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屋里,陶桃即刻将陶家翻了个底朝天,找寻地契。
但不管她怎么找,都找不到。
门外,一阵声音大喊道:“青青姐姐,我亲眼瞧见的!陶桃姐姐进去了呢。”
陶青青大怒,脸色涨红,气急败坏道:“这个贱人,竟让敢暗算我。”
随即,门“嘭!”地一声被推开。
陶桃正从桌角里拾起一一颗耳坠,缓缓捡起来,佩戴在自己的耳朵上。
“……贱人,你到底要干什么!”
陶青青上前去,把她拉了过来。
陶桃看了眼她身后打小报告的小哑巴,淡然道:“昨日,我与舅母吵了一架,她拿走了我的耳坠。今日,我过来寻。果然找到。”
小哑巴狐疑的看着她,躲在陶青青身后。
只见陶青青愤愤的说:“那你也不该随意进我家,鬼知道你是不是来偷东西的!”
陶桃只是轻轻一笑,看着她,道:“我能偷什么东西?表妹家里,没有什么值得别人惦记的吧。要真说惦记,也是拿回属于我自己的东西。你说,是不是。”
陶青青的脸色一变,瞪了她一眼。
“赶紧给我出去!”
手指着门口的方向,一脸的厌恶。
陶桃伸手摩挲了下耳坠,回头看了一眼小哑巴。
小哑巴却伸手拦住她,说道:“陶桃姐姐,你可不要忘记了我们的赌约。明日是最后一日,你要是输了,可就要给我二十两银子,并把宋大哥让给我。”
陶桃的脚步一顿,缓缓回头。
“不劳你挂心。”
“你!……”
小哑巴成功被点燃怒气,也不装什么了,直接瞪着她说道:“我可是已经有十两银子了。猜了不少的珍稀药材。你却一文钱都没有,一根药材都还没找。你是不是自甘认输,放弃了?觉得比不过我。”
陶桃不怒反笑,问道:“你怎么知道?莫非,你一直都在跟着我。”
小哑巴一时语塞。
“……反正,我告诉你。你输定!”
说着,就挑衅的看着她,带着几分怒意的走了。
陶桃在小哑巴身后说道:“与其你对我那么关心。不如把心思放在让你的宋大哥,多看你一眼上。”
小哑巴握着秀拳,头也不回的离开。
陶桃环顾了下陶家,继而走了。她确实没有在这里找到地契。陶家如此空旷,没什么陈设和东西。走进去一眼望到底。
或许,在其他什么地方。
陶桃想到了什么,立刻回到山里去。
“老大!”
麻子看她风风火火的样子,像是有什么事情要忙。
阿开拉住麻子,说道:“别打扰老大。”
陶桃回到茅草屋,找到了阿婆。万幸阿婆今日回来的早。
“桃桃,怎么啦。”
阿婆还在弯腰,笑着种着门前的地。
陶桃蹲身,帮阿婆一起铲着土地,迟疑的问道:“舅舅跟舅母住着的屋子,是不是我爹娘造的?是不是原本就是我们的屋子。”
脑中的记忆里,没有关于这段的。当时原主年纪太小,只有几岁。
阿婆一愣,放下手头的活,道:“桃桃啊,怎么想起来,要问这件事?”
“舅母要过户。把我们的屋子变成他们的。那是我爹娘的心血,我不能让他们得逞。我去了趟陶家找地契,却没有找到。”
陶桃蹙起了秀眉,坐在了一旁的凳子上。
阿婆一边拿过锄头,一边神色不自然,讪汕的说道:“……地契,在阿婆这里。”
陶桃猛然一怔,看向阿婆。
“当真?”
她倒是没想到。
阿婆深深叹了一口气,从屋里头,拿出一张皱巴巴的地契来,交给陶桃。
“桃桃啊,不是阿婆瞒着你,不给你地契。而是……你舅母威胁我,要是把这件事告诉你。她就闹得我们天翻地覆,同归于尽。”
阿婆的眼角渗出眼泪,十分憋屈。
陶桃攥着地契,说道:“今日他们去衙门登记,明日才能拿地契去过户。他们既然要过户,一定做好有地契的准备。那他们手里的地契,是哪来的?”
阿婆一怔,说道:“这没有地契,是不可能过户的呀。桃桃,你确定他们去了?”
陶桃点头,就把去衙门发生的事情都告诉了阿婆。
阿婆一阵剧烈的咳嗽,捂住嘴巴,气得气血上涌,满目怆然的仰天说道:“……他们、他们怎么能如此卑鄙啊!”
“阿婆,只要有地契在身。我们就不怕。正好趁此,把我们的屋子夺回来。”
陶桃扶着阿婆去榻上,她则拿着地契,要去衙门对峙。
阿婆抓住她的手,颤颤的说道:“桃桃,我担心他们会……”
“没关系。有景爷在。”
陶桃提到宋景行,心里多了一份底气与安全感。
阿婆顿时便放心了,老泪纵横的说:“一定要拿回来屋子,绝不能让他们占了你爹娘的心血啊。”
“阿婆,你放心。我这就去。”
陶桃把地契收好,叮嘱麻子跟阿开替她照顾好阿婆。
阿开问道:“老大这是去哪?我跟你一起吧。”
她顿步停了一下,说道:“没事,就是有些陶家家里的事情要去处理。你们跟着我一起去,不好。毕竟是家事。要是被他们抓着把柄,会说你们的不是。”
“那行,老大你小心些。”
阿开就没再说什么了。
陶桃只身过去衙门的时候,陶桂兰跟陶大山正被宋景行拦着,脸色难堪,半步都出不去。
“我说宋猎户,我们又没犯什么法,你凭什么拦着我们。”
陶桂兰仗着自己在衙门,不怕宋景行乱来。
“景爷,我来了。”
陶桃疾步走了过来。陶桂兰跟陶大山见到她时,皆是神情巨变。
宋景行松开手,淡淡看向她,道:“你去击鼓。”
陶桃明白,立刻就去衙门外面的鸣冤鼓,一阵敲打鸣冤。
许多百姓们围观而来,纷纷看热闹。
“出了啥事儿啊,这鼓敲的这么响!”
“我看是天大的冤情!一会儿升堂,我们进去凑凑热闹看看。”
县令听见鸣冤鼓响,赶紧一路仓皇的带着乌纱帽,去到大堂去。让人把击鼓鸣冤的人带上来。
陶桃看了一眼陶桂兰,陶桂兰与陶大山不情不愿的去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