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她的秀发说道:“因为我被除了神籍,所以会淡到看不出来。”
“但我以前也没见到你有过啊?”
“那是因为我的十世轮回,就与普通人一般无二,即便是有也看不出来。恢复紫澜的身份以后,为了掩盖自己的身份,我也可以将它隐蔽起来。”
千雪恍然大悟,不过不禁又心疼起赵凌。此刻的他,心中一定很痛吧,那个属于他的地位,属于他家族的印记,正在不断地消失。
“想不到,他们竟然会暗中扰乱人界的事!竟然敢扰乱天定的命数!”忽而,他目光深邃地咬紧了牙,从先前的伤感转而无无可遏止的愤怒。
“你怀疑,天地盟背后那个人,你们王族的人?”千雪问。
赵凌点了点头:“旁人不会有那个印记。何况,还是位老者……”
“你怀疑是谁?”
这一次,赵凌不置可否。原本放在千雪头上的手,缓缓放下,而后快速穿好衣袍起身。
他行至书案前,提笔快速画下一幅画。千雪也在这个间隙,穿好衣袍起来了。
远远看见,他画下的,也是一颗星星,只是星星的颜色和他方才虎口上的不同。方才他虎口上的那颗,是淡淡的紫色,但画里的那颗确实暗金色。
还没等千雪询问,赵凌便自己讲画卷了起来,递给千雪:“可以让李先生他们追查一下,那个老者的星星是不是这个样子的?”
千雪隐隐感觉赵凌似乎有了推测,但又觉得不该问他,再一次三缄其口。
结果还是赵凌自己说了出来。
原来他们王族血亲,虽每人都有一颗星星,但是这颗星星却并不全然一样。色泽及形态,有些许差异,很容易就辨认出对方是谁。
比如紫辰的那枚,是红色的,他们的妹妹紫悠公主是金色的……
那这暗金色的又是谁?
赵凌叹息说:“千雪,先让他们查吧,若果真是这暗金色,我再告诉你的我推测。”
千雪转而将赵凌画的这幅星星丹青递给龙吟,让他辨认。
龙吟一眼便认了出来:“是这个,就是这个。”
千雪始终感觉,这个标记似乎会揭底赵凌家族的秘密,给他带来更严重的冲击,所以并没有将龙吟认出标记的事直接告诉李萧月他们。
然而,纸终究保不住火,即便千雪不主动说,李萧月和顾如舟还是主动问了过来。
凤千雪的御花园中,千雪、李萧月、顾如舟三人,寻了个石桌,成三角地侧对而坐。
顾如舟意味深长地一笑:“女王,心意相通术,可还好用?”
“还没用。”
千雪说的虽然都是实话,目光却显得躲闪回避。
只可惜,李萧月的读心术,其实那么好回避的?很快他便猜测出来。
“是不是和天庭王族有关?”
这一次,千雪避无可避,只好点了点头。
“哼”
随着李萧月的一声冷哼,他的双手也在石桌上,紧紧攥成了拳头。
“果然又是他!”
“李先生已经猜测出是谁了?”千雪问。
李萧月一字一顿道:“我就知道,那天帝老头,不是个好人。”
他怀疑是天帝?
那个黑袍老者鬼鬼祟祟的行为,真的会是那高高在上的天帝所为么?
那他屈尊降贵来人界,还做这么下作的勾当,不是有失他堂堂天地至尊的形象么?
“我总觉得,天帝不会亲自做这种事情。”千雪推测道。
李萧月可能是因为之前天玄血院或则他自己家族的遭遇,他对天帝明显有更深的执念:“我倒认为,他没有什么做不出来。”
“更何况,你是预言中的可以取代他位置的人。”顾如舟望着千雪,脱口而出。
然而这句话,却如万里晴空突然劈过来的一道闪电,震得千雪魂不守舍。
她是可以替代天帝的人?
李先生不是说,就连天眼,也并没有预见到完整的未来么?
那他这句话又是从何说起?
顾如舟话一出口,就立刻意识到自己一时激动说错了话,忙不迭地将视线转移到别处:“哦,他担心你是嘛。毕竟很早就有预言,天帝会被魔女取代……呵呵”
“他不会让任何一个可能萌芽的威胁存在的。”李萧月补充说:“当你魔气初现的那一日起,恐怕他就已经注意到了你。”
“凤千璇可能也有威胁,为何他却不杀她?”
“当初劫走凤千璇的人,说不定就是他。他定然也能看出,那凤千璇根本就不是治世的料。即便是她也是天命在身又如何,资质决定一切。”
尽管他确实说得有理,但千雪总觉得哪里不对,但具体哪里不对,她也说不上来。
“如今我大周物阜民丰,跟周边几国关系稳定,臣下觉得倒是时候讲龙国彻底铲除了。”李萧月脸色不易觉察地划过几丝野心,但转瞬即逝,很快又恢复了往日里那副气定神闲,宠辱不惊的样子。
顾如舟也赶忙附和:“我也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只要平定了云州,那天地盟便是不攻自破。那个人的奸计,也就没办法得逞了。”
若是保家卫国,千雪驰骋沙场,即便是杀得血肉横飞,她也不会眨一下眼。
但若是让她主动发难,挑起战争,她却始终觉得不忍。
这时,李萧月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说道:“凤王,如今也是保家卫国。若是让凤千璇夺了这天下,恐怕云州人死伤更多。”
想起凤千璇从前的暴政,千雪心中不由得为之一动:“好,那就先发制人。”
得到女王的首肯之后,李萧月和顾如舟,便开始了他们的布局。
比如,在百姓中间大肆宣扬,云、辽、太平,三城的*,是龙国刻意派人散播。
又比如,先前大周国内失踪的孩子,全都是被龙国的太后捉去当了人傀。
又比如,周、子仲、商苴已经结成联盟,要一同替天行道等。
欲争天下,必先造势。
当民间的讨伐呼声水涨船高,民众愤怒到了极致之时,便是出兵的最佳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