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超职业化进程之三
樱花约2021-03-01 11:142,959

  从昔日的无人问津,一度没有转播平台,到四家公司激烈竞争,最终赢家以80亿元令人咋舌的价格抢得未来5年中超的版权,这巨大的反差,预示着中超联赛将从明年开始便可能以平均每年16亿元、20倍于今年版权收益的资金,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在“不差钱”的乐观声音中,我们必须清醒看到,距离真正职业化还差很远的中超俱乐部,更应抓住自身壮大的时机,一方面难免会“烧钱”引援、追求竞赛成绩,另一方面更要在俱乐部去企业化、地域化、青训建设等长远规划上积极迈出转型的步伐,成为以当地球迷为衣食父母、自身能够独立存在并传承下去的、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俱乐部。

  此次中超版权的竞争中,无论是热闹的竞标过程,还是高出几乎所有人预期的价格,都创造了中国足球顶级联赛的历史。这并非偶然,也不是孤立事件。因为今年以来,中国足球的各项“拳头产品”都迎来火热的市场。其中,中国足协的“核心产品”中国之队的比赛,一度引得14家企业竞逐,最终同样被获得中超版权的体奥动力拍得。此外,即便是“裸奔”已久的中甲联赛,也迎来“零的突破”,找到了版权的合作伙伴。这都说明,中国足球各个层面的市场化运营,在行业政策利好、举国之力支持、联赛上升势头等多重因素推动下,迎来发展的春天。

  这个春天,离不开全国从上到下对发展足球的决心和支持,更少不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所起到的纲领性指导作用。其中,总体方案明确指出,“要建立足球赛事电视转播权市场竞争机制,确保赛事主办方和参赛主体成为主要受益者”。这无疑是给俱乐部增收带来了政策保障。同时,总体方案也提出要求,在职业化的道路上,“要推动实现俱乐部的地域化,鼓励具备条件的俱乐部逐步实现名称的非企业化。”可见,这一过程需要俱乐部在自身壮大的同时,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立足长远。而这些明确的要求,则为未来5年中超很有可能迎来的黄金机遇期标明了转型的方向。

  诚然,在水涨船高的中超“亿元时代”里,不加大投入,就没有保级和立足的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俱乐部大手笔引援,是职业联赛必然的现象。从明年起,俱乐部在大幅度增收时,必然会在转会市场上,掀起新一轮的竞争。但是,当越来越多的国脚价格,被认为是炒作得虚高、价不符实时,必须要看到,这种“僧多粥少”的不正常现象,恰好反映了各俱乐部在青训建设上的缺失。未来5年,在资金问题渐渐缓解时,中超俱乐部没有借口不去建设一条以我为主的“青训生产线”,在预备队联赛、梯队建设、足球学院等方面,都要向成熟的欧洲联赛看齐,这应该是在引援可以频出大手笔外,要同步进行的大动作。

  此外,俱乐部在股权结构的优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同样要有所尝试和突破。经过转型的“阵痛”,俱乐部才会慢慢独立,而不单纯是依附于企业的投资平台,总体方案提出的“百年俱乐部”才有可能成为现实。而这也决定了在5年的发展机遇中,中超联赛能否告别种种“伪职业化”现象,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联赛。

  社会两极分化过度,既不利于社会稳定,也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中超是一个整体,原理也和社会建设一样。况且,悬念,还是职业足球比赛的卖点之一。保持竞争的适度平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自然也是中超持续向上、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任何一个行业过度投入都会制造灾难,中国钢铁、电解铝、太阳能等行业的由盛及衰,就是现实的例证。

  在职业体育领域,美国NBA的制度设计是相对科学的。它有“工资帽”、“奢侈税”等制度来保障俱乐部之间实力的相对均衡。

  欧洲职业俱乐部,是由民间资本逐步积累壮大起来的,很长一段时间,竞争平衡性问题并不突出,因此缺少维护联盟整体平衡的制度约束。现在,西班牙足协,已经为巴萨、皇马垄断冠军头痛不已。欧足联也已认识到豪门俱乐部赤字式的烧钱对职业足球发展的危害,近几年,一直致力于通过制度与监督,来保障竞争的平衡性。

  早在2009年,欧足联就推行出了一项新政:参加欧洲赛事的俱乐部必须做到收支平衡。为保证这一法案的落实,欧足联还新成立了俱乐部财政监控小组。普拉蒂尼说:“财政公平竞争是欧洲足联的首要任务,以实现俱乐部间财务的更大透明度,来保障平等竞争。我坚信,该小组将加强俱乐部许可证制度与公信力,以及真正实现财政公平竞争。这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财政监控小组第一任主席德阿纳说:“俱乐部财政监控小组的任务就是确保欧洲足球俱乐部的许可证制度,并且落实到53个欧足联成员当中,从而彻底贯彻财政公平竞争的理念。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一直面临着挑战。作为首任俱乐部财政监控小组的主席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过,我与我的新同事,坚信能够完成监测和监督公平竞争体系,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欧洲足球的财务制度的公平。这将有利于欧洲俱乐部更加公平,更加健康,更加稳定,更具可持续发展。”

  2012年,欧足联向首批23家财务问题严重的俱乐部亮出红牌,决定暂时冻结这些俱乐参加本赛季欧洲赛事的奖金,直至其财务状况基本恢复正常。

  可见,欧足联一直在为财务公平竞争做着不懈努力。而中国足协的作法恰恰相反,一直在为加剧俱乐部财务的不公平竞争而奋斗不止。

  竞争是动力,过度竞争则产生破坏力。竞争的平衡性一旦打破,一种情况是垄断形成,扼杀竞争;另一种情况是相互残杀,同归于尽。欧足联正是因为看清了这一点,才会顶住压力,同财务不公平竞争做坚决的持续的斗争。

  如果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暂时还不能同母公司断绝包养关系,那么就需要对“包养”有一个统一的规则,制定一个“公平包养法案”,为职业足球俱乐部未来实现真正职业化找到一个过渡的桥梁;如果将来全面学习欧洲模式,那么就要有中国职业足球的财务公平竞争法案。到了必须行动的时候了!

  而在去年的11月25日,尚可文体以5年80亿的天价基本锁定2016-2020年中超联赛电视公共信号制作及版权,引发了业内的热议。值不值、如何卖、怎么分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然而,正在进入收官阶段的中超和中甲联赛出现的“即时反应”也值得关注:天价版权很有可能让本已如火如荼的中超保级、中甲冲超和保级大战继续升级。而中国的职业联赛也应把握住历史机遇,从此告别苟活的时代。

  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政策环境的向好,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日趋火爆,中超和中甲投资的门槛也一路飙升,一位投资人喟叹:“如今中超投资两个亿都难保级”。然而,另一方面,由于电视转播、商业开发等权益的垄断和经营不力,中超俱乐部的收入却一直在原地徘徊。这就造成了很多俱乐部入不敷出、连年亏损,如果投资人没有超强的资金实力,在中超很难维持。

  因此,这两年,在联赛的尾巴上,总有些奇怪的事情发生。有些俱乐部发现在中超难以支撑,所幸降入投资较少的中甲求得生存;同样,对于一些颇有实力的中甲球队,会在外界看起来充满希望的时候突然偃旗息鼓,似乎是放弃冲超——“好死不如赖活着”,已经成为中国职业联赛一大怪现状。

  此番中超的版权拍出天价,俱乐部获得的分成将出现数量级的增长。如果不出意外,按照体奥动力的出价,中超联赛将在未来五年每年获得平均16亿元的版权收入,这无疑是此前无法想象的数字。由于垄断和开发不力,此前中超联赛每年获得的版权收入不及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因此各家俱乐部获得的分成也少得可怜。此番中超拍出年均16亿的天价版权,如果粗略计算平均分配给16家中超俱乐部,每家将获得的分成高达1亿元。当然,目前分成的机制有待探讨,但各家俱乐部未来每年或可获得平均超过5000万元的版权收入。

继续阅读:第二百一十六章 中超职业化进程之四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转校生的教练人生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