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莫雨晴在父亲的教诲与自己的努力下,无论是书籍写作还是乐理弹奏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之相比,姐姐蔡琳的学习成绩却是一塌糊涂。
为此,蔡琳的生母-蔡琰的小娘魏金凤很是着急,却没有办法。魏金凤是个心气儿很高的女人,自己做了小妾已经很不甘心。原先嫁给蔡邕时,本指望生下个男孩子,这样自己在蔡家就可以趾高气扬了。但是怎奈肚子不争气,生了个女儿。不过,当时蔡夫人赵五娘不能生育,自己的女儿是蔡家唯一的继承人,这也倒让魏金凤心里多少安慰了些。
哪知道过了三年,赵五娘也怀孕了。而且最糟糕的是,赵五娘生下的虽然也是个女儿,却是个绝顶聪明的女儿,比人家一般男儿还要聪明多少倍,这样,自己的女儿一下子就给比下去了,黯然失色。
自己的女儿非但比不过蔡琰,而且还不喜欢读书,总是吵着要退学。琳儿对魏金凤说:“娘,人家都说识文解字是男人的事,女人要学那么多的文化做什么?将来还不是要嫁人么?”
“呸!你这个没出息的。”魏金凤对女儿的不学无术很是气愤,却又没有办法。只有心里暗暗埋怨自己:怎么同样是蔡邕的种,自己下的这个“蛋”和赵五娘的那个“蛋”如此不同,简直是天壤之别?
不管自己怎样给女儿打气,自己的女儿蔡琳就是“稀泥糊不上墙”,把魏金凤气的半死。没办法,不学就不学吧。蔡琳回到母亲这里,天天跟她一起学织布,学做女红。
原指望着靠女儿出头的魏金凤,眼看着自己的女儿和赵五娘的女儿的差距越来越大,心想将来自己的女儿嫁的人家也就没有办法和蔡琰比了。心理面是否不平衡。她想,我女儿不行,我也不能让你的女儿这么出风头,怎么地也得把你拉下来点,缩小距离。
这天,魏金凤找到赵五娘,对她说:“姐姐,我的琳儿现在学习织布,还学了不少女红针线活,将来出嫁,到男方家里*持家务,烧火做饭,缝补浆洗,应该都不成问题了。可是,琰儿现在整天待在学堂里,学习读书写字,吟诗作画,弹琴歌唱,不学一点织布和女红,将来如果嫁入人家,什么都不会做,如何是好?”
赵五娘听魏金凤这么一说,不由得愣了一下。她还真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就说:“嗯。你说的有道理。回头我跟她爹爹商量一下,看看怎么办。”
等到晚间休息时,蔡夫人对蔡邕说了魏金凤的话。蔡邕听罢皱了下眉头,说:“她管什么闲事啊?这跟他有什么关系?她就是看着琰儿不顺眼,总想搞点什么名堂出来。”
“老爷,这话也不能这么说。”蔡夫人赵五娘一向是个贤惠之妻,最能容忍的人。她笑着对蔡邕说:“虽然魏金凤说的似乎有点嫉妒琰儿的意思,琳儿是不能和琰儿比,她心里不太舒服。但是话又说回来,咱家琰儿自小就跟着你读书识字,绘画下棋*琴,确实对于女人的活计,像什么织布啊,缝纫绣花啊,一点都不会,将来长大嫁人过日子,势必有点问题。”
蔡邕听了夫人的话,仔细琢磨了半晌,觉得夫人说的也有道理。于是他说:“夫人所言有道理。那你看着办吧。就让琰儿也去学些织布,缝纫,绣花之类女红手艺。不过,还是要以书法和琴艺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