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没想到,婆婆对自己十分不满意。
蔡琰生病痊愈后,某天,婆婆差人把蔡琰叫了去,说是有要事要跟她讲。
蔡琰不知其中利害,高高兴兴地来到婆婆居住的二进堂屋。
“琰儿,听说你生病了?”婆婆开口问道。
“禀告母亲,琰儿确实生病了。多亏了仲道细心照料,琰儿的病已经好了。”蔡琰高兴地说。她心里还沉浸在卫仲道对她无微不至照顾的感激和幸福中。
谁知婆婆的脸一下子拉下来了,嘴角上的那颗痣也向下翘着:“我说琰儿啊,仲道是个男人。男人生来是要做大事的,不能被儿女情长的私情小事耽误了前程。”
蔡琰一听,这话似乎里面有话。但是她仍旧礼貌地对婆婆说:“孩儿知道了。孩儿一定不拖仲道的后腿,让他好好学习,争取得到推荐,走人仕途。”
“你知道就好。我听说,你生病时,都是仲道服侍地?没有叫丫鬟们?”
“嗯。我是要让丫鬟服侍的。但是仲道不愿意。他一定要自己来。”
“仲道这孩子就是心软。从小他就和人家不一样。脾气怪着呢。”
“我觉得仲道很好的。温和儒雅,遍读诗书,和我娘家爹爹一样,是做学问的人才。”蔡琰把仲道的优点赶紧端出来。
“以后啊,你屋里有什么事情,都不要叫仲道去做,以免他分心。你生病可以找丫鬟。他读书必须专心。你知道,我们是商贾人家,比不得你们书香门第。我们祖上一直到现在,都是靠经商吃饭的。仲道的父亲两个哥哥长年累月在外面奔波,劳累异常。仲道呢,本来我们也想让他走经商之路,无奈他一意孤行,坚决不肯。”
“哦。”蔡琰从来没有听卫仲道讲过他家里的事情。她不能想象卫仲道去做生意会是什么样子。在她的眼里,卫仲道生来就是读书习字之人。他的瘦削俊逸,白衣飘飘,寡言少语,一双白皙的修长之手,只适合呆在书房里捧读诗书,挥毫泼墨,弹琴奏曲,对弈搏杀。
他能去经商?与满身铜臭味的贩夫走卒们为伍?似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他坚决不同意走经商之路,我们又为他选择了一条仕途之道。”蔡琰看着婆婆眼皮向下耷拉着,并不看她,自顾自地说:“我们对他说,你执意要读书,那就好好读书,博个功名出来。争取举荐当秀才。”
“哦。母亲大人,我知道了。我一定会督促他努力读书,争取通过察举走上仕途。”
“这仕途也并不是那么好入门的。光靠自己死读书也不行。”卫夫人这时候抬起眼皮看了蔡琰一眼:“察举制,一定是要上面的官员认识你,知道你有文采,有能力才会举荐。如果没人赏识你,没人举荐你,你再有才能,再饱读史书,还是没有门路。”
“嗯。”蔡琰答应着。
“你父亲蔡先生,蔡大人,现在是董卓身边的红人,他一定有能力帮助我们,给仲道引荐一些官员,帮助他走上仕途。”
“这个……”,蔡琰终于领悟了婆婆的用意。她想了想说:“母亲大人,孩儿知道你的意思了。我父亲现在长安,距离这里很远,回来一趟很不容易。我会写信给他,让他想办法帮忙。不过,父亲那个人,秉性耿直,还要看他的想法。”
“行,这件事就有劳你了。”别看卫家三个男人经商在外,婆婆在卫家却是主心骨。她是大户人家小姐出身,从小大胆泼辣,很有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