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摊手:“河源县现在涌进太多外来人,工厂招人都招不完。我们只好把能打能扛的青壮挑出来,直接编进部队。好在缴获的枪弹管够,武装起来不难。”
师长盯着他,半晌说不出话。
听你这话,你还嫌人多是吧?
当年八路军招个兵多难?见人就得做思想工作,劝一个是一个。
中央军的逃兵、晋绥军的散兵、鬼子扔下的劳工、根据地的农民,路上砍柴的樵夫……见一个拉一个。
人多力量大,每多一个人,队伍就多一分希望。
就这么一点一点,拉起了三四十万大军。
你要嫌人多,那行,往129师送,我全收!
这些念头在师长脑子里飞快转了一圈,但他没说出来。
宁远还在继续:
“师长,您那边多带点配AK的战士,炮兵团也带上。”
“114师团这块,我准备用重火力招呼。”
师长摇头:“行,炮兵我带走,但AK部队,咱得一人一半。114可是鬼子甲等师团,最精锐的部队,你别轻敌。”
“真不用,不是客气,我这边火力真够用。”
师长盯着他,没说话,等着下文。
宁远一咬牙:“跟您说实话吧,在河源县,我悄悄建了个兵工厂,专门造一种枪。”
“哦?什么枪?”
师长来了兴趣。
“MG-42通用机枪。”
“MG-42?”
师长一愣,这名字从没听过。
宁远提示:“师长听说过MG-34吗?”
“当然,德国毛瑟产的,标准机枪,比鬼子那歪把子强到天上去了。你这机枪叫MG,难不成是照着它改的?”
“没错。我就是按MG-34的原理搞的,核心结构没动,但枪身改用冲压件,造起来快,省工省料,容易量产。”
师长听完,愣了半天,叹了口气:
“真没想到,现在的河源县,已经成了这副模样……你们连MG-34都能仿,还搞得更简单了。”“你搞出来的这挺机枪,跟鬼子那歪把子比,到底啥成色?”
师长寻思宁远弄的是个简配版的MG34,嘴里顺口就蹦出了“仿造”俩字。
可宁远一听这话直咧嘴——师长这是拿MG-42去跟歪把子比?那还比个啥?压根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
MG-42那是战场上出了名的“死神电锯”,而小鬼子的歪把子,全军上下背地里都叫它“废铜烂铁”。一个天上飞,一个地上爬,能一样吗?
要不是八路军实在没家伙使,谁拿那歪把子当宝贝?现在护矿军里头,连捡破烂的队伍都不稀罕用它。
“呵呵,师长,您先别急,等打完这一仗,我送您一挺,您亲自试试,啥感觉就明白了。”
“哈哈哈,行啊!那你这机枪能整出多少来?不够的话,我这儿给你留一千支AK使使?”
“师长,河源县那兵工厂虽说不大,可一门心思就干这一件事,产量还真不低。现在护矿军手里,差不多已经有一千来支了。”
师长哪知道MG-42有多吓人,听了这数也没觉得多震撼。他心里盘算着:自己带了五千支AK,相当于五千条火力线,宁远这点机枪,还是差得远。
宁远真想拍桌子给他讲讲课——要真上了战场,一边是一千挺MG-42,另一边是五千条步枪,谁灭谁还不好说呢!
这玩意儿外号一堆:“希特勒的电锯”、“步兵噩梦”、“战场割草机”,哪一个是白叫的?
射程一千米打得准,两三千米照样能招呼;轻机枪、重机枪随你切换;一分钟喷出一千发子弹,打得敌人头都不敢抬!
二战那会儿,就没哪支枪敢跟它硬刚。
谈完事,宁远立马给河源县的温冠玉拍了封电报,命令他两天内带人赶到指定位置。
至于鬼子的行军路线,早和师长商量好了。那个刚投降的千叶联队,临时交给李云龙的新团看着。
这支部队到底怎么安排,还得等总部回话。
半道上,宁远忽然扭头对杨勇说:“你带特战营悄悄摸进太原城,咱们得为以后全面拿下整个山西铺路了!”
杨勇其实一万个想跟着宁远去打伏击,干鬼子114师团才带劲!可军令如山,只能一咬牙,带队奔太原去了。
宁远说得没错——现在鬼子第四师团被全歼的消息还没传开,太原城里防守空虚,就靠山本特工队那点残兵,守那么大个城?门儿都没有!
等师长和宁远这边把114和109两个师团收拾干净,下一步,太原就是靶心!
宁远带着突击小队没直奔伏击点,反而先绕去和杨旅长碰头,俩人合计了一下怎么布阵。
最后拍板:杨旅长带五个团,正面埋伏;宁远领护矿军,卡在左右两翼。
宁远对阵地没讲究——有MG-42在手,干掉两万小鬼子,他觉着跟切菜差不多。
第二天,主力部队陆续到位。
按宁远要求,所有MG-42全带上,整整一千五百挺!
光机枪子弹就拉来十卡车。
杨旅长当场瞪眼:“你们后勤都用上汽车了?这太夸张了吧!”
宁远摆摆手,这不是显摆——MG-42吃子弹太快了!一盒一百五十发的弹链,几秒钟就打空。
不用链式供弹,根本压不住火。
这十卡车弹药听着多,真打起来,怕是不够一轮扫射。
他特意叮嘱手下:“省着点打!关键时候再泼水,平时能点射就别连发。”
又过了两天。
鬼子114师团终于大摇大摆地开进了伏击圈。
这是杨旅长第二次跟宁远联手打仗。
上回在平安县城,他压根没瞧见宁远怎么动手——等他进城时,战斗早结束了。
后来问罗大炮,那家伙也一脸懵:“我进的时候满地鬼子尸体,我就顺着路,踩着他们进的城。”
这回接到师长命令,杨旅长心里就痒痒——宁远这人,太邪乎了。印象里,上面给过他几回表彰,
什么一等功,什么特等功,都拿过。
当初在师部开会时,他还跟陈旅长打趣说,想带个营去捞点战功,
谁成想,那人一转身上了宝塔山,没多久就摇身一变,成了空军总司令,挂着少将的肩章。
接着又带着自己拉起来的游击队,一口气拿下河源县城,直接升任30路军总指挥,军衔提到了中将。
老杨越想越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