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那几个大臣显然不想整军。
他们都紧盯着朱由检,看他接下来怎么说,再决定如何予以反击。
朱由检当然知道整军会面临巨大阻力。
于是,他打算分步推进,先容后难。
“臣弟恳请太子殿下,马上安排人先进驻御马监,对一营四卫进行全面整顿。”
京营本来都算皇帝的亲军。
可大臣经过长期与皇帝斗争,已将大部分军权夺了过去。
目前,皇帝能掌握的也仅仅是锦衣卫和御马监。
锦衣卫被大臣们打压得早已失去了过去的威风。
御马监也在各方势力的倾轧中处境艰难,其所属军队名存实亡。
而且,该军队其实掌握在郑贵妃手里。
所以,郑贵妃闻言大惊。
御马监的军队乃是自己的底牌所在。
若被皇上掌握到手里,自己再想翻盘,可就要增加不少困难。
她的目光不由在那些大臣脸上一一扫过,期盼他们能够出言反对。
虽然朱由检的整军只是对御马监下手,可这些大臣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仍旧不希望太子这么做。
因为皇上一旦直接掌握兵权,就意味着一个强势皇帝的崛起。
他们有心反对,可朱由检的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把他们任何反对的理由给彻底堵死了。
御马监军队是非整顿不可,要是有谁敢出言反对,那便是不顾皇室的安全。
这种情况下,大臣们只好退而求其次,想着好歹从军整军中分一杯羹。
他们心想,反正几万兵马之中,至少有近千名是不堪重用的军官。
这么大的事情,太子又刚刚即位,总该征求一下我们这些老臣的意见,而不至于吃独食吧。
于是,他们眼巴巴地望着朱由校,满心期待着他能够开口问询。
这样他们就可以把自己心中早已物色好的人选推荐上去。
可朱由校并没有如他们所愿,而是目光锐利地注视着李进忠,声音冷冽地问:
“李进忠,孤能否对你寄予信任呢?”
朱由校自幼以来所经历的种种遭遇,使得他内心深处最为强烈的感受,便是缺乏安全感。
这皇宫之内鱼龙混杂,局势极为复杂。
若是不能掌握一支信得过的军队,那他恐怕连睡觉都睡不安稳。
所以,他极为认可朱由检的建议。
朱由校的话一说出来,大家就基本上明白他的意思了。
他应该是准备安排李进忠去负责御马监所辖军队的整顿。
然而,对于朱由校的这种独断安排,大臣们心里顿时有些不满意了。
如此大的事,你怎么就不征求一下我们的意见呢?
这不仅不合规矩,更是不好的兆头。
长此以往,我们这些大臣的权力从何而来呢?
不过,因为有朱由检这尊杀神在,他们没人敢出言反对。
朱由检一直在暗暗观察这些大臣们的表情,也基本上能揣摩出他们的心思。
他深知,那些被触动利益的大臣们不会轻易罢休,定会在整军中暗里使绊子。
而且,宫廷局势瞬息万变。
很多时候,看似平静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凶险与危机。
犹如暗涌的潮水,随时可能汹涌而出。
就说李进忠此人,表面上他已臣服皇上,但他的真实想法,又有谁能真正知晓呢?
不过,他对朱由校这个安排,倒是挺赞同支持的。
御马监有几万兵马,军中主要将领大多是郑贵妃的心腹。
一般人担任其掌印之职,根本无法镇住那些将领。
而且,据他了解,朱由校身边当下也没有更为合适的人。
李进忠这个人,是有能力的,也颇具威望,手段更是不缺。
这一点已经被过往的历史所证实。
并且,他如今已然背叛了宫里郑贵妃和王安这两大势力。
如今唯有紧紧依靠皇上这棵大树了。
听了朱由校的话,李进忠先是愣了愣。
随即,他心里为狂喜占满。
御马监是一个集财政、军队和后勤于一体的衙门。
从某种意义上讲,其重要性甚至在司礼监之上。
他赶忙双膝跪地,高声宣誓道:
“奴才愿为太子殿下效死力!”
朱由校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他一脸威严地开口道:
“那好!你且先出任御马监的掌印太监这一职位吧!”
然而,朱由检的心中却并未因李进忠的表态而放松警惕。
他决定再这家伙再好好敲打一番。
“李进忠,太子可是把自家生命安全托付给你了,你务必用心将军队整顿好啊!”
话锋一转,朱由检声色俱厉地说道:
“我可警告你,要是你还妄图左右逢源,搞拉帮结派那一套,收一大堆干儿子干孙子什么的,那我定会请求太子殿下取你项上狗头!”
朱由检那冰冷的目光,恰似一把无比锋利的宝剑,刺进李进忠的内心深处。
就仿佛,要把他心底最真实的想法,都给挖掘出来。
李进忠的脸色变得煞白。
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发起抖来。
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不断滚落。
他就像一只受到惊吓的小羊羔一般,不停地朝着地上磕头。
每一次磕下去,都发出清脆的声响,直至额头磕破,鲜血染红了地面。
“奴才不敢!奴才必定谨遵五殿下的教诲,一心一意地效忠于太子殿下!”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哭腔。
恐惧之情溢于言表。
他能不这般紧张与害怕吗?
只要朱由检稍有不满意,他别说升官,连小命恐怕都难以保住。
朱由检微微眯起双眼,嘴角泛起一抹难以察觉的微笑。
紧接着,他又转头对朱由校说道:
“整军这事非同一般。李进忠势单力薄。您看能否让英国公先支援批将士呢?”
听到这话,李进忠不禁皱起了眉头,心中暗自咒骂起来。
朱由检这一招实在是太高明了。
表面上像是在帮他,实际上却是要往军队里掺沙子,以达到制衡他的目的。
而他却根本无法提出任何反对的意见,甚至还得对朱由检的提议表示感激。
朱由校点了点头,转头问张维贤道:
“英国公,你意下如何呢?”
张维贤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臣没有意见!”
然后,他又看向朱由校,恭敬地问道:
“太子殿下,您有没有相中的将领呢?”
朱由校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本宫长期待在宫中,哪里会认识什么将领呢?”
他的眼神里透露出一丝无奈。
对于宫外的世界,他确实知之甚少。
那几位大臣见状,脸露喜色,一个个跃跃欲试,准备开口推荐自己的人选。
可朱由检却抢先说道:“太子殿下,我这里倒是有一个人选……”
朱由校问道:“是谁呢?”
“英国公的手下,就是刚才带队去抓捕吴京的那个年轻人曹文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