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她们做我不放心。”蔡琰说。她心里盘算着,如果自己不进卫仲道的房间,卫肯定会怀疑自己的病很严重。所以自己必须每天去照顾他。
连婆婆都在私下里对蔡琰说:“你还是要注意,可别把他的病传染给下一代。”
“嗯。我知道。”
除了草药外,蔡琰还到处寻求民间偏方。她先寻得一款“白芨猪肺汤”。为了自己避免被传染,她也喝了这种“白芨猪肺汤”。
时值秋季,金黄一片的收获季节。卫仲道的病情有所好转。
杜大夫第二次上门医疗时,高兴地对她们说:“看脉象这次比上次好多了。我这次给你们开一剂《补天大造丸》,是中成药,应该对他的恢复有效。”
一家人听说后,自然是欢天喜地。
除了服药外,蔡琰又打听了偏方“百合淮山炖白鳝”,每天炖了,伺候卫仲道服下。
谁知,这年的冬天来得很早。一场鹅毛大雪后,立即天寒地冻。
恶劣的天气,使得刚刚有些好起来的卫仲道,又一次病情加重。
这回,不仅是咳嗽,咳血,还有胸痛,潮热盗汗。整个人虚弱得不行。
眼看着卫仲道每况愈下,蔡琰急得又去找杜大夫。可是这会儿,云游四方的杜大夫,没了踪影。
蔡琰四处求医。又寻来一款据说是专治肺痨的“保真汤”。她有打听到一个偏方“沙参玉竹煲老鸭”,再次烧煮了伺候卫仲道服下。
但是,不知道是由于冬天的恶劣气候,还是卫仲道自身的免疫力低下,卫仲道的病依旧一天天加重。除了咳血,胸疼,他现在出现了失眠。整夜的睡不着觉。
“琰儿,我……觉着我不行了……。”有一天,卫仲道痛苦而无奈地对蔡琰说。
“你别瞎说!”蔡琰赶紧打断他的话:“这是因为冬天。杜大夫说过,冬天过去就会好的。你要忍耐和坚持。”对于卫仲道的病,其实蔡琰心里根本没有底,她只是安慰卫仲道。
到了后来,卫仲道的身体越来越虚弱,陷入了半昏迷状态。
婆婆卫夫人也心急如焚。她托人买来了最贵重的补品,熬了“燕窝参汤”端来给小儿子喝。
蔡琰不顾传染的危险,衣不解带地守候在卫仲道的病榻旁。
“琰儿,琰儿,”昏迷中的卫仲道,忽然大声地呼唤蔡琰。
“夫君,夫君,琰儿在此。有何吩咐?”蔡琰赶紧跑到卫仲道的床前。
“我刚才做了个梦,梦见你又弃我而去了。是跟那个……那个曹大人,曹孟德走了。他……他骑着高头大马,你坐着八抬大轿,威风凛凛地走了。我……我怎么喊你都不应,我跪在地上求你,你也不搭理我……。”
“仲道……仲道,你……病糊涂了!我不是在这里守着你嘛?你看看我!”蔡琰大声说着,两行清泪顺着两颊滚落下来。
“你……”卫仲道伸出那双苍白而骨瘦如柴的手,一把紧紧地抓住蔡琰的手,祈求地说:“琰儿,不要离开我……不要离开我……好吗?”
“我不离开你……永远不离开!”蔡琰的泪水如同断线的珠子滚落在卫仲道的身上。
卫家父亲和哥哥们也从外地赶回来。全家上下再次到处求医,大夫上门后,都说卫仲道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治了。卫家几经努力,终无回天之力,眼看着卫仲道仙逝了。
呜呼,蔡琰心痛如刀绞。
急火攻心之下,再加上劳累过度,孕育三个月的胎儿也流产了。
悲哉,痛哉!蔡琰也病倒在床。
谁也没有想到,蔡琰的厄运,从此而起。一代才女,历经坎坷的经历,从她的新婚丈夫病故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