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次渣男洗白任务启动,世界构建完成,记忆传输开始。】
机械化的系统提示音在林宇脑海中响起,紧接着,一股庞大的信息流涌入他的意识。
原主林宇,七岁中童生,十里八乡闻名的神童。然而此后二十三年屡试不中,从人人夸赞的天才沦为笑柄。妻子杨娇娇本是地主家千金,因仰慕其才华下嫁,却不想婚后生活困顿,不得不靠刺绣维持家计,还要伺候自命不凡的丈夫。
【任务难度:高级。原主未涉及暴力或出轨,但长期精神虐待与经济控制对妻子造成严重伤害。洗白要求:改善妻子生活境遇,重建其自信与尊严,获得社会认可。特别提示:本世界科举背景,需保持原主"清高才子"人设,不可过度偏离。】
林宇在心中记下要点。保持人设的同时洗白,这需要精妙的平衡。
【传送开始。】
眼前白光闪过,再睁眼时,林宇发现自己站在一间简陋的书房里。四壁空空,唯有一张掉漆的书桌和一把吱呀作响的椅子。桌上堆满泛黄的书籍与写满批注的文稿,墙角还放着几个装满废稿的竹筐。
他走到一面模糊的铜镜前,镜中映出一张三十岁左右的脸庞,面容清瘦,眉宇间透着几分书卷气,却也掩不住长期郁郁不得志的阴郁。身上一件洗得发白的青色长衫,袖口已经磨出了毛边。
这就是原主——一个活在昔日荣光中的落魄读书人。
林宇环顾四周,这所谓的"书房"不过是主屋隔出来的一个小间,透过半开的门缝,能看到外面稍大的主屋收拾得整洁朴素,一张绣架摆在窗边,上面绷着未完成的绣品。
"咳咳..."一阵压抑的轻咳从屋外传来,接着是细碎的脚步声。
林宇推门走出书房,看到一个纤瘦的女子正背对着他,在灶台前忙碌。她一身粗布衣裙,头发简单地挽起,插着一根木簪。听到脚步声,女子猛地转身,手里还拿着一个冒着热气的陶碗。
"夫君醒了?"她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紧张,"我熬了梨汤,正想送去书房..."
杨娇娇。林宇在心中默念这个名字。镜中看自己不过三十出头,而眼前的妻子眼角已有了细纹,双手粗糙,指节微微变形,显然是常年做针线活所致。但即便如此,仍能看出她姣好的五官和优雅的颈线,那是大家闺秀的底子。
"放着吧。"林宇下意识想温和些,却见杨娇娇身体明显一僵,眼中闪过一丝惶恐。
糟糕,语气太亲切了。原主从来不会对妻子和颜悦色。林宇迅速调整,端起读书人的架子,微微抬起下巴:"今日可有绣品要交?"
"回夫君,李掌柜定的牡丹图今日需完成一半。"杨娇娇低着头回答,将梨汤小心放在桌上,"早膳已备好,在灶上温着。"
林宇注意到她说话时右手无意识地按着左肩,记忆中那是杨娇娇常年刺绣落下的肩疾。原主明知此事,却从未关心,甚至在她疼痛难忍时还催促她赶工。
"嗯。"林宇冷淡地应了一声,走到桌前坐下。碗里的梨汤清澈,飘着几粒枸杞,显然是用心熬制的。他抬头看了眼仍站在原地不敢动的杨娇娇,"还杵着作甚?不是要赶绣活吗?"
"是,夫君。"杨娇娇如蒙大赦,快步走向绣架,却又在途中停下,回头小心地问:"夫君今日...可还需要别的?"
林宇摆摆手,看她迅速回到绣架前,熟练地穿针引线。阳光透过窗纸照在她半边脸上,为她苍白的肤色添了一丝生气。
他慢慢喝着梨汤,暗中观察这个家。屋内陈设简陋却整洁,显然杨娇娇在繁重的绣活之余还要操持家务。墙上挂着一幅已经褪色的"神童"匾额,是原主七岁中童生时县令所赐,如今成了这个家最值钱的物件,也是原主最后的尊严。
喝完梨汤,林宇起身走向门口:"我出去走走。"
"夫君慢走。"杨娇娇立刻放下针线起身,直到听见关门声才重新坐下。
林宇走出这个低矮的农家小院,深吸一口新鲜空气。时值初春,村中柳树抽芽,远处田野已有农人忙碌的身影。根据记忆,这是江南一个普通村落,离县城不远,村民多以种田为生,也有几户手艺人。
"林先生早啊!"一个扛着锄头的老农经过,恭敬地打招呼。
林宇微微颔首,维持着读书人的清高姿态。原主虽然落魄,但在村民眼中仍是"文曲星下凡",只是时运不济。
他信步走向村口的大槐树,那里常有三五孩童玩耍。果然,几个七八岁的孩子正在树下玩石子,看到林宇走来,立刻停下游戏,怯生生地站成一排。
"林、林先生好。"为首的男孩结结巴巴地问好。
林宇认出这是村长的小孙子阿福。他板着脸点头,突然心生一计:"《三字经》可会背了?"
孩子们面面相觑,阿福壮着胆子回答:"回先生,只会前几句...家里没钱请先生..."
林宇轻哼一声,在树下的石凳上坐下:"过来。'人之初'后面是什么?"
阿福战战兢兢地回答:"性...性本善...性得……"
"错!"林宇厉声喝道,看到孩子们吓得一哆嗦,又放缓语气,"'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席相远。"
他故意用原主那种好为人师的语气,却将正确的启蒙知识灌输给这些孩子。一个时辰后,几个孩子已经能磕磕绊绊地背出《三字经》前半部分,眼中闪烁着求知的亮光。
"明日此时再来。"林宇起身拂袖,"带些沙盘来,我教你们写字。"
孩子们欢呼雀跃,阿福甚至大胆地问:"先生真要教我们?不收钱吗?"
"哼,我林某人岂是那等铜臭之人?"林宇抬高下巴,完美扮演着清高读书人,"不过是看你们资质尚可,点拨一二罢了。"
回程路上,他盘算着计划。开办学堂既能改善家计,又能让杨娇娇减轻负担,还能维持原主"清高才子"的人设——毕竟教书育人也算文人雅事。
快到家时,林宇看到杨娇娇站在院门口张望,见他回来明显松了口气。
"夫君回来了。"她小声问候,"午膳已备好。"
林宇注意到她眼下的青黑,显然上午又赶了不少绣活。"嗯"了一声进屋,看到桌上摆着一盘青菜、一碗豆腐和两碗糙米饭,已是这个家能拿出的最好伙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