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枪,大伙早有耳闻,知道是全自动的,打起来跟不要钱似的。
像李云龙、孔捷、罗大炮这些经常来总部的团长,甚至早就亲手摸过AK,体验过那股子狠劲儿。
现在自家团终于也配上了,他们握着枪身,手都舍不得用力,生怕弄出个划痕。
李云龙见过这玩意儿的威力,心疼得恨不得抱在怀里亲两口。
接过枪前,他还特地跑到河边,把两只手洗得干干净净,生怕脏了枪。
枪发完了,师部又追加一道命令:
这批新枪暂时不许用,得藏着掖着,等师部下令反攻时才能亮出来。
除了守城部队,其他团的AK营必须随时待命。
命令可能直接下到营一级,谁也不准掉链子!
八路军这边忙着换装,筱冢义男的第四师团也没闲着,急匆匆往晋西北赶。
三天工夫,行军已过一半,再有三天就能兵临城下。
五座县城里,平安县城最大,又离太原最近,自然成了鬼子的首要目标。
这时候,李云龙刚带一个换装完毕的营回来,心里底气足得很。
只要把这三百支AK往城墙上一摆,火力顶得上三百挺机枪!
小鬼子?来多少死多少!
你有大炮?那也得看老子愿不愿意让你炸!
子弹管够,火力随便挥霍!
李云龙这辈子,头一回觉得打仗这么阔绰!
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新招的一千号兵也全都发了枪,正热火朝天地练射击。
等鬼子真来了,直接拉上城墙打防御,边打边练,实战出真本事!
哪怕对面是几万鬼子加伪军,李云龙一点不怵,反倒心里盼着他们早点来。
“老子的高光时刻,总算到了!”
“遇敌,必亮剑!”——这可是他一辈子的信条。
宁远这边,干脆把整个空军指挥部搬进了二战区总部。
飞行学校也停了训练,全员进入战备状态。
不少飞行员跑来请战,嚷着要去炸鬼子的行军路线。
可这些申请,全被宁远给压了下来。
他怕就怕一顿乱炸,把鬼子吓退了,反倒打乱了整体部署。
空军肯定要上,但必须等到地面战打得难解难分时再出手。
那样,筱冢义男的第四师团才没机会从容撤退。
不光是飞行大队急,连杨勇也三番两次找上门,嚷嚷着要带特战营上阵杀敌。
结果全被宁远骂了回去。
“特战营不是拿来打正面的!”这话他已经说了不止一遍。
可骂了几回之后,宁远脑子里突然蹦出个新念头——
第四师团原本驻扎在太京,现在调来晋西北,那太原城里必然空虚。
要不,咱干脆趁机端了太原?
念头一冒出来,他自己都笑了,摇摇头:想啥呢!
就算真打下来,也没人能去守。
眼下晋省的鬼子还有八万多,伪军更是高达二十万。
八路军加上游击队、县大队,拢共不到十万人,根本撑不起占领大城市的局面。
再说,鬼子的兵力也不全在城里。
整个晋省,大大小小的据点、炮楼密密麻麻,到处都是。
哪怕一个据点只驻几个鬼子,没有重火力也啃不动。
不是每支部队都像特战营那么能打,有些地方,靠普通兵力根本清不掉!他们在打这些据点、炮楼的时候,本来是想着能拿下一个是一个!
可要是不能一块地一块地往回抢,光顾着占几个大城池,
那占了也是白占,没啥实际用处。
只有把根据地连成整片,才能真正扎下根,站稳脚跟。
总指挥部最近忙得脚不沾地。
副总指挥和师长干脆搬到了一间屋子里办公,传令兵进进出出,跑得鞋底都快磨穿了,一条条命令飞快传向四面八方。
宁远没去打扰他们,在自己的空军指挥所里守着。
现在鬼子的动向,情报都会实时送到他这儿,连飞机起降都不用再等通报。
赵刚带着作战部,刘向红管着秘书处,再加上和尚负责的情报组,三拨人天天凑在一起,排兵布阵,安排空中任务。
今天炸哪座桥,明天轰哪个补给点,派几架轰炸机、几架护航的战斗机,带多少公斤炸药,全都算得清清楚楚。
可这些计划,一张都没真正执行。
除了两个月前,炸过一次县城边上那处伪军营地,后来的所有指令,全拿来做推演、搞沙盘模拟。
但大伙心里都明白——真正的决战,马上就要来了。
终于,第六天。
鬼子第四师团压到了平安县城外。
三万伪军打头阵,离城还有四公里;
两万鬼子跟在后头,距离城池五公里。
鬼子一到,李云龙立刻组织百姓往防空洞转移,怕的就是敌军用重炮乱轰,伤及无辜。
旅长配给他的那几门重炮,早就藏在城内几处隐蔽点,就等鬼子炮兵一露头,立马回敬几炮。
但鬼子来了以后,并没急着进攻,反而原地不动,开始挖坑道、垒沙包,修工事,动作慢条斯理,像在自家院子里干活。
一副稳扎稳打、不慌不忙的架势。
他们这么谨慎,原因也简单——八路军各路人马正从四面八方向这儿靠拢,眼看就要形成包围圈!
可筱冢义男并不太紧张。在他眼里,这些散兵游勇不足为惧。
侦察兵报上来的情况是:靠近的队伍,每支也就三百来人,零零碎碎十几股,其中只有几支勉强凑成一个团的规模。
这么一算,总数撑死了也就一万上下。
筱冢义男读过兵法,清楚“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的道理。
对手这点人,凭什么围他?
就算全凑一块儿,也不过是群小蚂蚁,难不成还能咬死一头大象?
他唯一有点顾虑的,是那支神出鬼没的八路空军。
可前阵子,鬼子从华北调来了一批高射炮,密密麻麻架了一片。
只要八路飞机敢露脸,立马用炮火织成天网,叫他们有来无回!
所以,尽管知道被包围了,筱冢义男也没当回事。
只要防线扎得牢,别说来一万人,就是来十万,也休想啃动他一根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