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典开始了。周嫂和蔡琰告别,相约以后争取多来往。
左贤王主持仪式。身着褐色新长袍,头戴尖顶帽子的左贤王,讲述了呼厨泉单于的家族出身,以及为匈奴民族建立的功绩。
身穿金黄色绣有动物图案锦缎长袍的呼厨泉单于,在大家的欢呼声中,走上了专为典礼搭建的舞台。
蔡琰觉得,单于的气势堪比汉朝皇上。只可惜,他的臣民和地盘过于稀少。
呼厨泉单于向他的臣民宣告:他要带领大家,扩张版图,增添人口,让匈奴民族日益壮大。
之后,右贤王登台,代表大家宣誓,效忠单于,在单于率领下,为匈奴民族的兴旺发达努力拼搏,无往不胜!
接着,数十名匈奴号手吹起牛角号。呜……呜……呜……呜……,低沉暗哑的号角声,穿过广阔的大草原,响彻在大漠延伸的远方,回荡在阴山脚下……..。
号声响罢,庆典仪式的*——歌舞开始。
匈奴人歌唱,一般都要用胡笳、琵琶、胡笛、箜篌等乐器伴奏。胡笳是匈奴人最喜爱的重要乐器。据传它最初是用卷芦叶制成的,后始用木管代替,声音哀怨悲壮。
几十人的庞大乐队,坐在绿草茵茵的原野上。春天啦,温暖和煦的风儿,在他们身旁徐徐吹过,把这支庞大乐队发出的声音,把整个匈奴人的声音,传向四面八方……。
随着音乐,年轻的匈奴人,男人和女人,走进人们围起的巨大圆圈内,翩翩起舞。
蔡琰觉得,他们的舞蹈,动作简单,节奏感强,比较粗旷,但是说得上豪迈。是大漠,是荒凉,是冷酷,是与恶劣自然界斗争的生活习性,造就了这个游牧民族。
蔡琰正在欣赏一个又一个舞蹈时,左贤王差人传令,让蔡琰到圈内表演汉代乐曲和舞蹈。
在这么多匈奴人面前表演,蔡琰心里其实并不愿意。但是,自己是左贤王的小妾,必须无条件服从这个丈夫。
蔡琰回到自己的穹庐,换上了左贤王最喜欢的那一身衣服:玫瑰红的长袍,同色系的帽子,白色的小马靴。
当她进入人们歌舞的中心,大家立即安静下来。
蔡琰定了定神,弹起了《高山流水》和《阳春白雪》两首汉朝名曲。
与匈奴粗犷豪迈的曲调相比,《高山流水》真有如看到呢巍巍高山和潺潺流水,《阳春白雪》则清新流畅,活泼轻快,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典雅精致的乐曲,加上弹奏着是一名来自汉朝的美女,这美轮美奂的另类歌曲引起了匈奴人极大兴趣,蔡琰弹罢,掌声和欢呼声如雷贯耳响彻草原,把歌舞表演推向了*。
歌舞之后,是赛马和摔跤比赛。这纯粹是男人的事情,女人只有做观众的份儿。
当赛马和摔跤比赛告一段落时,最后的狂欢——喝酒吃肉的大餐开始了。
夜幕降临了。匈奴人点起了松明火把。在一片阔大的草原上,燃起了星星点点的灯火。
灯火下,成群结队的匈奴人依旧继续着白天的欢乐:唱歌,跳舞,大口喝酒,大碗吃肉。
夜深了。蔡琰回到自己的穹庐内,准备休息。
当她脱衣躺下后,思乡的情结忽然就漫上心来。看人家匈奴人多么自在,可是自己,被掳掠来,寄人篱下……思乡的痛苦,如同决堤的洪水,随着蔡琰的泪水,悄悄地打湿了身下的豹皮褥子。
室外的草原上,匈奴人的狂欢还在继续。拼酒的,摔跤的,高声歌唱的……草原的夜如同白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