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已经过去大半年。
这大半年里,林宇的事业迎来了新的高峰。“临川侨汇百货”的成功模式,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不断扩大。
不仅临川本店的生意持续火爆,连周边县市乃至地区行署所在地的群众,都慕名而来,或是为了购买那些新奇实用的日用品,或是为了尝试那独具特色的“代购”服务。
巨大的成功和广泛的需求,让扩大经营成为了必然。在地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临川县方面的鼎力支持下,林宇开始了他的扩张计划。
他首先在地区首府开设了第一家分店——“侨汇百货地区店”。这家分店规模更大,商品种类更齐全,除了常规的日用百货,还增设了小型家电、文具专区,代购服务的受理范围也覆盖了整个地区。
分店的开业同样盛况空前,甚至吸引了省报的记者前来采访报道。林宇,“爱国侨商”、“商业奇才”的名声不胫而走,传遍了省内外。
事业的扩张带来了成倍增长的工作量。与海外渠道的沟通、商品的采购与报关、两家店面的管理、财务的核算、与各地政府部门的对接……
千头万绪,仅凭林宇和临川县商业局最初指派的几位管理人员,已然力不从心。
就在林宇为管理人才发愁之际,一个他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人,主动找到了他。
是陈雪梅。
那是一个周末的傍晚,林宇刚从地区分店处理完事务回到临川,略显疲惫地坐在侨汇百货办公室裡。
敲门声响起,得到应允后,陈雪梅推门走了进来。她依旧穿着朴素,但眼神比以前更加明亮坚定,手中拿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
“林先生,听说您最近在为地区分店和后续扩张的事情忙碌。”陈雪梅开门见山,语气平静却带着力量。
“是啊,”林宇揉了揉眉心,苦笑一下,“事情确实比较多,可靠的人手不好找。”
“林先生,”陈雪梅将笔记本放在桌上,目光直视林宇,“我想毛遂自荐。”
林宇有些惊讶地抬起头:“陈老师,你的意思是?”
“我想辞去学校的工作,来帮您。”陈雪梅的声音清晰而肯定,“我观察了很久,也思考了很久。
您的商店,您做的这些事情,不仅仅是做生意。它像是在一潭平静的湖水里注入了活水,让很多人看到了不一样的可能,也在改变着大家的生活观念。我觉得这很有意义。”
她翻开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类商品的销售情况、顾客的反馈、代购需求的统计分析,甚至还有她对不同城市消费特点的一些初步调研和想法。
“这是我业余时间整理的一些东西,可能很粗浅。”陈雪梅脸上微微泛红,但眼神毫不退缩,“我熟悉本地情况,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学习能力强。
如果您愿意给我机会,我可以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负责与其他城市的对接、部分商品的采购数据整理,或者协助管理代购业务。我相信我能做好,也能为您分担一些压力。”
林宇看着她,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欣赏,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触动。
他认识陈雪梅以来,一直觉得她是个有想法、不甘于现状的姑娘,但他没想到,她会有如此大的勇气,放弃稳定的教师工作,投身到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领域中来,而且还是主动向他提出。
他仔细翻看着陈雪梅的笔记,条理清晰,数据详实,甚至有一些颇具前瞻性的想法。这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观察和深思熟虑。
“陈老师,”林宇放下笔记本,认真地看着她,“教师是份很受人尊敬的工作,也很稳定。你真的考虑清楚了吗?”
“我考虑清楚了,林先生。”陈雪梅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不想一辈子只站在讲台上,讲述书本里的世界。
我想亲身参与进去,亲眼看看,亲手做点什么,去连接您带来的那个更广阔的世界和我们需要改变的这里。我觉得,在这里,我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挑战的勇气。林宇在她身上,看到了这个时代少有的独立和魄力。
沉默了片刻,林宇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他伸出手:“既然如此,陈雪梅同志,欢迎你的加入。我相信,你的能力远不止于此。”
陈雪梅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伸手与林宇紧紧一握:“谢谢林先生!我一定会努力!”
陈雪梅的加入,如同给林宇的事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她凭借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对本地情况的深入了解,很快就在工作中崭露头角。
她负责对接的地区分店及其他有意向合作的城市代表,沟通顺畅,效率极高;她整理的采购数据和市场分析,为林宇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她协助管理的代购业务,流程更加规范,服务也更加贴心。
更重要的是,她和林宇之间的默契与日俱增。工作中,他们是配合无间的搭档,一个把握大局、开拓渠道,一个梳理细节、稳固后方。
生活里,他们的接触也渐渐多了起来。林宇会跟她讲述海外见闻和商业理念,陈雪梅则会跟他分享本地的人情世故和她对社会的观察思考。
他们一起加班核对账目到深夜,一起为了一个新店选址奔波考察,一起讨论如何优化代购流程,也一起在忙碌过后,在县城的小饭馆里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
不知不觉间,一种超越合作伙伴的情愫,在两人之间悄然滋生。林宇欣赏陈雪梅的聪慧、坚韧和那份独特的沉静力量;而陈雪梅则被林宇的远见、魄力以及那份隐藏在“华侨商人”身份下的真诚与责任感所吸引。
又是一个华灯初上的夜晚,两人刚从地区开会回来,并肩走在临川县熟悉的街道上。晚风拂面,带着初夏的暖意。
“地区领导的意思,是希望我们能将模式推广到更多地方去。”林宇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展望。
“这是好事,但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陈雪梅轻声回应,“我们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管理体系,也需要培养更多可靠的人。”
“是啊,”林宇点点头,侧头看向身旁的女子,路灯柔和的光线勾勒出她清秀的侧脸,“幸好有你帮我。”
陈雪梅感受到他的目光,脸颊微热,低下头,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能帮到你就好。”
沉默了片刻,林宇忽然开口:“雪梅,”他第一次如此自然地省略了“同志”的称呼,“等忙过这一阵,省城的分店筹备走上正轨,我想……我们或许可以抽空去一趟上海看看,听说那边的商品和理念更加前沿。”
陈雪梅的心轻轻一跳,抬起头,对上林宇温和而带着某种期待的目光。去上海?这不仅仅是一次商业考察,更像是一种无声的邀请,邀请她进入他更广阔的世界和未来。
她轻轻点了点头,声音虽轻却无比清晰:“好。”
林宇知道,他的任务早已超额完成,但他将留在这个小世界,与身边这个聪慧坚韧的女子一起,继续为这片土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