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得低调,不能太张扬
不空军的钓鱼佬2025-10-18 11:392,066

师长来信说得明白:现在得低调,不能太张扬。

抗战还没完,统一战线得保住,八路不能惹太大动静,招来光头猜忌。

宁远理解,可心里也不痛快。

他本想着趁势拿下整个山西,可现实是——打下来的地盘,人家不接,他自己又吞不下,只能慢慢来,一步步稳着走。

与此同时,外面早已炸开了锅。

“护国军大胜!太原光复!山西解放在即!”

“第三十路军三战三捷,全歼日军第四、第一百零九、第一百一十四师团!”

“十万日军车队全军覆没!”

“日军华北前线总指挥,家义男当场毙命!”

报纸铺天盖地,传得沸沸扬扬。

其实不少仗是八路打的,可报道里全被轻轻带过,主角全换成了护矿军。

光头那边更是频频露面,公开演讲,猛夸护矿军是“抗日中坚”,恨不得把所有功劳都按在宁远头上。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人都想来太原看看,这支“神军”到底长啥样。

记者一波接一波往城里跑,想采访、想拍照片、想写报道。

宁远一个都没见。

他清楚得很——这是光头在搞鬼,想用这些吹捧,把护矿军和八路军拆开,让两支队伍生嫌隙。

毕竟现在的护矿军,对光头来说,还不够格当对手,他不怕你壮大,反而乐意你出风头。

宁远不懂怎么应付这些明枪暗箭,干脆一概不理。

来的记者全被挡在城外,他只管低头做事。

太原的兵工厂成了他眼里的宝贝。

多亏了阎老西当年打下的底子,这地方的工业基础在当时算得上数一数二。

小鬼子占了之后又加了设备,弄了条新式子弹生产线,一个月能产几百万发。

大炮也能造,型号齐全。城里还有不少配套的工厂、炼钢厂,资源丰富。

宁远一边加固城防,一边琢磨这城往后怎么走。

护矿军里识字的人都不多,更别说管城治民了。他只好写信向最高总求助。

最高总不但给他列了详细计划,还一口气派来上百名干部,全是懂技术、会管理的能人。

两人通信频繁,有时候一天能来回好几封。

宁远一遇到难题,提笔就问,对方也从来不敷衍,一条条说清楚,怎么做、找谁做、什么时候做,写得明明白白。

对于太原城的治理,宁远没搞大变动,沿用老规矩,只做微调。

正因如此,城里很快恢复了秩序,百姓生活重回正轨。

他还把赵刚从空军指挥部调了过来。

那地方清闲得要命,赵刚整天喝茶看报,快发霉了。

这一调,算是让他重见天日,直接扔进了城建和后勤的火线。现在到了太原,局势立马就翻了天。

自从赵刚接手政务,宁远总算从一堆公文里脱了身,腾出手来专门收拾周围那些鬼子据点。

最近这阵子,小鬼子非但没想着反扑,反而一路往后缩,把能撤的部队全收进了几个大城里,龟缩防守。

算下来,整个山西境内,鬼子加起来还不到五万人。

伪军虽然人多,但基本都是摆设,没人真把他们当回事。

护矿军这段时间一直在扫清从太原往北沿线的敌人,硬是打通了去西北的通道。

温冠玉趁势在太原附近招兵买马,短短几天就拉起了一万新兵。

这还得感谢光头那边给护矿军做的宣传。

那时候老百姓出门走个百八十里,消息就两个来源:一个是街坊邻居的口口相传,另一个就是国统区发的报纸。

报纸上整天吹的都是护矿军多厉害、打了多少胜仗,说得跟真的一样。

温冠玉这边干得风生水起,可他私底下对宁远越来越有意见,老是嘀嘀咕咕:“你从八路那边调来这么多人,这城还不如直接交给他们算了。”

宁远心里门儿清:这小子打的什么主意?不就是想当国军嫡系,攀上高枝儿当“国丈”吗?

他真想跟温冠玉讲讲大势,说说历史这玩意儿就像一辆跑惯了的火车,哪能说拐就拐?可这话一出口,别人准当他神经病。

面对温冠玉的抱怨,他只能踢两脚了事。

至于未来的华夏,宁远只希望它还按原来的路子走。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改变历史,他都不想去碰。他觉得后来那个时代就挺好——国家强,百姓安,日子踏实。

以前他还体会不到和平有多金贵,可自从穿越来这一遭,见了太多血、太多苦,才知道眼下这份安宁,是拿多少命换来的。每一步都踏在累累白骨上啊!

温冠玉不理解?那就等他哪天被打疼了再懂。

诚然,护矿军现在装备了MG42机枪,战斗力碾压伪军、甩开八路一大截,比小鬼子更是强得多。可这地方不是争地盘的擂台。对太原的治理,宁远搞的是一套和河源县完全不同的路子。

他直接放开了城门管制——只要不带枪,谁都能自由进出。进城不收钱,不分身份,只要你安分守己,不惹事,护矿军就保你平安。商人做生意,只收一成税,财产绝对有保障;种地的、打工的,分文不收。

制度能简则简,官不大搞特权,人人一个样。

就这么干了一个多月,太原直接变了个样。人流哗哗地往城里涌,有来做工的,有来做买卖的。其中最火的生意,就是护矿军自己开的军火铺。

宁远专门租了两间大铺面,明码标价卖枪。

三八大盖,一支一百大洋;歪把子机枪,一千;重机枪三千;七零迫击炮两千,九零的四千;九二式步兵炮直接五千。买枪买炮,送五发子弹,多要就得另掏钱。

这铺子一开张,立马日进斗金。不管是有钱的大户,还是走南闯北的商贩,都想弄支枪防身。乱世里,枪就是命根子。不少地主宁愿卖田卖房,也要在家拉支护卫队。

护矿军卖的军火便宜又好用,从不耍花样,结果直接催生了一批中间商,专门低价进货,转手倒卖到外地去。

这生意一来二去,给宁远赚了个盆满钵满。一堆本来要当废铁处理的旧家伙,这下全变成了真金白银。

太原这边,政务归赵刚管,练兵交给温冠玉,宁远自己彻底清闲下来。

继续阅读:第237章 这小子一直在涨本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抗战:让你带民兵,你在樱花种蘑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