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帝冷声道:“杨擎渊,你还有何话说?楚爱卿忠君爱国,你却要置他于死地,是何缘故?”
言下之意就是在说杨擎渊要杀人灭口,以掩饰他通敌叛国的罪行。
楚安澜冷目以对。
杨擎渊仍旧脸色不变,道:“回皇上,当时楚小将军不声不响忽然离开边境,臣又得侍卫禀报,说是楚小将军偷拿了重要文书,以为他图谋不轨,这才带人追赶,只为弄清事实真相,并非有意谋害楚小将军,还请皇上明查。”
萧怀若等三人对视一眼,怒之外,还真挺意外的,没想到杨擎渊居然能想到这样的说辞,把追杀楚安澜说的这样理直气壮、顺理成章!
建元帝一时都无话可说。
本以为有了血书,有楚安澜做证,杨擎渊就算不痛快认罪,也定会无可辩驳,只咬定了不认罪。
结果没想到,事情会有这样的转折。
杨擎渊虽是几句话扭转乾坤,脸上也没有露出得意之色,只静静等待。
“楚爱卿可还有什么话要说?”建元帝眼神深沉,并没有气急败坏。
他知道杨擎渊是在狡辩,不过眼下这情形,自是也不能强行定杨擎渊的罪。
楚安澜抱拳道:“回皇上,臣无话。”
建元帝微一颔首,看向萧怀若:“怀若,此事还有诸多疑点,朕既已交由你去办,你继续查下去即可,定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萧怀若道:“是,父皇。”
“来人,将杨擎渊押入天牢!”建元帝沉声道。
两名侍卫进殿,拉起杨擎渊就走。
杨擎渊亦不反抗,转身时若有似无地瞥了楚微云一眼。
那明明是没有任何警告威胁之意的一眼,仍让楚微云身上一阵发冷,不自禁颤了一下。
萧怀若立刻握住她一只手,以眼神询问:怎么了?
温暖宽厚的感觉传来,楚微云顿时觉得无比心安,轻轻摇了摇头。
建元帝微微冷笑:“杨擎渊倒确实是个人才,即使犯了谋逆大罪,也能找到借口为自己开脱,若他肯走正道,必成国之栋梁。”
楚安澜深以为然,不自禁地点了点头。
萧怀若道:“父皇放心,儿臣定会查个清楚明白!”
建元帝却皱眉,神情凝重:“怀若,不是朕打击你,这次怕是很难定杨擎渊谋反之罪。”
之前萧怀若查到的那些证据并没有一锤定音之效,杨擎渊如今又有了这般说辞,仅这封血书,没有太大说服力。
真要收拾一个杨擎渊倒是不难,他背后的九华宫才是最棘手的。
萧怀若早有预料,说:“父皇所言极是,儿臣会尽力而为。就算这次定不了杨擎渊谋反之罪,也绝不能再给他兴风作浪的机会!”
建元帝满意地点头:“你明白朕的意思就好,有些事不必急于要一个明确的结果,不妨徐徐图之。”
“是,父皇。”萧怀若应下。
内侍快步进来禀报:“皇上,瑞王殿下、淑妃娘娘求见。”
“宣。”建元帝挥了挥手。
这母子二人十有八九是为了杨擎渊而来,知道他回了京,赶紧来问个究竟。
杨擎渊是淑妃的侄儿,她关心一下也是人之常情。
也就是这次的事,淑妃母子没有参与,否则建元帝岂容他们母子如此逍遥。
母子二人很快进来见礼,看到萧怀若他们三个在,越发觉得不妙。
“起来吧。”建元帝表情淡漠。
两人起身,萧景初给了淑妃一个眼色。
淑妃试探地道:“皇上,臣妾听闻杨指挥使已经到京城,可有此事?”
建元帝眼里有警告之色:“淑妃,后宫不得干政的道理,无须朕提醒你吧?”
“是!”淑妃脸色一变,赶紧低头,“臣妾不敢干政,只是……皇上也知道,杨指挥使是臣妾的侄儿,臣妾得家兄托付,总要对他照拂一二,还望皇上体谅。”
楚微云暗暗冷笑。
淑妃这话表面是在担心自家侄儿,真正的意思还不是在拿九华宫向皇上施压?
这么多年,淑妃之所以在后宫嚣张霸道,连皇后都不放在眼里,倚仗的就是九华宫。
建元帝自是也明白淑妃的意思,并不动怒,语气更冷了:“此事朕已交给怀若去办,待有了结果再说。”
朝廷与武林向来井水不犯河水,如无必要,不宜起冲突。
武林中人极少为官,杨擎渊也是在成为指挥使之后,其父杨鸿振才凭借超绝的武功修为,成为九华宫新一任宫主。
建元帝不会因为这个就罢了杨擎渊的官职,待查明他当真图谋不轨,当斩则斩,以正国法朝纲。
萧景初忙上前道:“父皇,不如此事交给儿臣办吧,二弟腿脚不便,不宜多辛苦,儿臣愿为父皇分忧!”
据门外侍卫说,杨擎渊已经被关进了天牢,除非是查办此案的事,否则不经父皇允许,他根本见不到杨擎渊。
到现在他也不知道杨擎渊到底犯了什么事儿,就算想替外公保住这个儿子,也无从下手。
只有把事情揽过来,才能找到救人的机会。
建元帝摆了摆手:“不必,此事就由怀若办,他遇事冷静果断,心思缜密,不偏不倚,朕相信他能把事情办好。”
淑妃暗暗恼怒着急,帮腔道:“皇上,臣妾也觉得此事交给景初去办更合适,毕竟楚小将军牵涉其中,安王是不是应该避嫌?”
楚安澜冷冷看了她一眼,心中冷笑:淑妃娘娘还真好意思说这话!
安王是他妹夫,就该避嫌,瑞王还是杨擎渊的表哥呢,就不用避嫌了?
建元帝脸上已有怒色,沉声说:“怀若处事向来公正,淑妃,你想多了。朕已决定由怀若查办此案,你不必多说!”
萧景初脸色发青,语气也变的强硬:“父皇为何一定要二弟查办此事?儿臣也可以为父皇分忧,父皇却从来不信儿臣,只看重二弟,儿臣也是父皇的儿子,为何父皇只疼二弟,不管儿臣!”
不管什么,父皇只有交到二弟手上才甘心,有任何重大决策,也都是问过二弟的意见之后才做出。
父皇这样做的目的再明显不过,就是想立二弟为太子!
他是大皇子,最有资格被立为太子,父皇却只看重二弟这个废物,有没有考虑过他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