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社交管理必修课:莫在假面中造就一个人的职商
小飞鱼2021-10-28 18:2317,902

  不做讨好者

  在日常交往中,很多人为了拉近与别人的关系,有时候会表现得过于和善,甚至于讨好。小时候,我是一个很不喜欢被约束的女孩,总希望别人都不要注意我,留我一个人放肆地玩就好,所以我总给人一种很淘气、高傲的感觉。我小学时因成绩好被选为班长,但是班长不但要管理其他同学还要约束自己的言行,我很不喜欢,因此我依然我行我素,而带来的结果就是评“三好学生”时,我总是落选。老师因此常常找我谈话,指导我要团结同学,以获得大家的支持。就这样,我慢慢地开始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也会试图通过讨好班上的同学来获得选票。久而久之,以前的锋芒都收敛起来,变得关注和同学们的关系,即便对方不喜欢和我玩,我也会主动想办法去和他们套近乎。

  长大后,我时常会回忆起小时候的我和逐渐长大中慢慢改变的我。我意识到,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已经开始出现了讨好型人格。好在,我读了相关心理学书籍,分析了自己的这个倾向,然后慢慢回归了本真的自我。那么什么是讨好型人格呢?我们来看一看它的表现。

  1.内心敏感脆弱,有同理心,太过在意别人内心的想法,而总会刻意忽略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害怕自己为别人“添麻烦”。在获得别人的帮助时总会受宠若惊,感觉自己承受不起或不配承受别人的帮助与恩惠。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要多给别人“添麻烦”》,这是一种良好的互动,情感的建立是在互动中逐渐产生的。而讨好型人格会尽量避免给别人带来互动的可能,因为他们怕留下不好的评价。

  2.很难拒绝别人,即便知道对方的要求不合理,也会习惯性地硬着头皮答应,满足对方的需求。在不得不拒绝了对方后,会觉得非常愧疚与惶恐,即便他完全没有必要为此道歉。

  我在上小学时,有学习很差的同学要我帮他写作业,如果我不同意,他们就会跟同学们说我不团结同学,傲慢自大。当时小小的我就这样妥协了,因为我还想继续得到大家的认可。

  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倾向于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同事和朋友,每次在交谈中都会用贬损自己的方式来烘托别人。虽然说适度地夸赞他人、嘲笑自己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但是过度就会成为一种讨好。他们会把自己的形象说得低到尘埃里,来换得别人对他们的喜爱。

  4.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很少会表达自己的真正需求,总是试图在别人面前营造出善良、平和、大度等“没有攻击性”的好形象。对社交中争吵、尴尬、意见冲突等负面的状态会感到十分不安,总是试图营造出和谐的气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在参加《奇葩大会》时,蒋方舟提到自己就是讨好型人格,不会在他人面前表现最真实的感受,不会愤怒、骂人,即便前男友在电话里骂她,她也只会不停地道歉,而不会反击对方。

  5.在社交中表现得很“神经质”,因总在考虑自己给对方留下的印象、说哪些话合不合适、为对方考虑太多等,使其在社交过程中无法坦然地表现自己,反而会令其在与别人的社交中充满了“不自然”的状态。

  我有一个同事,与每个人交往都处于很紧绷的状态,和每个人说话时都是一种唯唯诺诺、生怕自己说错话的姿态,和这样的人交流时,总让人感觉很不舒服。这种伪装的状态,不仅会给人一种压迫感,还会对她自己的人际交往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毕竟,谁愿意和一个假面人做朋友呢?

  6.缺乏底线和原则,非常能够容忍或者意识不到别人在客观上的“逾矩”行为。因为其自身的自我边界模糊,所以他们往往认为别人也一样没有边界。而没有边界是很可怕的,对方会不停地踩踏你的底线,用言语或行为伤害你,然而你却只会忍气吞声。

  你有以上这几种表现吗?如果有,就应该警惕了,这种讨好型人格正在侵蚀着你自由而独特的灵魂。做一个假面人,活成了别人想要的样子,而完全不能表达和展现真实的自我,长期如此会导致人心理疾病的产生,人会变得扭曲、压抑,甚至抑郁。

  只有找到本质才能更好地改变。那么,讨好型人格的内因是什么呢?这和我们的原生家庭教育或者成长环境有一定关系。

  在我们幼年时,是否能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是我们能否获得安全感的重要影响因素。有些父母会通过批评、否定来控制孩子,使孩子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他的一种习惯,甚至他会逐渐把父母的需求“内化”为自己的需求。因为在他的认知里,满足了父母的需求就等于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像我一样,在环境中为了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赏,刻意讨好他人而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如果不能及时自我分析,就有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成了一种固定认知。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呢?

  1.需要真真实实地改变,而不是幻想

  首先要明确一点,从意识到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开始,就要彻底改变。不只是想着自己会变成更好的样子,而是在生活中通过切实的行为来改变自己。另外,要意识到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改掉这个行为习惯需要很漫长的过程,有可能是两三年,甚至五年到十年,只有确认这一点,下面的方法才能有效。

  2.停止讨好

  对,你没看错,就是从现在开始不去讨好任何人。这时,会有朋友开始发慌,如果不去讨好别人,那会不会变得没有朋友,会更加孤独?

  我们这里讲的“不讨好别人”,不是去做“讨好”的对立面,冷漠、刻薄、恶语相向,而是要用最真实的自己来和他人交往,该笑还是笑,该帮忙还是帮忙,只不过该表达愤怒的时候就表达愤怒,该拒绝的时候就拒绝。当你完全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不做,不喜欢说的话不说,你会发现,自己反而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别人会更在乎你的看法。

  3.做到内心的丰盈

  讨好者的内心很多时候是空虚的,他们希望通过讨好来获得别人的认同,以此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而改变讨好行为最关键的一点便是提升自我内心的富足感,如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我们能够拥有一颗强大而温暖的内心,时时刻刻获得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的滋养和支持,就不会在外部世界中迷惘,不会被别人的评价和看法影响。而我们也能坦然接受外界的赞美或贬低,不会在任何人面前低下头颅,因为那毫无必要。

  我在初中时逐渐发现自己真实的性格和外在性格是不同的,一味讨好同学无法让我真正地快乐。于是我开始改变,放弃了班长的职位,慢慢地做回了我自己。这种感觉让我无比快乐,毕竟,世界上只有一个我。

  做王的女人,不如做女王

  看了姜思达《透明人》采访颇有争议的网红Ayawawa,短短十几分钟的节目里,Ayawawa本人的理论真是让人跌破眼镜。她认为女人要保持外形的美丽,低姿态以贤妻形象来对待老公,才不会被老公抛弃,如果对方出轨,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检讨是不是自己平时对老公不好,或者高攀了老公。

  我之前在公众号上看到过抨击她的文章。她的情感理论是建立在女人需要依附在男人身上,以此获得更多的物质资源和亲子投资。这对于很多独立女性来说,简直是可笑至极。我们假设:一个男人很爱你,你需要不停地通过让自己保持美丽来吸引对方;一旦对方不再爱你,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是你高攀就是你在相处时不懂得以谦卑的心来照顾他;你应该做的是反省自己,并且改掉自己独立自由的个性,而适应对方的需求,这样才有可能挽回他。

  如果是你,你能接受这样的情感模式吗?反正我不行,在我们建立情感关系前,首先要确认我们是独立的个体,应该互相尊重对方的想法,而不是通过依附在男人身上来获得存在感和物质支撑。我们也有思想,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可以在社会上获得让自己满意的物质和尊重。我们也是家庭成员中付出的一方,为何要低到尘埃里?

  1.王的女人不是你想做就能做

  以前,玛丽苏剧情太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观念深深植入我们脑子里:一个平凡的女孩,突然被一个高富帅喜欢,并且高富帅冲破重重阻碍,就是非要和她在一起,最终他们过上了完美生活,住着大house,每天不是玩就是谈情说爱,到处旅行,日子过得潇洒惬意。

  现实生活中,很多女孩也想通过嫁个钻石王老五过上舒适惬意的日子,不用在职场上拼杀、加班熬夜只为那少得可怜的薪水。

  老实说,我年轻时也幻想过自己是玛丽苏女主角。当很疲惫或者感情不顺心的时候,我就会给自己找借口,为什么我要那么辛苦,为什么我不能找一个有钱又对我好的男人嫁了呢?

  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有钱有闲又博学多识还体贴入微,工作好、长得帅、人品好又专一的男人,凭什么会选择你?

  先不谈你是否长得貌美如花、清新脱俗,只谈你的哪些特质能吸引超优男人?是与其精神层面的沟通顺畅?还是兴趣爱好的无缝对接?或者财力的不相上下?又或者你能带给他什么?不要告诉我是满满的爱,太过虚幻,而且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M的故事是我的好友告诉我的,我当时听后对这个女子颇有异议。

  M在事业单位工作,由于到了婚假年龄,自己便开始着急。她的目标倒是很明确,希望找一个全优男人,于是便在某婚恋网站上各种撒网。

  结果,还真碰到了一个Z男士。

  Z男士大她6岁,公司高管,风度翩翩,于是两人很快见面并发生了关系。当她发现自己怀孕后,Z开始玩消失,电话不接微信不回,于是M托人各种打听。在这个大城市里,打听一个人的底细可想而知有多难。几经周折最终得知,Z已婚,育有一女。M找他纠缠了几个月后,无果,只能打掉孩子。

  我问好友,为什么没有及时劝劝她呢?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比找一个全优男人,岂不是更靠谱?

  好友说,劝过,但M很固执,她说从小就看到爸爸是个懦弱的人,看尽社会的世态炎凉,希望有个男人能保护她,让她衣食无忧。

  恢复身体后,M继续投入网络相亲行列。如果说人生如戏,那她就是在上演芒果剧。如出一辙,此次认识的男人又是高富帅,有自己的公司,虽是凤凰男出身,但是现在已脱胎换骨。

  恋爱交往后,M已经32岁,并且再次怀孕,于是她提出结婚。

  然而如戏剧一般,该男士也是已婚,这次M孤注一掷,拉开架势要做小三上位。朋友问她为什么不放手,M这才坦白,因为上次做流产手术时,输卵管切掉了一个,只剩下这一次生育机会,她无法放弃。

  最终,M如愿以偿上位成功和情人结了婚——用恶毒的方式。但是婚后的日子并不好过,她生了孩子后成了丧偶式育儿,一个人全职带娃,老公整天不回家,也不给她生活费。一气之下,M闹到老公单位,换来的却是各种嘲讽的声音。无奈,她只能在家带着娃啃老。

  我同情她,却也觉得她不值得同情。

  老外经常喜欢说一句话:You deserve it。

  不论好坏,这都是你应得的。

  2.做自己的女王不易,但也很有乐趣

  有个作家写道:“女人有两种方式来改变生活,一是嫁人,二是自己奋斗。前者,你认为就是一劳永逸吗?显然,比后者风险要大得多,他抛弃你,你就什么都不是。而自己奋斗来的所有都是自己的,谁也拿不走。”

  谁都知道靠自己去奋斗,去在社会上打拼,是件多么难的事。这需要一个人拥有强大的意志力,还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职场中打拼,女性和男性相比,不仅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思考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还需要在家庭和事业中做到平衡。

  你手中握着的砝码,不是那个你认为可以依靠一生的人,而是你自己。因为,一旦对方不爱你了,你就会失去目前所拥有的一切;而如果你的砝码是自己,你便可以随时和不爱的人分开,而不必考虑太多其他因素的制约,你只需要关注自己的感受。你不需要低到尘埃式的自我检讨,只需要给那个背叛婚姻的男人一句“你滚吧,我不爱你了”的洒脱。而洒脱的背后需要底气,你的底气来自有能让自己生活得更好的实力,即便离了婚带着孩子,依然可以给孩子好的生活和爱。

  最极致的例子应该是王菲的情感生活了吧,虽然这是吃瓜群众的谈资,然而也不由得让很多女性佩服和羡慕。她可以随时选择她想要的生活,选择她想爱的人。她的这份自由,源自自身的强大,而想获得自由,就要有独立的精神和物质能力。

  每个女人从小都有个公主梦,但是没有人能将自己捧在手心里一辈子,除了自己。而我希望,每个女人都能做自己的女王,不用刻意讨好他人,不用趋附于他人,做最真实的自己,爱上越来越好的自己!

  我爱这世俗的世界

  最近在看陈存仁的《银元时代生活史》,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落,跟着母亲过着极其拮据的日子。但陈存仁本人聪明而且刻苦,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上勤勉并时刻自省,也同时结交了很多牛人,学到了很多理财知识,最终成为一个富有的名医。他的一生,让我们看到在很多人生抉择中如何正确选择,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获得财富。

  我想很多人都会和曾经的我一样,读了些书,接受了高等教育,往往对钱财看得很轻,认为钱是俗物,沾染了钱的铜臭味之后,整个人就失去了清新脱俗的气质。我们常常羞于谈钱,耻于谈钱。不论是古代的“百无一用是书生”,还是今日的“谈钱伤感情”,总是让我们把钱和俗画上了等号。

  然而事实真相就是这么赤裸裸的残酷,这就是个俗气的世界啊。我们处处需要钱,如果没有钱,你能想到自己会过怎样的日子吗?我们都想要美好的生活,而美好的生活离不开钱。

  有人会说美好是源于内心,而内心的宁静来自安稳,如果穷困潦倒,如何获得安稳?又怎样获得内心的美好?物质对于我们都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再说得通俗些,我们都希望看到自己和家人过上好的生活,这些都基于物质。

  感谢我们生活在这个经济时代,只要有本领、有技能,就可以用自己的技艺获得等价的物质交换。市场的根本是交换,也正因为它的残酷性,同时具备了公平的竞争,你有可以交换的技能,就拥有资本去获得更多的物质。有了钱,可以让我们的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这要比嘲讽他人物质世俗更具有价值吧。

  某天午餐时间,和同事们讨论起现在观念的转变。在我们当年读书时,面对那些没考上高中或大学、早早进入社会打拼的人,我们仿佛自带优越感,总觉得自己比他们要强。但现在回头看,我们的优越感到底在哪里?我的一些初中同学,很多没有继续读高中,进入社会工作后辛苦打拼,很多都早早买了房,买了车,生活质量很高。当年我们大多数上了大学,自认为终于不用再努力学习开始混日子时,他们已经在社会中学到了更宝贵的经验,已经在为自己的人生创造财富,在为家人生活得更好些而努力。正是这个世俗的世界给了所有人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它不在乎你是否有高学历,只在意你是否足够努力和优秀。

  这个残酷而又温暖的世界,我爱它。它让我们看清了自己真正的位置,不能好高骛远,而是要脚踏实地不停地和时代一起进步。如果想生活得比其他人好,想获得优越感,就需要加倍努力去获得其他人无法得到的技能、资源、信息、知识。我在读研时,有天晚上和同学聊起其他同学的近况,得知一个很多年不联系的初中女同学,现在已经是一个影城的市场总监,年薪几十万。当时我说了这样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她现在混得这么好,我觉得很吃惊,可她和我们不是同一世界的人啊。当年我们中考、高考时,每天复习到深夜,勤奋学习、刻苦努力刷题时,她在做什么?她在KTV和一群人唱歌。这个世界真的不公平。”

  最后这句“不公平”,说出了我当时因为优越感被摧毁时难掩的失落感。现在想来,真是幼稚得可笑。每个人的人生,不需要别人来评论,总有一些你看不见的心酸。遇到坎坷时的眼泪,焦虑时的愁容,这些别人是看不到的。要获得好的收入、好的生活,都需要付出,没有任何事能信手拈来,毫不费力。那些看起来毫不费力的人生,其实已经拼尽全力,只是不愿让人看到走过的艰辛过程而已。

  这个世俗的世界,让一切有野心的人拥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在中国,“野心”这个词总带着贬义色彩,仿佛能看到说这个词的人脸上的不屑。但在英语语境中,这个词是积极而正面的词汇。我喜欢有野心的人,这群人推动着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他们的野心会变成动力,在困难中化作坚韧,去完成设定的目标。

  有一天和琪妹聊天,她说起了现在房地产公司经理的励志故事,难掩一脸的崇拜和向往。曾经卖服装的一个小姑娘,十年后成为地产界的销售神话。一个每月信用卡欠钱、零存款的打工者,正因为这股想要过上好生活的野心和冲劲儿,选择了靠打拼努力就能获得相对高薪工作的地产业。坚持不懈地真诚对待客户,以及高度负责和专业的职业精神,让她终于牢牢抓住一次机会:一位温州客户被她打动,一口气买了五套上海的房子,并为她带来了更多客户。也许很多人会说,这是她运气好,但运气和机会都是给勤奋的人准备的。有几个人能做到连续两小时不停歇地给不愿意和她沟通的客户介绍房子?又有几个人会花费几年的时间维系客户,最终打动客户购买了房子?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但是都在追寻理想生活。这个世界就像无数个跑道,每个人在不同的起点开跑,有一部分懒惰的人首先停下了脚步,还有一部分高起点的人也许会跑得很慢。另外一部分资质普通的人却在加速前进,终有一天,他们会到达设定的终点,甚至超过那批高起点的人。

  我爱这个世俗的世界,它让我对世界有新的认知,因此生出更多希望。愿你们也爱这个残酷又温暖的世界。

  职场中分享秘密是危险社交

  心理专家说:“当你陷入烦恼时,你需要的不是一个好参谋,而是一个好听众。”这一点对女性来讲,尤为准确。因为女人是情绪动物,在日常社交中,女性普遍喜欢倾诉。

  倾诉不仅能尽快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而且可通过和他人的交流得到心理上的慰藉。当一个人希望融入某个小圈子或小集体时,他通常会通过分享一个自己的秘密以求最快速地融入其中。这种分享能快速与对方建立一种情感连接,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因此,女人们三五闺密凑在一起分享八卦新闻、交换秘密,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友情社交。这些心理每个人都有,毕竟,大部分人都不喜欢被孤立。

  然而,在职场中分享秘密却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儿。在工作中,总有一些人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八卦,也喜欢分享自己的“秘密”。作为一种交换,他们也希望你能把自己的秘密与之分享。如果你拒绝,就很有可能会被他们排斥。可是如果你说了,将要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小桃和绵绵是一个办公室的同事,经常互相分享工作、生活上的一些家长里短。有时候,小桃和老公吵架或者和婆婆有点分歧,都会在办公室里向绵绵倾诉,而绵绵也时常劝慰她。因此,两个人的关系一直很近。

  有一次,单位评职称,两个人都是候选人,同时竞争一个名额,而最终的结果是小桃被选中。然而,评上职称没多久,小桃突然听到其他同事在议论,说她最近家庭关系不好,在闹离婚。小桃顿时蒙了,赶紧否认。再一细问,原来信息源头出自绵绵。愤怒之下,小桃和绵绵吵了起来,直接引发了办公室大战,从此二人友谊不再。也因此小桃换了岗位,调离了原单位。

  之所以出现上述“闹剧”,全是因为职场社交,职场毕竟与日常不同,职场中分享秘密是危险社交。

  1.同事和好友的友谊是不同的

  好友之间可以无话不谈,而同事之间则是工作中的协作关系,出现利益纠纷的概率很大,而一旦涉及利益,就会产生一些不确定因素,友情的成分也很有可能大打折扣。例如,上文提到的小桃,当她和绵绵之间利益发生冲突、产生矛盾时,小桃曾经说出去的那些秘密,都将成为他人背后的武器,刀刀扎心。并不是说同事之间没有真友谊,而是在和同事的交往中,要有明确的边界意识,控制住自己过多的倾诉欲。

  茨威格说:“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当有人主动和你分享秘密时,她很有可能是希望你也能交换一下隐私,拿出一些猛料来说。我初入职场时,也希望能快速融入同事的圈子中,会常常不加思考地说一些自己生活上涉及隐私的事情,试图用这种方式和大家拉近关系。但我很快意识到,这是错误的。想成为合群的社交达人,还有很多种方法,而分享秘密是最low的一个层级。

  2.那些不能说的秘密是一种职业操守

  职场中,有很多事情是保密的,比如在外企、私企的薪资待遇等。这时候,你的守口如瓶是对这个行业的一种尊重。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从哪里泄露终会被发现,失信于他人将成为你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拦路虎,今后还有谁敢用一个把公司秘密说出去的员工呢。

  人际关系是很复杂的,当有些同事和你讲到领导的隐私,或者晋升的内部消息、黑幕时,你要成为这个消息的“终结者”。因为当你把一些内部私密消息透露给他人时,就相当于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了。另外,话传话经常会随着传播频率的增加而出现很多偏差,你原封不动把话说给下一个人,再听到时可能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所以,这时候做个“秘密终结者”是最明智的选择。

  不传播秘密、不去和领导打小报告告发秘密,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职业操守。只有先管住自己的嘴,才能在职场中少碰钉子,减少人际关系陷阱。

  3.如何阻拦分享秘密的同事

  你不分享秘密,但是总有那么一小撮人喜欢主动找你说出他的秘密,然后如同八卦记者附体般等着听你的秘密。我们只有把这些人要说出口的秘密扼杀在摇篮中,才能减少很多麻烦事。

  比如,有个同事在微信上要和你分享秘密了,他的开场白可能会是“在吗?现在忙吗?我有个特大新闻,你要保密哦”。当你看到这种消息时,可以果断地回复他:“呀,我现在要去忙了,刚好老板安排了一个会要开。”然后就不要再主动联系这个同事,静待一两天。找个借口不给他分享的机会,便是一个很好的秘密拦截方式。

  当你们在食堂或者茶水间、洗手间遇到时,如果他凑过来打算和你说什么私人话题,那就找个借口离开,或者快速转移话题,这些都需要你有意识地在工作中去体验和锻炼。当你运用熟练后,你就成了一个拦截秘密小能手,自由切换模式,不再会尴尬地不得不听秘密了。

  4.如何拉近同事间的距离

  有的人会问,不分享秘密,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拉近和同事的距离呢?毕竟,在一起工作,需要培养一定的感情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其实,同事之间有很多无关痛痒的话题可以聊,比如娱乐圈的消息,一些最近看过的美剧、综艺节目、国家大事、新闻热点等,都是可以拿出来和同事探讨交流的内容。这些不涉及自己隐私的话题可以很好地拉近和同事的关系,拿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和同事分享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我周围的同事大多都是年纪相当、有娃的80后。所以,大家在一起聊天的话题常常围绕在孩子的教育、商场打折、好吃的餐厅、外出旅行等,这些轻松愉快的话题既能使大家都参与其中,还不涉及自己和他人的隐私。

  在职场中切记别给自己下套,分享秘密就是在给自己挖一个深坑,一旦同事间涉及利益冲突,很可能这个坑就会使你重重地摔进去,再也爬不起来。我们不做这个愚者,少些阻碍,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不做情绪的奴隶

  当今社会,大家都很重视情商的培养,也都了解成功离不开高情商。而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提高情商的一个重要课题。

  拿破仑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可见,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职场中,管理情绪都极其重要。

  怎样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有下面四个过程。

  1.认识情绪

  雨晴前几天收到了美国常春藤大学的offer,这是她梦寐以求的。她躺在床上回想着这几年为了出国留学付出的辛苦和努力,高兴得她一整晚都没睡着。当时雨晴的情绪是激动、欣喜,表现在行为上便是失眠。

  为什么会失眠?因为她的激动而使得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平时,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处在平稳情绪中的,没有大喜大悲,只有受到外界刺激之后,才会表现出一个情绪上的突然波动。

  而她在读书期间,交了一个很不靠谱的男朋友,因为她发现了男友劈腿的实证,于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哭了好几天,悲伤、愤怒是雨晴当时最明显的两种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忘掉了失恋的伤痛,继续寻觅属于自己的爱情。这时,她的情绪又逐渐趋于平静状态。

  我们可以看出情绪是一个综合体,包括很多不同的角度,我们用语言可以形容的情绪有很多,开心、兴奋、激动、失望、伤感、愤怒等。不同的前提下,会呈现不同的情绪状态。

  2.识别自我情绪

  因为情绪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我们需要了解和识别当下自己的情绪。

  首先,可以给自己产生的情绪命名。我当下是忧伤、愤怒、惊讶、高兴还是其他的情绪,描述得具体些,最好拿笔写出来。

  然后,给自己的情绪强度打分。0~100分,给每种情绪打分,看自己所能承受的每种情绪范围值是多少,并且根据这个分数来决定自己是否应该调整当下的情绪。

  例如,对于悲伤的情绪,我可以接受60分以下的程度。然而我今天的悲伤程度是70分,超出了承受范围,我就需要重视起来,去理解这个情绪产生的过程、这个情绪是因什么事情而引起的、自己对这个事件的评价如何等。

  当你极其悲伤时,立即问自己,我因为什么而悲伤?当情绪值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时,将客观事情和产生的情绪进行对比,你会发现,不是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而是我们的认知发生了改变,是自己把事情想得过于糟糕,被自己制造的情绪淹没。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出现焦虑情绪。比如,当我们要在约定时间给领导进行PPT汇报之前,会格外焦躁,因为我们会对自己接下来的表现产生未知恐惧感,害怕出错,害怕PPT做得让领导不是很满意,怕在开会时其他同事会对自己的专业技术指指点点……于是我们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感。但当我们静下心来分析自己当时的情绪时,会发现我们把问题妖魔化了。

  我在研究生毕业前,开始进入找工作阶段。那时已经面试了很多家公司,常常是进入最终的面试阶段后,却被无情拒绝了。当时,我整个人挫败感很严重,甚至开始自我否定。那时,我的焦虑值已经超出了我的承受范围,妥妥的100分,仿佛人都要爆炸了。于是,我静下来,拿出纸把自己当时的情绪写下来,分析形成这种情绪的过程。

  我逐一列出原因:第一,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够明确,没有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实习经历更加精准地投递简历。第二,我没有工作经验,在求职时也没有把自己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展现。第三,其实我有丰富的实习经历,以及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英语水平,可以在和这些优势相关的职位中寻找目标。

  学会了评估情绪,我当时的焦虑很快就消失了,转换了心态,更积极地应对求职面试。

  3.接纳情绪

  总有一些不可抗拒的负面情绪困扰着我们,虽然我们可以运用以上评估情绪的方法来改变和调整这些负面情绪,但是有些情绪必然会袭来,我们无法改变。那么,这时我们就要学会接受它,感受它。只有真正面对这个情绪,我们才能慢慢消化掉它。

  我们的一生,有始有终,有生就有死。每个人都要面对周围亲人的死亡,这时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就成了必然会产生的负面情绪。接受,并且试着想三年后我会怎样对待这件事,五年后呢,十年后呢。你会发现,时间总会把这些情绪带走,我们还要继续过我们的一生。

  和恋人分手,也同样如此。我们可以试想十年后,二十年后,我会怎样看待这个分开的恋人。也许并不会痛得撕心裂肺,而是发现,分开是最好的结局。那么,我们当下的情绪就不会再继续恶化,而是能逐渐趋于稳定。

  情绪的管理,就像对时间、知识的管理一样,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训练自己的过程。在经过时间的沉淀后,我们也能从一次次的情绪管理体验中感受到,控制情绪会由难变易,从而逐渐掌握管理情绪的最佳方式。

  安东尼·罗宾斯说过,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无法掌握。理想中的生活离我们并不远,只要你能掌控好自己的情绪,离掌握自己人生就更近了一步。

  如何成为出色的人?

  总能听到有朋友和我抱怨,说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空有一颗不平凡的心,却没有机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人。但真正出色的人,是不会为自己没有好运气和好机会发牢骚的,因为没有时间,他们一直在努力地向前跑。

  作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千金,伊万卡自出生起就自带光环,作为一个富三代,她却从没有停止努力的脚步。“商场如人生,没有什么可以不劳而获。”这句话出自她的口中。有很多人羡慕她可以“不劳而获”,而她却选择了一条需要付出努力去拼搏的人生道路。

  她拥有的财富几乎是大部分人无法达到的:小时候就收到父亲送的钻石;特朗普曾在她生日时送给她一艘“公主号”游艇,让她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可以看到纽约的中央公园……这样的家庭环境和视野,让她早已赢在了起跑线上,即便很多人追赶一辈子也无法达到这种财富水平。在大众眼里被视为幸运女神眷顾的伊万卡,却仍旧保持着开拓和拼搏的精神,这和她的家庭教育、文化熏陶是分不开的。不可否认,富二代或三代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广阔的视野、更优渥的条件,但如果自己不思进取、不学无术,只是借着父亲的权势享乐,伊万卡也不可能拥有今天傲人的成就。她先后和兄弟一起创立了“特朗普饭店精品系列”,以及属于自己的时尚品牌和珠宝,被赞誉为“21世纪年轻女性的新典范”。

  在特朗普竞选总统期间,伊万卡就是父亲的代言人,经常陪伴父亲参与各种大型公开演讲,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特朗普竞选成功后伊万卡的那次演说,曾在国内网站上疯传。而伊万卡也被誉为人美能力强的新时代女性,为特朗普巩固群众基础做出了很大贡献。

  我们从这些富二代的成功人生中,可以看出很多出色的人所具备的共同特质。这些特质都是优秀品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可以靠训练和积累逐渐形成。

  1.演讲能力

  一位美国学者曾经对300位成功人士进行访谈,他在有关刊物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到,和这些成功人士接触后,他总结出了几条人生佼佼者具备的特质,第一条就是演讲能力。

  上文我们提到,不论从事哪个行业,学习哪个专业,演讲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课程。即便是一个从事科研的技术工作者,在汇报中能清晰表达出自己的项目优势,让领导听到工作的思路和一些创新点,也很容易获得领导的关注和认可,脱颖而出,甚至得到重用。

  说到这里,就要讲讲小飞鱼的工作,熟悉我的粉丝都知道我是一个做能源行业的技术人员,每天的工作大部分是用软件分析、处理数据和编制方案。虽然看似用到演说的机会很少,但是当方案完成后,需要给领导、专家进行汇报时,就是考验演讲能力的时候。能把自己写的方案说清楚、说明白是第一步,如果能说得更加精彩则可以锦上添花,让领导对汇报人有个很深刻的印象。

  这位美国学者还提到,想成为行业中最出色的那10%,需要的不仅仅是扎实的业务能力,同样还需要拥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一些能力。而演讲能力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也知道,大部分技能是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一定水平的,而演讲能力则是大部分能力中最容易训练形成,并快速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的。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复述一件事情开始练习,在脑中快速形成内容框架,组织好语言,用丰富的词汇将想要表达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

  这是一个最容易训练的技能,也是我们成为出色人士的必备技能。伊万卡在父亲的竞选中,进行了多次精彩的演说,她从一个女性的角度,用温情而不失激情的方式来感召民众,同她一起来支持爸爸的梦想。这样精彩的演讲,我们经常可以在TED和一些名人演说中学习到。

  2.社交能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群居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和他人有所交集,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人与人之间都会产生各种关系。社会就是一个大网,交织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何能让自己的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到,并且得到更多机会去施展?如果你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就能很容易做到这些。

  提到娱乐圈,很多人都知道名人们经常要应酬和交际。好的资源和伯乐不会原地等你,而是需要你通过社交来展现自己,让别人发现。

  曾经看过一个记者写到章子怡的成名史,虽然她很幸运地被张艺谋导演选中演了第一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但她的成名也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容易。我们可以对比来看,并不是每一个谋女郎都能功成名就,也有一些拍过一部电影后就销声匿迹了。这并不代表她们的演技不如章子怡,而是她们缺乏一些主动发现伯乐的思维。

  在拍完《我的父亲母亲》后,为了有更多机会认识投资人和导演,获得更好的资源,章子怡经常参加时尚圈的一些聚会。有一次,她接受一个采访时说,一个演员首先要把业务能力做好,然后是找机会让更多人认识你、了解你,才能获得更多演电影的机会。

  社交能力是一个需要学习的技能,那如何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呢?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自信。如果你常常感到自卑或者没有安全感,可以试着把自己的优点列出来,找到自己的优势;给自己设定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然后一一完成,从而在时间的规划中寻找自信心。一个人充满自信,会自带光环,也会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来认识你。

  其次,大胆尝试,不要害怕被拒绝。有很多人性格偏内向,害怕在陌生环境中去结识新朋友,因为他们害怕被拒绝。而要锻炼自己,就需要突破自己。可以尝试着迈开第一步,参加一些社交活动,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勇敢主动地邀请他人一起参与。扎克伯格曾经给自己定过一个目标,每周认识一个新朋友。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给自己定一个新增好友的目标,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场合,去认识想去认识的人。

  这个社会是交换型社会,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扩充自己的资源,变得更强大,拥有更多的学识和能力,才能吸引到一些同类型的人。你们可以互相交换资源,获得愉快的沟通体验,你会拥有更大的平台,来展现自己的才能。

  3.思考能力

  想做一个出色的人,就是要拥有一些其他人所不具备的品质,而思考能力,是一个优秀的人必然掌握的能力。

  很多女生,喜欢依赖他人去对事物进行判断,有时就连选择都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患上“选择困难症”。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没有自己的想法,不知如何分析问题,自己没有思路,自然会希望由男友或者家人来做决定。

  但时间一长,这种思维惰性一旦养成,自己就会变得特别被动,就像一个木偶一样,任由别人来控制。没有自己做决定的经历,也就尝不到自己掌控生活的甜。

  在遇到问题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一个杰出的人需要具备的能力。遇到问题要先冷静思考,将其中的逻辑关系梳理清楚,每一个思考过程都要做到有理有据,接下来要做什么,基于什么这样做,这些都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获得的能力。

  很多人在通往出色的路上,会因为各种原因放慢了脚步,甚至放弃。我们都希望被社会认可,被他人尊重,而想要成为出色的人,就需要拥有至少一到两个特别突出的优秀品质。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就一些重要的品质进行重点训练。有目的地培养自己,就一定会在长期的积累中看到成效。

  你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吗?

  某一期的《奇葩大会》上,节目组请来了李开复,他在演讲中重点提到,目前投资的一些项目中,人工智能(AI)最被看好,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他举了几个生动的例子,也许在今后的生活中,AI将无处不在,你的家里有机器人在打扫,工作中也会有机器人同事,更有甚者机器人可能会承担大部分工作,逐渐取代人工。

  短短几年的时间,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最新兴的行业,看看AI工程师的年薪就知道这个行业有多火爆了。我曾经参加过一些精英课程,有一些人对自己所在的夕阳行业失望,认为拿不到满意的薪水,已经陆续转行参加AI工程师培训,准备进入AI这个高收入行业。

  其实对于选择行业来说,我们大部分人是没有那么高的预见性的,一个行业兴盛衰败的周期有的很长,有的很短。选择一个有前途、高前景的行业需要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而很多人可能并不具备如此高的素养。这就代表我们会被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取代吗?我们要怎样做才能不让机器人抢走我们的工作呢?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成了热门话题。

  技术进步的速度总是很难被我们精准地掌握,有时快得甚至超乎人的想象。行业的迭代在不断加速,我们虽然很难把握住这个方向,但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从人性来探讨这个话题。我们可以假设机器人无所不能,任何事情都可以做。但是,有哪些工作是虽然机器人做得好,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由人来做的呢?

  杰夫·科尔文在《不会被机器人替代的人:智能时代的生存策略》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科尔文假设,将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可以制造出和人一模一样的机器人,能够做所有人类能做的事,并且比人做得还好。但从目前来看,总有一些事情,即使机器人做得再好,人类还是更加倾向由人来完成。这时,就给人留下了生机。

  他举了一个例子,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有一个两次性侵儿童的罪犯即将刑满。而这个州有个规定,如果这样的罪犯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很大,可以把他直接转到精神病院继续关起来。但这必须由陪审团来决定,是继续关押还是释放。于是,研究人员利用这个犯人做了一个实验。

  研究人员找来一百多位陪审员,把他们分成两组,来观看整个庭审过程,唯一有区别的就是两组人看到的录像里的专家判断方式不同。第一组中,专家跟罪犯有两个小时的面谈,然后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判断给出了结论,这个罪犯具有再次犯罪的倾向,应该继续关起来。第二组中,同一个专家他并没有亲自见到罪犯本人,而是把罪犯的相关数据输入到心理学模型中,这个模型分析出了罪犯仍然有强烈暴力倾向,应继续关押。

  我们给出一个假设,如果你是陪审团,你觉得专家的哪个意见更有说服力呢?

  我会更倾向信任专家和罪犯面谈,而陪审团也是更相信面对面的“人性化”判断。

  就如同在医院的病人会更愿意相信在一线接触病人的临床医生的判断,而不是一个专门搞科研的医学家通过机器数据得出的结论。

  人类更喜爱面对面地交往,这是植入文化基因的一种认知。且人类是群居动物,更喜欢通过社交建立起信任来完成一些事情。正是由于这种人类特有的“偏见”给自己留下了一些工作机会,这是再发达的人工智能都无法取代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则新闻,美国已经研制出可以编程的AI机器人,目前还是处在编写简单程序的阶段,今后会逐步替代编程人员,这意味着越来越多工程师的劳动将变得更加廉价。这时,文科生们笑了,看起来理科生们的优势在随之减少,而充满人文气息的文科却体现出了它的独特魅力,充满情感的工作更难以被机器人替代。

  在这本书中还讲到了一个实例,美国西南航空公司高价聘请了一位IT工程师,这位工程师是技术界的大牛,来了之后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不出来,也从不和别人交流。有一天,一个主管问这个工程师,怎么不和同事们聊天。他回答:“我就是爱钻研技术,不爱聊天。”结果,这位工程师被解雇了,理由是公司文化就是聊天。

  虽然说,这是一个特例,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交的重要性。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充满人性的社会,基于这个特点,我们想到一些应对策略,可以在找工作时更加突显自己的人性优势。

  1.淡化利益优先,多注重建立情感连接

  有很多工作是需要讲人情味的,比如销售,在推广产品时,客户不只需要一个理性摆清利益点的销售,还需要销售和客户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和连接。在情感上产生信赖,这是人工智能望尘莫及的,即使它们能把一个产品介绍得很完美,可是人们还是会更喜欢选那个有亲和力、能建立客户关系的销售来购买产品。

  2.注重个人魅力培养

  女性都普遍重视自己的形象,这在职场中是优于其他同水平的人的。而个人魅力的培养是多年修养积累起来的一种独特气质,是无法通过程序植入机器人系统里的一种气场。

  3.重视团队成员间的互动

  在团队中,私下里和成员搞好关系,这是一种激励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目标的好方法。曾经我去面试几家500强企业时,考官们都非常重视团队协作能力。几轮面试中,都会有一些关于团队共同完成任务的题目。团队协作是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作为领导者,也更应该掌握如何把团队力量凝聚在一起,从而更快地完成既定任务。

  4.在关键时刻,能调动他人情绪

  如何捕捉他人情绪,并在关键时刻调动起来?这种能力,AI机器人很难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很多职业人工智能都无法漂亮地完成,比如教师行业。虽然授课内容上可以使用人工智能,但是对于课上学生们的反应和课堂气氛的把握,以及如何更好地转换思路,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这是需要靠人类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才能完成的。

  这样分析来看,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和人情感连接比较多的职业,都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从目前技术发展来看,人工智能还无法产生情感,以及意识。因此,最终的决定还是需要人类来做,人类是人工智能的统治者。只要是以人为核心的行业,人类就会有人工智能所无法替代的优势。

  虽然我们看到很多美国大片中,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占领地球,这种危机感使我们人类在技术发展过程中既充满好奇又充满对未知的恐惧,但我们还是可以在一些只有人类特有的属性中找到我们生存的机会。

  人情味,是人类回归本性的一个过程,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我们终究是拥有情感的一种动物,本能让我们更喜爱拥有人情味的社会。

  请培养你的同理心

  有一次,我的一个同事在办公室抱怨说,现在的孩子都太自我。她的孩子两岁,有次她切菜不小心割破了手,赶紧跑去拿创可贴,刚好被孩子看到,她对孩子说,妈妈手很疼。结果小家伙直接哈哈笑着跑了,完全没有一丝丝的难过,她很伤心。

  办公室其他同事笑着说,这么小的孩子哪知道同情别人呀。这话没错,两岁左右的孩子内心世界只有他们自己,他们会觉得全世界都是以他们为中心。孩子的表现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在教育中也需要培养孩子情商的一个重要因素——同理心。

  智商,受基因的影响更大些,它的表现通常是在思考能力、逻辑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我们将智商用在不同行业,也许就能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那么,我们把智商用在与人交往上,是不是就可以成为情感专家呢?

  其实,智商和情商是相互关联的,情商是智商的一个结果,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也就是说智商×情感训练=情商。现在人们都了解情商的重要性,都希望从各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情商。那么,同理心,也就是共情能力,就是我们可以通过训练而获得的。

  同理心是情商中的原能力,人需要的很多能力都是通过同理心演化而来的,比如管理能力、演讲能力、销售能力等。同理心也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同理心强的人,可以知道对方想什么、要什么,并据此做出相应的行为,这样的人会很受大家欢迎。所以,这类人的人际交往能力非常强,也会在社会中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我们会发现,很多管理层人士都是同理心非常强大的人。他们之所以能成为成功人士,很大程度是在人际交往方面优于他人,在处理问题时,能发挥他们强大的共情能力,从而得到下属的信服。

  在职场中通过训练得到的同理心,使你不仅可以管理下属,还可以处理好平级的关系,甚至还能管理老板。职场中高素养的根源都是高共情能力,在电梯中不大声说话,乘坐扶梯靠右站,约定要守时,能尊重不同的观点,这些都是从他人的感情出发,能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的表现。

  我有一个朋友,她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做到了大公司销售总监这个职位。我非常喜欢和她相处,因为她能很快感受到你的需求,并且时刻都在考虑你的感受,让人感觉舒服。她曾跟我聊过,她之所以能在销售这个行业里干得出色,是因为她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大多数人是不喜欢被人推销东西的,这样会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而人们却又喜欢买买买,当他们有需求时,他们会主动来买东西。所以,她会站在客户的角度,以客户的诉求为主,来思考他们需要什么,公司能提供给他们什么产品和服务,客户会买哪些产品,以此来剖析客户心理,就像一个心理直通车一般,把客户们最需要的产品传递给他们。强大的同理心使得她能如此快速地晋升,一路青云直上做到了总监的位置。

  我们了解到同理心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而且可以后期进行训练,那么,干货部分就此开始,如何提升我们的共情能力呢?小飞鱼教大家两个简单的训练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练起来。

  1.指路法

  如果你开车去朋友家吃饭,但是导航上没有他家的具体位置,这时,你打电话给朋友,问他该怎么走。他告诉你:“你开到一个卖包子的小店,然后右转就到了。”请问,这时的你能明白吗?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一脸茫然?卖包子小店?我怎么知道卖包子小店在哪儿?这是非常缺乏同理心的指路方式。如果这个朋友从你的角度出发,他就会明白,你找这间包子店和找他家一样困难。

  那同理心强的人会怎样指路呢?他会在电话那边问你走到了哪里,目前路边有什么建筑物,然后他再告诉你按照目前的路线要怎样走,这才是最佳的指路方式。经常练习指路,可以很有效地提升同理心。

  2.狼人杀游戏

  这个游戏我相信很多人都玩过,看过《饭局狼人杀》这个节目,你们就会知道,在游戏规则里,每个人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是什么,在玩的过程中,大家都只能通过语言来判断对方是什么角色,是猎人、女巫、预言家、村民还是狼人。这个游戏我曾经一度很痴迷,因为它是需要从游戏中其他人的角度出发,来思考他的角色心理,猜测他会说出怎样的话,以此来判断对方的真实身份。这也是一个能很好地训练逻辑思考能力的游戏。狼人杀游戏高手,能将逻辑分析得很清晰,可以通过每个人发言时的观点来判断他们是谁,和谁是同一个角色。这个游戏需要有很强的换位思考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才能玩好,很具有挑战性,推荐给你们。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冲突是来自对彼此的误解,或是一方盛气凌人、情绪激动、固执己见。这些矛盾在产生前,如果双方具有强大的同理心,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同样的时间、地点、事件,把当事人换成自己,设身处地去感受、体谅对方,那么就会少了很多挑剔、抱怨、责怪、嘲笑,取而代之的是赞赏、鼓励、谅解、扶持。

  在生活中练习增强同理心,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并且,当情商提高到智商的上限时,你会发现,很多曾经的烦恼都不会重现,它们已经随着同理心的增加而消失。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更加需要同理心的应用。当将同理心用在所爱的人身上,我们就更加能够感受对方当下的情绪,增加了彼此的信任,也能更好地巩固亲密关系。

继续阅读:PART 2亲密关系必修课:依附在男人身上来获取存在感误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优质女子必修课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