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代清楚一切事宜后,一直替苏卿音惴惴不安的老板娘也松了一口气,“好了,别怕,你朋友说他马上就来接你了。”
她笑着拍了拍苏卿音的肩膀,然后从柜台后拿出了一个干净的玻璃杯,倒了一杯热水推到她面前,“你就安心等着,我先去算下今天的账,有事记得喊我。”
苏卿音道了谢,便老老实实地坐回了椅子上,水温刚刚好,是最适合取暖的温度。
她很喜欢手里捧着热水杯的感觉,温暖,而且莫名的很有安全感。
就像她不喜欢事先定好的计划被打乱一样,其实她也不喜欢环境的变化。
她从小在z市出生长大,即使是上大学和工作也始终没有离开那座城市,她熟悉那里的每一条街道和一草一木,熟知那里的四季交替和阴晴变化。
而且那里还有奶奶,原本不出意外的话,她应该永远留在那里的,代替她的父母,守住他们的家。
她大学里修的是考古学和博物馆学,这类专业的就业范围十分有限,心怀梦想的那部分人就专心去西北搞考古,求安稳的那部分就到博物馆之类的单位做个普通的文员。
而她算是少数的那几个例外,因为从小跟着z大美术院的老教授学习国画,毕业后便被导师介绍到了摹画师比较稀缺的z市博物馆文物修复部门,做了一名摹画师。
加上大四的实习期,她已经做了三年的摹画师,因为天赋好又肯努力,中途已经跟着师傅参与过两次比较重要的修复工作,可以出师独立做工了。
近年来电脑喷绘技术愈发成熟,人工临摹文物的也越来越少,大多都用机器替代了,除了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院那样大型的博物馆,其他地方已经很少有摹画师了。
这是大势所趋,不是他们几个人就能扭转的。
z市博物馆的规模本就不大,这几年需要修复的古书画类文物也越来越少,所以前一段时间,馆里决定裁撤摹画部和印章部。
摹画部只有苏卿音和带她的师傅两个人,老师傅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索性便提前几个月退休回家颐养天年了,而对于苏卿音的安排则出现了分歧。
馆里想留人才,倾向于把她调到装裱组去,她师傅却觉得这些年的临摹经验不可荒废,而且做装裱实际上是浪费了她的才能,也不知道怎么说服馆长和部长的,最后把她安排到了s市去。
s市博物馆在国内的地位和规模仅次于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院,而且和z市离得不远,坐高铁只要不到一个小时,也方便她回来看奶奶。
原本她是想拒绝的,奶奶年纪大了,虽说比起其他同龄人来身子骨还算硬朗,可总归是上了年纪的人,她还是觉得留在家里比较安心。
老太太听了以后便调侃她,这么大的人了天天就知道找奶奶,她身子骨还好的很,家里又有阿姨照顾,怎么就成了拖后腿的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苏卿音被她师傅和奶奶一起打包送上了去往s市的火车。
没过多久,有一桌客人先离开了,店里顿时安静了不少,许是老板娘觉得有些冷清,便开了音乐。
旋律刚刚响起的那一刻,苏卿音的神思便被拉了回来。
听清那曲调后,她下意识地扬起嘴角,抑制住了想跟着哼唱的冲动,放的是她再熟悉不过的《一剑千秋》的主题曲长安叹。
提起《一剑千秋》,几乎所有观众都会下意识地想到余笙,就像提起余笙没有人会忘记《一剑千秋》一样。
谁也说不清到底是余笙成就了《一剑千秋》,还是《一剑千秋》成就了余笙。
十年前,年仅21岁的余笙因在仙侠剧《一剑千秋》中饰演男主叶长安一炮而红,从一名初入娱乐圈的新人直接成功跻身国内一线小生行列,属于典型的出道即巅峰。
那一年,从十几岁的学生到二三十岁的成年人,几乎没有人会不为那个意气风发的长安哥哥着迷的。
他身穿一袭黑衣,后背一把重剑,长发高高扎起飘扬在风沙之中,单是一个孤寂的背影就能让人热血沸腾。
后来曾有圈内导演评价说:“《一剑千秋》是国内仙侠剧的巅峰之作,叶长安则是每个人心中真正的大侠。”
《一剑千秋》之后,余笙又接了几部戏,清一色的大男主剧男一号,那时内娱还给他加了一个称号“古装小生第一人”,因为他的古装扮相实在是很难不让人心动。
余笙的长相属于符合大多数东方人审美的那种明朗少年的帅气,唇红齿白,加上一双看得到亮光的眼睛,天生便能博得好感度的长相。
在那个网络还没有普及的年代里,大多数人最常看的娱乐工具还是电视,而余笙的大量电视剧和各大卫视的偏爱为他积攒了极高的国民度。
那时候,从小孩到老人,只要是看电视的,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余笙,而他庞大的粉丝群体也大部分是那时候积攒下的。
粉丝的名字是他亲自取的,叫雨滴,雨滴汇聚,成就余笙。
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并且由衷希望他会越走越高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打碎了所有粉丝的期待。
那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交通意外,却占据了各大媒体娱乐版的头条,因为出意外的那个人是余笙,因为那场意外并不是简单的剐蹭,而是整车撞翻。
有媒体拍到了车祸现场的照片,遍地碎掉的玻璃碎片、严重变形的路边围栏以及被压扁的半边车身,那是只要一眼就能看出的惨烈。
因为伤势过重,余笙不得不暂退娱乐圈。
车祸后,余笙自始至终都未露过面,他的经纪公司宋唐影视在开发布会时也没有提及余笙具体的伤势,所以媒体再次活跃了起来,说什么的都有。
其中最讨论度最高的就是,余笙毁容了。
尘嚣甚上,因为说的人太多,越来越多的人信了。
那一年,雨滴是圈内公认的最难的粉丝群体,因为他们的偶像可能毁了容,甚至还有永久退圈的可能。
经历过那段时期的余笙粉丝可以说是雨滴中容忍度最高的一批,只要余笙不退圈不生病,基本没有什么他们不能接受的,对别的男明星很重要的谈恋爱结婚什么的,在他们那里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车祸后半年左右,余笙才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
黑框眼镜和半长的刘海遮住了上半张脸的大部分,大家这才意识到,毁容的传闻似乎并不是空穴来风。
公司随后也发声明坦诚相告大众,余笙车祸后面部受伤严重,不得已做了容貌修复手术。
虽然依旧是英俊的,但同原先的模样相比,还是有了些许差别。
车祸后的几年里,余笙很少出现在大众眼前,他没有新的作品,也没有任何新闻,除了缺少一个正式的声明外,同退圈也没有什么差别了。
娱乐圈的更迭速度从来不会因为某个人而放慢,只要没有热度没有作品,就会慢慢被大家淡忘。
就在大家几乎快要将余笙这个名字遗忘的时候,许久不见的他带着三部作品强势回归,一时之间,几乎所有的电视频道都再次出现了他的身影。
三部作品,涉及了三个不同的年代和题材,每个角色的性格和经历也是天差地别,可是在余笙的演绎之下,他们又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剧爆了,余笙也再次爆了。
余笙这个名字再次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浴火重生,那时媒体统一都用这个词形容归来的余笙,可苏卿音却更喜欢厚积薄发这个词。
没有经年累月的积累是不可能一举成功的。
因为“雨滴”们知道,在他销声匿迹的那几年里,他一直在做着重新回归的准备,他在话剧舞台上磨练自己的演技,他跟着剧团全国上下地去演出,他出国深造掌握更多的学识……
他从没有想过就此放弃自己的理想。
热水的温度透过薄薄的玻璃源源不断地传递到掌心,伴随着长安叹的旋律声,苏卿音的心神终于放松了些。
不知怎的,思绪一松,很多压在记忆深处的画面就像开了闸一般倾泻而出,她本以为那些已经过去许久的旧事早就在时光之中褪了色,可是而今再回想起来时,却发现自己记得清晰得很。
其实她和余笙是见过一次的,在那场车祸后一年的秋天。
她记得很清楚,那一年她刚上高二,是她喜欢余笙的第三年。
自从父母去世后,她便只剩下奶奶和小姨两个亲人,虽然从小跟着奶奶长大,但她和小姨的感情也特别好。
苏卿音的小姨周诺是做科研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里有三百六十天都是在基地度过的,仅剩的空闲时间也都花在了唯一的外甥女身上。
加之搞学术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傲气,以至于过了三十五岁,周诺才遇到了想要共度余生的人,那个人就是余笙丧偶多年的父亲。
自己的小姨居然成了偶像的后妈?!
苏卿音至今还记得自己听到这个消息时的震惊,毕竟这经历实在太过于玄幻。
可能是跟着奶奶看多了狗血家庭剧的原因,当时她还认真考虑过如果偶像和小姨要斗个你死我活的话她该向着谁的问题,不过好在据说他们关系还不错,免去了她艰难抉择的纠结。
而她和余笙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面,就是在那场婚礼上。
苏卿音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回想自己青春期的种种事迹时,都像她这样无地自容。
“天哪天哪!居然真的是余笙!我见到了活的余笙哎!”
“那你以后还会演戏吗?”
“喜欢啊,我特别特别喜欢你演的戏,我们班有一大半同学都是你的粉丝呢!”
“那个,余笙哥哥,能给我签个名吗?”
虽然已经过去了七年,但想起那个时候自己说过的话,苏卿音还是觉得臊得慌,只能在心里安慰自己,或许余笙已经忘记了她少不更事时的追星行为。
她并不怎么担心丢掉的手机和银行卡会给她带来什么麻烦,卡可以补办,手机可以重新买。
相比于现在年轻人对手机的成瘾,她平时其实不怎么用手机,重要的资料她习惯保存在电脑里,所以倒是不太担心手机里有什么会被泄露的隐私。
唯一舍不下的,是相册里的一张照片。
那是一张余笙的签名照片,是她第一次见到他时得到的。
当时因为手边一时找不到纸张,她便让他签在了自己的手心,这之后又用手机拍了下来以便永久保存。
高考那一年,大家都喜欢在课桌上贴一些信念之类的东西激励自己学习,有人贴的是恋人的照片、有人贴的是理想院校的校徽,而她打印了那张照片,端正地贴在了桌子的左上角。
高中毕业后,那张照片的纸质版她没舍得扔,夹在了日记本里。
幸好没扔,她开始庆幸,没想到现在居然成了绝版。
只是因为在桌上贴了一年多,照片有些褪色了,等回家后要记得加一层塑料膜,把最后一张照片好好保护起来。
推门的声音在空旷的店里格外清晰,苏卿音不得已从回忆中抽身,下意识循着声音望了过去,在认出来人是谁后不由地愣住了。
因为眼前人正是方才回忆里的主角,她没想到,余笙居然亲自来了。
她猜到的最大可能是他会让助理或是朋友什么的来接她一下,完全没想到会是本人出现。
因为,她看着朝她走近的身影,虽然穿着低调的黑色长款风衣,还戴了口罩和帽子做了遮挡,但是,185cm的挺拔身姿依旧很显眼啊。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粉丝滤镜使然,她总觉得,余笙一进门,小小的店面都开始发光了。
我的天哪我的天哪!活的余笙!
她这算不算是因祸得福,虽然被跟踪了,虽然手机钱包都丢了,但是见到余笙了呀!
值了!!!
虽然和现在的爱豆或是小鲜肉比起来,余笙在大众前的曝光度并不高,除了宣传新戏外几乎都见不到人,但是一旦出现则必上热搜。
比如上个月在飞机上和空乘人员的合照,再比如三个月前在动物园被人偶遇,再再比如年初时被人拍到在F大校园里骑自行车……余笙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出个门都能上热搜”。
想到以上几次事件,苏卿音慌忙站起身来,四下匆匆看了一圈,确认店里只剩她和老板娘两个人才安心。
还好最后两桌客人不久前刚刚离开,不然要是被认出来了,她岂不是又给他添麻烦了。
在她这么想着的时候,余笙已经在她面前半步远的地方站定了。
余笙一进门便认出了坐在柜台旁的苏卿音,她和记忆里的模样相差不大,或许是完全张开了的缘故,眉眼比之年少时更加精致,头发也长了许多,已经堪堪及腰了。
她穿了一件浅卡其色的风衣,很柔和的颜色,和她带给人的感觉一样,令人不由自主就会放松。
小卿卿居然已经长大了。
她似乎变了许多,又好像哪里都没有变。
眼前的小姑娘似乎还有些没反应过来,就这么直直地盯着他,所有的情绪都写在了脸上,一左一右写着“震惊”两个字。
黑色口罩上方的双眼因为愉悦微微弯起,他伸手轻轻地揉了一把她的头发,一个简单亲昵的动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
苏卿音听到他用极为温柔的声音和她说,“没事了,我来了。”
余父的身体不太好,为了调养身体,小姨和余父几年前便去了港市定居,并不经常回来。
苏卿音前几年倒是去过几次,只是那时候正是余笙事业的关键期,一年到头都忙得很,她并没能见到他。
而余笙在全国各地演话剧的那两年,她正跟着老师在西北吃沙子,虽然买过票,却从没能到过现场,等到毕业以后有时间了,他已经不演话剧了。
这样算来,自从那年的婚礼之后,这还是她第一次再见余笙,没想到会是在自己如此狼狈的情况下。
趴在电脑后的老板娘全程参观了这俩人的互动后,心里依旧存疑,这就是来接人的那位朋友?怎么看起来两个人并不熟啊?
而且这人捂得这么严实,看起来比外面那个跟踪狂都可疑好吧?
虽然余笙的言谈举止都让人挑不出错处来,但老板娘还是向苏卿音再三确认了这位神神秘秘的可疑人士就是她的朋友后,才收起了对余笙身份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