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几日,伏羲在凌烟,女娲二人的精心照料,又有臣煜施功疗伤,伏羲果然恢复了昔日的些许光彩,已可自如行走。
伏羲身子微见好转,随即奋笔疾书,在兽皮上,竹简上写写画画,苦思冥想。两女在他身旁照料,凌烟初时没看出来他在写什么,见他眉头紧蹙,划完圆又划方,静心苦思,难有索解。她细心一看,问道:“你在参研阵法?”,伏羲点头说道:“不错,历年战乱,南国虽然战事得利,却没有一次不是借助与周边奇妙怪异山系地势而巧胜。我在想,如果敌军哪一日将南山地势摸得透彻,因势得利,我方的胜负之数,可就少之又少。”
凌烟道:“我见你画来画去,又是何物?”
伏羲道:“我想创出一套极为厉害的阵法,阵法因山势地利而变,由此再借助南山山势,我们可就如虎添翼,立于不败之地。这门《生死奇门阵》深奥奇妙,包罗万象,以我一人之力,穷尽毕生心血,也未必可以将它融会贯通,浑然融为一体,成为一套即可运用于杀场实战,又可符合周边山势地形,因山而变,因水而易的布兵阵法。”
凌烟道:“若是这样,我来助你,你我二人一起努力,看是否能将它参悟出来?”
伏羲喜道:“甚好,以你的聪慧才智,在以我多年来的实战,必定可以大有所为。”,当下将《生死奇门阵》的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每一门所含的变化,每一变化所蕴有的妙用一一告知给她。
当年,共工在传授这门神功给伏羲之前,便先教她《生死奇门阵》的奥义,若不精通此阵,掌法学得再好,也浑然不知其中精妙厉害之处。共工深知其中的厉害之处,却从来没有运用,因而伏羲苦心学习,花了数年之功,方才初窥门径。到了现在,伏羲多经历练参悟,已经对此阵法的精妙变化,了然于胸,而且又多有新的参悟。这两人一人细心传授,一人静心听取,尽管凌烟才智过人,见识甚广,也花了大半个月才熟悉了解阵法中的基本运作。
凌烟越听越奇,心中佩服共工才智通灵,心思独到之时,又隐隐觉得《生死奇门阵》与《风后八阵兵法图》,看似针锋相对,格格不入,其实又像是逆径而流,而暗流大势却是同归于海。当下将《风后八阵兵法图》的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及其中的变化告知给伏羲。
伏羲精通此道,《风后八阵兵法图》有条有理,环环相扣,全然不像《生死奇门阵》东一鳞,西一爪,不分菱角,杂乱无章,却偏生字字金玉,不可舍去却,精深奥妙之极。区区三日之间,便将这八个阵势尽数知晓,他将这两门大阵在脑中默默的摹了一遍,忽地豁然大笑,道:“没想到,没想到,这两门大阵,有着莫大的关系,我知道了,全都知道了。”
凌烟一怔,见他这么高兴,奇道:“我也隐隐觉得有些怪异,你知道什么了?”
伏羲笑道:“这两大阵归根结底,却是源于一家,《风后八阵兵法图》主正,而《生死奇门阵》却主奇,若是让这两阵奇正交融,相互补益,又会发生些什么样的事呢。”
凌烟道:“我们以《风后八阵兵法图》之中参悟出一套《生死奇门阵》,已经是千难万难的事,你还想去把两者合二为一?”
伏羲点了点头,说道:“如果真是这样,那可真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好事。”
两人心中惊奇之余,却不知道《风后八阵兵法图》的来历。《风后八阵兵法图》上一语点明是风后所创的一套阵法,其实不是。对于这一说,就得中祭火门中的古朴神灯说起来。
祭火门在最初祝融还未上山学艺之时,门中并不乏才智过人之士,为何还常年受到贼寇滋扰,难以自保,差点连门中的神灯也丢了?原来,在最早之前,非但没有《风后八阵兵法图》,就连祭火门中的《六合断天剑法》也没有。这两套奇学,乃是祝融艺成之后,接管门中古朴神灯,随着炎黄二帝在一次大战中,祝融催动神灯中的咒术时,让风后瞧见经文中,似乎还蕴含着一套极为厉害的阵法,这等天赐璞玉,若是细心提炼,他日必定光芒万丈。
风后大喜,当即邀请祝融一起参研,并把真言中的奥义,与自己心中所想的事跟他细细说明。这两人均是爱国志士,见到门中神灯有着这等神威,若是参研成功,可是有利于社稷,三军的大好事。祝融略作迟疑,不再犹豫,便把门中最为机密珍贵的经文说给风后听。
风后经天纬地,学究天人,祝融才智绝伦,阅历极广,两人均是当世之中屈指可数的顶尖英豪。两人一得启蒙,耗尽五年之功,呕心沥血,费神苦思,终于研制出了一套神奇深远,妙用无穷的兵家阵法,《风后八阵兵法图》一出,略经一用,果然威力绝伦,披靡天下。祝融见到这一套阵法这么了得,参合心中武学阅历,从中大受启发,“六合断天”,这四字便因此而出。
外人见到祭火门中功法厉害,顾名思义,将“六合”分为外三合与内三合。以手、眼、身相合为外三合,精、气、神相合为内三合。其实不然,“六合”分指乾、坤、东、南、西、北六方,至于“六合段天”四字的厉害之处,可想而知了。若非如此,祭火门弟子又怎能单凭一把木杖,一柄长剑,又怎能成为当今世上三大门派之一,甚至略有领先之势。
女娲对兵法阵法丝毫不懂,见两人着心研究,自己无从帮忙,便一个人负责起三人的饮食起居起来。臣煜每隔一段时间便会过来协助疗伤,伏羲还原颇快。
这一门阵法奇中主正,正不失奇。想要真正奇正分别,又做到两不相失,着实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叹为观止之大胆举。
可偏偏其中又蕴含着千万个变化,因地形,时制,氛围不动,而大相生异。而两人每当遇到一变,就得不眠不休数日,如此又过两个月,伏羲的身子已经好了大半,收效反而日渐微小。一日,两人又遇到了一处难口,凌烟知道,这般化解越是解到后面,越是错综复杂,苦涩难解,需要耗费的时日便越多,叹道:“还是先养好身子,凡是不必*之过急。”
伏羲也大觉疲惫,轻轻点了点头,说道:“好还有你在我身边相助,我们现在总算摸到了门径。早些年,我原以为凭着自己一人之力,哪怕是多耗些时日,也可将它琢磨出来,直到我们化解到了这里,才知道自己太过不自量力了。”
凌烟道:“以我们现在所知,还不足以对付北国,但要这一套阵法真正发挥出威势,只怕唯有风后复生,祝融北来,方才有望。”
伏羲若有所思的点着头,忽然哈哈一笑,道:“未必,他有专攻《风后八阵兵法图》之才,要做到两阵合一,互补互辅,那就很难说了。”
凌烟道:“这的话是不假,可我与你也未必真有那般能耐。”
伏羲心知她说得不错,眉头皱了起来,道:“是的,两个月了,奏效甚微,就算再耗去十辈子,也不一定可以将两大阵法融为一体。”
凌烟道:“我们不如使一个笨法子,将这两大阵法生搬硬套到一起,试上一试?”
伏羲自知想要在两阵中增添砖瓦,更上层楼,已不再是一件容易之事。他点了点头,道:“未尝不是一个办法,这两部阵法包罗天地奇术,至理真章,世间再难有他物能够与之同出于左。而一书主正,一书主奇,原本就是两相对立,不可融合的,我们这样生搬硬套,少做化解,说不定能够以拙补拙,以漏补漏,或许真是美玉天成,大巧不工?”
伏羲自天霄殿一役之后,苦中得脱,丘陵立誓。待到今日,回到南山之中,眼见南山形势大好,自己兵权在握,又有凌烟这等精通阵法,聪明多才之人从侧相助,他日率兵北伐之志,指日可待。
想到这里他更是没日没夜,呕心沥血,终于创作出一门全然超脱于两大阵法的一门全新的卦术。他信心满载,自觉有此一挂,攻破天都城之誓,也是势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