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李玄策的哭声直上云霄。
“父皇,你可要为儿臣做主啊。”
“儿臣被人家莫名其妙抓到牢中严刑拷打,差点连命都没了。”
一边哭着,李玄策还一边露出他刚刚造假出来的刑罚印记。
胳膊上的一条淤青,看起来像极了被镣铐紧紧箍着留下的痕迹。
皇帝老儿当场就怒了。
李玄策好歹也是大夏三皇子,在京城境内竟然有人敢把皇子抓进牢狱。
这不是要造反么!
“说,是谁这么大胆,连你都敢动!”
“只要事情属实,父皇剐了他!”
李玄策呜咽着拿出供状呈给了大太监。
“父皇,这郑齐龙罪大恶极!”
“他不仅仅是关押了儿臣,还想让儿臣把莫须有的罪也背了。”
“要不是镇北王恰巧经过,看见儿臣含冤入狱,甩兵将儿臣救出来。”
“只怕这会儿臣就与父皇阴阳两隔了!”
皇帝老儿看了供状,大为恼火。
“来人,去把京城北衙的郑齐龙给朕抓来。”
“朕要把他在大殿上活剐了!”
李玄策拦住前去传话的的大太监,擦干了脸上泪滴。
“父皇,儿臣本来抓了郑齐龙,审得好好的。”
“不成想在问到有些事情的时候,他竟撞墙自杀了!”
皇帝老儿也算是经历过六子夺嫡的过来人。
官员在审讯过程中无辜自杀,其中原委他再清楚不过了。
无非是想用一死来保护背后黑手而已。
这种事情只要肯查,瞒是根本瞒不住的!
“三皇儿,父皇问你,你问他了什么问题,能让他狗急跳墙。”
照着周阳教的,李玄策连忙摇头。
“父皇,都是儿臣不懂刑部规矩,胡乱问话。”
“您要是想责罚就责罚我吧!”
皇帝老儿感动得老泪纵横,心底里对李玄策的好感顿时上升一大截。
都差点没命了,还要帮他的兄弟遮掩罪行。
当真是难得!
皇帝老儿走下皇案,来到李玄策身边,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发。
“皇儿别怕,你只管告诉父皇,你都问了些什么就行。”
“至于其他的,你不用担心,更不用有所顾虑。”
李玄策重重点头,然后再次压低了声音。
“父皇,儿臣问的是,他用死囚给人顶罪的违法所得,去了何处……”
大皇子利用朝臣中饱私囊,结党营私的事皇帝老儿不是第一次听见了。
之前大多是传闻,再加上也没有什么重要人物深陷其中。
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是小孩子胡闹了。
如今已经有皇子因此受伤,再不横加管制,他岂不要一手遮天?
“皇儿,你先去边上坐着,吃些点心,用点茶。”
“等一个人来了,咱们再继续。”
皇帝老儿在大太监的耳边嘀咕了一阵,大太监随即离去。
大概半个时辰左右,大太监果然带着大皇子回到了御书房。
看到桌上供状,以及端坐一旁的李玄策,大皇子瞬间明白了此行的意义。
“参见父皇,您急召儿臣进宫所谓何事?”
皇帝陛下把郑齐龙的供状扔在了大皇子身旁。
“你做下的好事,你自己看吧。”
供状上既没有写出郑齐龙送礼钱的时间,也没标出具体的金额。
狡辩起来容易得很、
“父皇,儿臣承认供状所言大半是真的,郑齐龙也确实曾让人把银子送到儿臣的府上。”
“但听说了他送的是不义之财后,儿臣便把银两送回去了。”
大皇子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但是三皇子和皇帝老儿也确实拿不出切实的证据。
皇帝老儿一旦无语,李玄策表演的机会就到了。
李玄策“噗通”一声跪倒在大皇子身边,拱手作揖。
“父皇,儿臣也不相信这是皇兄做下的。”
“郑齐龙是何等的蛇蝎心肠,他滥抓无辜肯定遭了报应的。”
“儿臣听说郑齐龙娶了十一个妻妾,却没有孩子,可见报应之深。”
说到一半,大皇子的脸先拉下来了。
郑齐龙有几个妻妾他不知道,但他却是有十一个侧妃,而且至今一个孩子都没有。
无论怎么听,李玄策的话也像是在骂他的。
即便如此,他也只能微笑点头。
人家没说是他,他总不能主动找骂吧?
“父皇,郑齐龙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
“他的栽赃陷害想必逃不过您的火眼金睛。”
“儿臣认为当务之急还是应该找个人顶上郑齐龙的位置。”
大皇子心中早有更合适的人选。
京城外的驻军将领有不少都是他的人。
吏部新选拔的人中,十个有八个是在他门下投了投名状的。
一旦皇帝老儿首肯,北衙的肥差还能回到他的手里。
只要保证财路不断,管他郑齐龙王齐龙的,还不都是一样?
李玄策看准时机,立马帮腔。
“父皇,大哥所言极是。”
“北衙门负责京畿外围治安重则,政务繁忙,一天时间也耽误不得。”
“大哥认识大半官员,想必最清楚谁能顶替郑齐龙的位置了。”
大皇子眉头紧皱,脸色难看的紧。
说李玄策找茬吧,人家处处为他说话。
说他帮忙吧,说的每句话又都有点莫名其妙。
总结来说,在理但是嘴欠。
李玄策一向不善言辞,今天莫名其妙痞味十足,也不知道是谁教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之前郑齐龙在位的时候,北衙门附近民不聊生。
如今再把人选交给大皇子负责,还不一样让百姓们受委屈?
“罢了,大皇儿如今领了不少朝职,根本忙不过来。”
“你身为皇弟,也应该为你皇兄分忧。”
“依孤所见,北衙门府司人选就由你负责甄选吧。”
眼看到嘴的肥肉要飞走,大皇子急了。
“父皇,三弟向来不过问朝堂中事。”
“他又怎么知道北衙门的府司应该选谁来最合适呢。”
“儿臣认为还是慎重些好。”
皇帝老儿不为所动,他也算是千年的狐狸了。
在他面前耍聊斋,可笑至极!
“父皇,儿臣虽然不认识朝臣,但是曾经在街头体察民情的时候,听说过一个干吏。”
“他所管辖范围内,百姓无不叫好。”
“所以儿臣认为,他应该可以一试。”
李玄策的一招打得大皇子猝手不及。
你对朝臣了解,知道谁能独揽乾坤。
不好意思,我知道民心所向,稳压你一头!
如此一说,皇帝老儿也来了兴致。
“皇儿,快说说,百姓无不叫好的干吏究竟是何人?”
李玄策微微一笑,昂首挺胸。
“西衙门副司,杨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