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婉的眼睛瞬间睁大,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抱紧了怀里的帆布包。
林宇连忙抬手,做出一个安抚的动作,语气愈发温和:“别紧张,听我说完。我之所以在网上找到你,和你交流,就是因为我在读完你博客上那些零散的构思后,产生了强烈的既视感。《星光彼岸》的灵感,确实是在一次类似的、关于星海归途的思考中迸发的。但直到遇见你,和你深入交流后,我才惊觉,我们当时的思路竟如此高度重合。”
他顿了顿,观察着苏小婉的反应。她依旧警惕,但眼神中的震惊慢慢被疑惑取代。
“《星光彼岸》发表后,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内心始终有一种不圆满的感觉。”林宇继续道,语气真诚,“我觉得那个故事并没有完全表达出我最初想要的那种深邃和力量,它更像是一个仓促的雏形。所以,我果断地停止了它的后续创作。这也是为什么我后来转向了《万界游侠》这种风格。”
他看向苏小婉,目光灼灼:“而和你聊得越深,我越发现,你心中的那个《星途》,才真正触及了这个构思的灵魂所在。它比《星光彼岸》更完整,更深刻。”
苏小婉被这一连串的信息冲击得有些懵,喃喃道:“所以……你是什么意思?”
林宇身体微微前倾,提出了那个酝酿已久的方案:“我的意思是,既然我们的灵感源于同一种共鸣,而你的构思又如此精彩,我们何必纠结于谁先谁后?或许,我们可以合作。以你现在的《星途》构思为基础,结合我的一些写作经验,我们一起重新创作这个故事。它不是《星光彼岸》的续写,而是一个全新的、更完美的版本。署名,我们共同署名。”
“共同创作?共同署名?”苏小婉彻底呆住了。这个提议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她原本以为会面对的是被人骂的声音,却没想到对方给出了一个如此……尊重她、甚至抬举她的方案。
“是的。”林宇肯定地点头,眼神清澈而坦荡,“这本来就是属于我们共同灵感的结晶。与其让一个不完美的《星光彼岸》孤零零地存在,不如让我们联手,创造一个真正配得上这个伟大构思的故事。你觉得呢?”
苏小婉看着林宇,看着他眼中毫无作伪的真诚和期待,再回想这几个月来他给予自己的所有鼓励和帮助,心中的防备和失落,渐渐被一种巨大的、不真实的惊喜和感动所取代。
她原本以为自己的构思永远只能埋藏在心底,却没想到峰回路转,竟然有机会与自己敬佩的作家一起,将它变为现实。
她深吸一口气,感觉自己的声音都有些颤抖:“这……真的可以吗?”
“当然可以。”林宇笑了,笑容温暖而有力,“只要我们彼此信任。这不是施舍,小婉,这是合作。我相信,我们的碰撞,能产生最绚烂的火花。”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两人之间的桌子上,温暖而明亮。苏小婉看着林宇伸出的手,犹豫了一下,最终,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手放了上去。
《万界游侠》的热度持续攀升,林宇作为“硬核科幻新旗手”的地位已然稳固。然而,他并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而是果断地开启了计划的下一步。
在一个精心选择的时机,他通过出版社的官方渠道和自己的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声明。声明中,他首先感谢了读者对《星光彼岸》的喜爱,随后话锋一转:
“《星光彼岸》是我创作初期的一次重要尝试,它承载了我对星海与归家主题的最初遐想。然而,在创作过程中,我深感故事仍有诸多未尽之意。幸运的是,在此期间,我遇到了一位极具才华的‘笔友’。
我们因对科幻共同的热爱而结识,在深入的交流中,惊讶地发现彼此对《星光彼岸》所探讨的核心命题,有着惊人相似的共鸣,甚至迸发出了更深刻、更完整的构思。”
“经过坦诚的沟通与探讨,我们达成共识:与其让《星光彼岸》以一个不尽完美的形态存世,不如携手,以我们碰撞出的新灵感为基础,对其进行彻底的重构与再创作。这将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它源于《星光彼岸》,但将远远超越它。我们将这个共同孕育的作品,暂命名为——《归途》。”
“《归途》将由我主要负责执笔,但它的灵魂,源于我们二人的思想碰撞。未来,它将以我们共同署名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我相信,真正的创作火花,往往诞生于不同心灵的真诚交汇。敬请期待。”
这则声明一出,果然在读者和业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什么意思?《星光彼岸》要推倒重来?”
“共同署名?林宇老师这是要带新人吗?”
“有点懵,但相信林宇老师的眼光!《万界游侠》太神了!”
“不会是炒作吧?或者其实是枪手?”
“感觉有点不尊重原来的读者啊,说改就改?”
争议的声音确实存在,质疑合作模式、担心作品质量、甚至猜测背后有利益输送的声音不绝于耳。
然而,正如林宇所预料的那样,这些争议的声音,很快被支持与期待的主流舆论所淹没。而支撑这主流舆论的,正是《万界游侠》带来的巨大声望。
“能写出《万界游侠》的人,会对创作不认真吗?他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我相信林宇,他不是一个会轻易妥协的作家。他愿意合作,说明对方肯定有过人之处。”
“期待!能和林宇思想碰撞产生火花的,一定是大神!”
周编辑最初接到林宇这个想法时,也惊愕不已。但当他看到林宇眼神中的坚定,以及那份已经初步成型的、名为《归途》的故事大纲和部分章节后,他沉默了。
作为资深编辑,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个新版本的故事,在保留《星光彼岸》细腻情感底色的同时,结构更宏大,人物更丰满,对“归家”这一主题的探讨也更具哲学深度和感染力。它确实比原作更出色。
“你确定要这么做?”周编辑最后确认道。
林宇点头,语气不容置疑:“非常确定。这不仅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故事,也是为了对得起最初的灵感来源。这对所有人都好。”
周编辑看着眼前这个气质沉稳、目光深邃的年轻人,再也找不到当初那个带着《星光彼岸》稿子来时、虽有些才华却难掩青涩和急功近利痕迹的影子。他选择了相信。“好,社里那边,我去沟通。”
最大的外部障碍扫清后,林宇和苏小婉的“共创”之旅正式步入正轨。他们见面的频率更高了,地点通常是那家星空咖啡馆,或者林宇安排的安静书吧。
创作过程出乎意料地顺畅。林宇拥有丰富的写作经验和架构能力,能够精准地把控节奏和情节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