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章. 魂归蓝田(全文完)
琚丝桐2025-07-02 20:281,537

  蔡文姬谢绝了曹*将她留居中原的好意,跟随着丈夫,屯田都尉董祀前往长安。长安东西为八百里秦川,流经渭河,土地肥沃,是关中粮仓。

  长安西的眉县,曾为为蜀国的屯田基地。诸葛亮屯田五丈原可谓家喻户晓,当然这与诸葛亮死在五丈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精神有关。

  与五丈原相对称之地蓝田,接纳了布衣躬耕的一代才女蔡文姬。

  在曹公的屯田计划中,长安东以蓝田为中心,为魏国的屯田基地。

  长安屯田都尉董祀,率数千名官兵,在此复耕生产。因为战乱,大多粮田荒废了,为了鼓励将士复耕生产,鼓励官兵与当地女子配婚,壮大屯田队伍。

  这种“屯田”方式,就类似于现代的“建设兵团”。

  招募流民屯田,分给无主荒地,贷给耕牛以助恢复生产。关中在李催、郭汜之乱中,流入荆州的有十多万家,后来听说家乡恢复了秩序,都纷纷回家,形成了军队地方为一体的屯田生产形势。只一、二年时间,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十年之间便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解决了长期十分紧张的军粮,各地收获的谷粮,每年多达数千万角斗之多。

  曹公十分高兴,充分肯定了屯田的功绩说:“因此大田,丰足军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以隆王室”。

  蔡文姬与董祀的第三次婚姻,从一开始大家都没有看好。认为他们不可能长久。但是,董祀与蔡琰,毕竟有过最初的青梅竹马,虽然中间有十几年的分离,各自另外有过婚姻,但是,他们少年时建立起来的友谊和纯真的爱恋,使他们的感情渐渐地步入佳境。

  蔡文姬之所以选择了长安附近的蓝田作为自己后半生的栖息之地,除了夫唱妇随,跟随董祀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有父亲的遗迹,是父亲生前喜爱的地方。

  一代名儒蔡邕,被*迫跟随董卓迁徙到长安后,有一次与他人外出踏青来到蓝田。因喜爱蓝田山光水色,环境幽雅,风光奇旖,于蓝田县城东南20里的悟真峪口,建别墅一座(即今蔡府村)。蓝田遂与这位大名鼎鼎的文学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夫迁徙到长安之后,蔡文姬来到父亲生前喜爱的蓝田故居。蔡文姬也十分喜爱这个地方。于是,她便与夫君商议,把家搬到了这里。

  远离了都城喧闹的人群,远离了那些是非之地,蔡文姬一心著书习字,弹琴修性,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虽然,她依然想念自己在匈奴的两个儿子,常常会面向北方涕泪潸潸。

  很快地,她跟董祀又孕育了新的生命。一儿一女相跟着来到这个世界。

  此时,雄霸一方,企图统一中国的乱世英雄曹公,带领着他的军队长途征战到达这里。当他带领着大军走出潼关之后,远远地,他望见前面有一处林木萋萋,极其茂盛。便问手下:“前面那是什么地方啊?”

  手下人答曰:“这里是蓝田。蔡中郎之女文姬,就住在此处”

  曹公听见如此说,就命军队先行,自己仅率领百余骑侍,下马走来,登门拜访蔡文姬。

  此处距蓝田县城东二十里,是一座依山傍水秀美静溢的小山村。这里距号称中国第二敦煌、千佛之国的水陆庵,仅数里之遥。

  曹公到达后,也连连赞叹:此处真乃一神仙居住的好去处哦。

  蔡文姬夫妇闻听曹公来见,急忙出门迎接。

  文姬把曹公引进书房。文姬正在回避泼墨,书写《悲愤诗》的第二首。

  问候完毕,奉上茶水之后,曹公站在书房内浏览。

  曹公偶见墙上悬挂着一幅碑文图轴,便弯腰侧身仔细观看。之后,他便指着蔡邕在石碑背面提的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问蔡琰:“这是蔡公书写的吗?

  文姬答曰:“此乃曹娥之碑也,正是家父所撰写。”

  “此八字何意也?”曹公捋着胡须问文姬。

  “此题词含义为‘绝妙好辞’。

  “好一个‘绝妙好辞’!”曹公举起大拇指:“蔡中郎绝妙题词哦。”

  曹公询问了文姬和董祀的饮食起居。文姬答曰:“琰与夫君定居此处,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乐不思乡也。”

  “好,好。只希望文姬多多著书,多多写史。把我们大汉民族的历史留给后人,让历史评说。”

  从此,文姬与董祀平静地生活在蓝田这处山清水秀之地,养育着自己的儿女,度过了平静而又幸福的后半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乱世佳人蔡文姬(全)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