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
低沉的号角吹响。
同时两个大队4000多人蜂拥而上,一堆一堆的匈奴汉国士兵扛着长长的梯子,在同伴木盾铁盾的掩护下,顶着密集的箭雨,咆哮着奔跑,后面跟进的弓手则不停向关上射箭。
“咚咚咚!”
“咚梆咚梆!”
“梆梆!”
“嗖!”
……
连续12发速射下来,114营战士手都开始发麻,依然无法阻挡敌人前进的步伐。这一批绝对是直接上了精锐战兵,很懂得如何防护身体的关键部位。
此时的宋中学,看着已经冲到关下的匈奴大军,立即改变命令,喊道:平!
“咚咚梆梆”
得到命令的士兵不再仰射,而是对着城下平射,不时有战士被敌人的反击射中,旋即被后面躲着的民壮拖到一边,简单救治,轻伤的又立即返回战斗岗位。
汉国战兵越来越近,关上的护教军伤亡明显开始增加。
当第一个攻城梯被架上关隘,旋即被后面的民壮用长条木枪奋力的顶出去。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梯子又架了上来,再被顶出去。
越来越多的梯子架上了关隘,汉国战兵开始攀爬。此时的114营已经人均发箭35支,快到速射极限了,再继续拉弦,手就废了!
“丢滚木!”宋中学猛然大喊,然后转身扛起一根圆木,对着下面一下丢了出去,又立即抱起一块大石头,对着一个刚冒出脑袋的匈奴兵,连同梯子一起砸下去!
其他的战士连忙将石头、滚木不断向下砸。民众们胆子大的还探出身子向下看准了丢,胆小的直接就在后面抛出去,反正人密集,总能砸到。
几十锅臭气熏天,滚烫的“金汁”浇下去,一片疯狂的惨叫后,第二波攻城的狂潮暂时退去。
看见敌人暂时的后退,宋中学立即叫来副营长宋华清,统计下伤亡,抓紧时间让战士们的手休息下。
刚吩咐完,就看见匈奴大军又动了,数十架完工的投石车正在缓缓的压下摇臂。
“扔掉火盆!扔掉火盆!”宋中学连忙大喊:“往外面丢!”
一个个火盆被迅速丢到关外,这要是挨一发石头,把火星打到手雷框就大发了!不到万不得已,手雷这样的武器都不会动用,除非匈奴人全部过河!
用望远镜一看,摇臂已经完全压下。
“护!”
“咚~梆梆~咚~梆梆”
战士们旋即蹲下,拿起放一边的铁盾,五人一组,聚在一起,快速组合大盾,架好三角支架,然后躲在里面。
“投石机准备!”观察着敌人投石车阵的位置,宋中学快速丈量了一下,不断下令:“4号距离,左3,普通弹,放!”
不同于鼓声指挥,而是一个通讯兵迅速转身,在城门楼上向关内举起一面三角黑旗,上扬4次,代表远处,4号距离。然后左摇3次,代表左3角度。然后换成一面三角黄旗,向下一划,代表立即发射普通弹。
投石机前的民壮和营直属教导班的战士看见命令,立刻将压满的摇臂放回了一些,当摇臂到达投石机旁的一根立起的木桩上刻度4的位置,则停止。
下面是5,专门打敌人渡河。
再下面是6,直接打对岸。
除此之外,还有一根横杆,上面刻度代表角度。民壮们将投石机微微移动方向,摇臂正对3的位置。
放上圆形的石球,然后,一刀砍断拉索,摇臂猛然弹起,将石球远远的抛出。
“换绳”一名教导班战士大吼。又立即拿起一卷绳索,重新套在摇臂杆处,开始下压,重复发射。
几乎在同时,匈奴汉国的投石车摇臂猛然向前砸出,40多块石头飞舞着向关上砸来,旋即砸在城墙、关上、甚至飞进关内。
“Duang~Duang~Duang”巨石砸在钢盾上发出巨响,三角架更是猛烈抖动,连带着里面躲藏的战士心脏剧烈跳动!
这一轮“石头雨”仅砸伤了5个倒霉蛋------三角架没卡住。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效果。即便是城墙,也只是在钢筋水泥上留下一块白色的印记。
紫荆关发射的“石头雨”就不同了,20个飞舞的石球准确的落在4号区域,第一轮就命中三架投石车,直接打散。更多的落进人群,生生砸出一条血腥的直线!
敌人的大军还没有过河,特种弹就不能用!
一时间,你来我往,漫天的石头雨飞舞。
最先受损的是城关上的城门楼,三轮石雨后,坍塌了,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灰头土脸的宋中学在十几名战士的帮助下,扒开乱石木料,从护盾下拉了出来。
“来了!”远处有人大喊。
宋中学立即一看,汉国战兵再次汹涌而来,这次是竟然是三个方阵,近6000人,后面跟着5台大大的攻城车,缓缓而进。
“满弦扬12轮,再换弩!”宋中学立即命令,又对旗手说道:“分10台投石机,左2,左1各5台,3号距离,间距0.1刻度,轮换刻度发射!”
旗手立即转身,开始挥舞。
“咚咚咚!”
听到急促鼓声的战士立即钻出护盾,拿弓,上弦。
“咚梆咚梆!”
仰45度。
“梆梆!”
发射!
鼓声有序,更加短促,这意味着是急速射,只能咬着牙,忍住手掌手指的疼痛,顶着飞舞的乱石祈祷天地庇佑射中。顺便让天地关照一下,别被砸上!
偶尔有战士被砸中,连短促呼喊的声音都没有,就被砸飞或是砸“散”。
12轮射完,不少战士右手都已经在发抖,手指处只觉得即将要断裂一般!
“咚咚~梆~咚咚~梆”
听到这个鼓号,战士们松一口气,不再拉满弓了,而是较为省力的弩。迅速取下身后挂的弩,左手掏出箭支,开始上弦。
“咚~咚~咚~咚~”一顿一响,一直不停,这意味着营长,不,副团座下令,自由射击了。
伸出头一看,汉国士兵已经冲到关下了,连忙扣动扳机,旋即掏箭,上箭,压弦,射击!
看着越来越近的攻城车,还有车上架设的大大的攻城梯,尽管几轮下来,投石机打掉了2台,但依然还有3台即将靠上关墙。
这玩意儿一旦靠上,后面的士兵就可以像爬楼梯一样,源源不断的冲上来。
看着河对岸的匈奴大军,起码还有上万人在排队慢慢过河,而且主要是骑兵,三万多大军过河的竟然才一半多点!这让宋中学气得破口大骂:“你姥姥的!给个这么宽的桥,爬也爬完了吧!”
怎么办?自己这1400多号人,城墙上的900人现在估计只有700不足,当中还多有负伤的,敌人要是把攻城车架好了,那源源不断上来的敌兵能顶住吗?
虽然指挥部已经传来命令:可以放过匈奴大部队,把桥毁掉,过河的敌人歼灭,然后以投石机不断发射来阻止或拖慢敌人后续部队过河时间,减轻战士伤亡,而且,115营正在全速赶来的路上。
对于消灭已经过河的汉国士兵,宋中学一点也不担心。不说彻底消灭,大面积杀伤肯定可以做到!手雷、炸药包现在还没动用过,更不说早就埋好的死亡陷阱。
但宋中学不甘心啊!
汉国精锐的骑兵还没过河,过河的大部分应该是汉人,不是自己最想消灭的匈奴人!宋中学想起团座走的时候说的话:要打,就把匈奴汉国一仗彻底打服!打趴下!换故安西大门10年的平安!
看着关上不断搭弓射击的战士们,举着石头滚木向下砸的民壮们,这都是科教的好儿郎啊!要实现打服打趴下汉国,给故安西大门10年安稳的目的,他们还能活几人!
原本还有一仓库的煤炭,点燃丢下去,还能拖延很多时间。可上次动物攻城用了,还没来得及补充,看来是太原王氏故意拖着不交货。
用力以长枪推掉一个架上来的梯子,宋中学咬着牙,下定决心!
就用我114营700条命,给故安,给我煌煌科教,换取10年的平安!
抽出军刺,快速刺死爬上城墙的一个敌兵,宋中科大吼下达命令:“降教旗!”
协助他杀敌的一名通讯兵楞了一下,然后快速跑到垮掉的城门楼前面的主旗杆,迅速解开绳子。
已经是千疮百孔的科教大旗缓缓降落!
一名满脸稚嫩的护教军战士一脸不情愿,刺死一个冒出头的敌人,却又不得不快速向教旗跑过去。
这意味着,此战,已成决死之战!必须安排早已指定顺位的人带教旗回去,教旗在,建制就在!
这是上次城南大战后护教军制定的教旗与建制关联制度。
年龄谁最小,谁就是第一顺位,然后依次,直至宋中学为止!
正在拼命杀敌的114营战士看到了降落的教旗,明白了副团座的意思,几乎每个战士还在杀敌间隙,抽空对着教旗敬礼!然后,以决然的姿态,抽出军刺,同爬上关墙的汉国士兵纠缠、搏杀在一起!
城墙上的民壮更是拼命向下丢石头和滚木,还有的两人一起,不要命的用手和探出去的身体把搭上来的梯子推开。
城内的空地,投石机没有停止过发射,距离刻度已经到了2,甚至1!
第一架攻城车终于抵在了城墙上,高高扬起的前端重重的落下,彻底挂在墙上,源源不断的汉国士兵顺着巨大宽敞的攻城梯爬上城头。后续的汉国大军刚整队完毕的2个大方阵快速的涌动,加入了攻城的行列。
护教军战士已经三三一组,相互配合,在城关上顽强抵抗。
两人以军刺同敌人搏杀,一人不时射出弩箭,更有人一声怒吼,抱着一名敌人就飞身冲出城关,直至重重的砸在攻城的人潮里!
城关上的战斗已经进入白热化,城关内,300名预备队的民壮也已经抽出军刺,赶上城墙,同不断上来的敌人拼杀。
宋中学带着自己的警卫排,不停挥舞着军刺和捡起来的长刀,护送着十多名端着火油的民壮,顺利杀到了第一架靠上来的攻城车前,然后,民壮们倒下火油,在梯子上向上爬的一大群匈奴人惊惧的眼神中,点燃!
“轰”
木制的攻城车一下被点燃,熊熊烈焰开始燃烧,车上惨叫的匈奴人不断的四散跳下,和下面大量着火的人满地打滚,很快就没了动静。
第二架攻城车却又架上了另一处关墙。
当城头上,汉国士兵开始多过守关的人时,形势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