伦,非同凡响。但若学有成就,为邦国便可立功不少,但若心术不正,却是邦国一大祸害,你虽为吾子,在学习这等剑法时,却也不得不先行立誓。”

  柳氏立在父子远处的旁侧,暗中不停挥手要他不学,然而,少年共工宛如没有看见,小小的身子跪拜在自己父亲面前,幼嫩又有些憔悴的脸上,首次出现那股神秘又坚韧的隐痛侧忍之色。

  祝融见他脸上恭谨顺服,神情却嫩眉微蹙,轻咬牙关,似乎在他那小小的身子里,藏匿着极大的心思,微觉诧异,问道:“孩儿为何脸现苦色,心事重重,难道不愿学习为父的《六合断天剑法》么?”

  少年共工垂头说道:“父亲,孩儿在想,孩儿应该强忍着多吃些苦头,多学些本事,将来便可为父亲分担军务,父亲便可不如日夜愁思战事。孩儿也可为邦国出谋出力,将战乱杀戮御退于国疆之外,更可让母亲天天开心,日日欢颜!”

  祝融听到哈哈大笑,忽然一本正经的说道:“好孩儿,你颠倒主次轻重啦,你若着重国事战事放置首位,就该把它放在父母之后,却万万不可放在其中,这三者,为国事,战事,与亲情,你母亲只是深居秀阁的高德女子,无关紧要,其实大可不列其位。”,共工伏身称是。

  第二日,祝融将共工带到烽火台上,仰望碧蓝苍穹,鸟瞰万里山河,但见林木清秀,山河雄壮,其中云雾飘渺,萦锁万里,气势壮丽雄峻,美得不可方物。心中又是荣幸,又是折服,脑中油然想到自己为这等壮丽疆土,任劳任怨,征战守护一生的男儿壮举,胸中自是豪情万千,感慨万千,回目望着自己的孩儿,生在这炎黄大地,相貌俊美,人才了得,不禁老怀大慰,对着少年共工说道:“孩儿,为父念一句,你跟着念一句。”,说罢,抽出腰间佩剑,青锋指天,豪声大喝:“我祝融,在此对天立誓!在我有生之年,必定披肝沥胆,报效炎帝,不问生死,不问荣辱,保我江山社稷。”

  少年共工抽出背后的三尺木剑,剑尖向天,跟着立誓“我共工在此对天立誓!......”

  ......祝融为了督促他,*他成才,又立有家法。俗话说:祝融家规胜于军法。少年共工言行稍有不慎,谋略稍有差池,祝融便会对他执行家法。那时祝融口中常提道:“边幅不修,言行不慎,何以为将;谋略不足,军粮不来,何以行军。行兵打仗稍有差池,祸及万千,你如何对得住江山社稷,你如何对得住手下将士。”

继续阅读:第四十三章 共工持剑笑仁雄 往事断肠难回首(三)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戟天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