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给队伍起个响亮的名号
不空军的钓鱼佬2025-10-18 11:172,357

宁远假装抬脚要踢,那母豹嗖一下缩回洞里,赶紧舔起最后那只小崽,嘴里还抽空朝他们露个牙。

宁远笑着摇头:“行了,看这样子,它是认了,等于送我们两只了。”

温良玉笑得眼角都弯成了月牙,对着洞口挥手:“豹妈妈再见啦,等小宝贝们长大了,我一定带它们回来看你。”

说完熟练地爬上宁远背。

宁远一个纵身跃下坡,稳稳落在平地上,像骑马似的迈开步子,沿原路返回。

路上顺手打了两只飞龙鸡——这玩意肉嫩味鲜,烤着吃香,炖汤更绝,就是想多吃几次,估计得拿缝纫机踩上几年才能换得起。

回到营地,火堆还没灭,宁远添了几根干柴,把飞龙鸡拔毛洗净,炖上一锅浓汤。

两只小豹乖乖趴帐篷里,小鼻子到处嗅,笨头笨脑的模样让人越看越喜欢。

温良玉这边戳戳,那边摸摸,一脸幸福。

宁远也伸手撸了一把,手感软乎乎的,毛茸茸的还没退胎毛,像摸了把棉花团子。

汤熬好了,宁远舀了些炒面搅进去,端给两只小家伙。它们吃得吧唧嘴,脑袋一点一点的,吃得贼香。

忽然,温良玉望着怀里这两团小东西,轻声说:“宁远,我也想给你生个娃了。”

宁远笑了笑,搂紧她:“随缘吧,怀上了就生,不急。”

“可我听人讲,女人只有那几天才容易怀上……其他时候不行。”

宁远靠在她耳边笑道:“咱们在一起都半个多月了,哪天没折腾几回?再走完这片山,差不多也一个月了。”

“你说的那‘几天’,早就在咱们翻来覆去的日子里撞上了。”

“排卵期?那是什么?”

“就是你问的那几天。”

“你还懂这么多?”

“呵呵,我别的没啥强项,就是爱看书。”

两只小豹吃饱了就睡,也不闹腾,换了新家照样舒坦,天当被,地当床。

接下来半个月,宁远和温良玉带着这对小家伙在大兴安岭深处转了个遍,才启程返回哈尔滨。

这时候,两只小豹已经睁开了眼,把宁远和温良玉当成亲爹妈,整天黏着不放,动不动就扒拉在两人身上爬来爬去。它们个头涨得飞快,才半个月工夫,个个都壮实了一圈还不止。

宁远背包里的地图,早就被他涂得密密麻麻,整片大兴安岭都被他标满了记号。

山里啥矿都有,金矿尤其多得离谱——储量最大的竟然是这个。

宁远自己都愣了,随便挖一座,就能换一堆机器,再从苏国换来成车的好货。

这一个月他干脆不看外头的消息,权当是给自己的犒劳。

回了哈市没几天,他就召集当地政务班子,让他们赶紧组织人手,先挖眼下最缺的资源。

鬼子留下的开拓团,除了十五岁以下的娃,全都得上工。

小的也不急,等到了年纪再送去干活。这些小鬼子家的孩子也不用特意刁难,一天管两顿饭就行。

同时在城里广招工人,包吃管饱,还能领工钱,没几天就拉起了好几支队伍,每队几千人,浩浩荡荡往各个矿区开进。

队伍里还拖着一大串卡车和挖矿的家伙什。

要是以后产量上去了,宁远还想在矿区和哈市之间修条铁路通起来。

不过那张画满矿点的图纸,他没拿出来,打算什么时候真需要了再交出去。

仗还在打,哪块地儿冒出点资源都至关重要。至于要不要交给八路军,他心里也拿不定主意。

等抗战真赢了,八路坐了主,这大兴安岭会不会被一口气掏空?

要是那样,还不如把图藏到底——资源是留给后人的,这一代人啃得太狠,将来孩子就得替咱们还债。

这段时间攒下来的情报全堆在宁远屋里,他花了整整两天才看完。

小鬼子终于动手了,朝漂亮国捅了一刀。

太平洋战争就这么打响了。

国内报纸一片哗然,可街头巷尾反倒松了口气——又一个硬茬盟友入场,战局眼瞅着要变天。

八路军总部那边,几位老总接连给他寄了好几封信。

宁远一看信上的日期,全是太平洋开战那会儿写的。

他忽然想起当初在宝塔山讲课时说过的那些话。

那天他讲的可不光是飞机怎么飞,顺嘴还塞了不少私货——比如这场太平洋战争的结果。

小鬼子在中国捞了不少东西,可这点油水根本填不满他们打仗这张嘴。

国内那些主战派胃口太大,不另开新战场撑不住。

除了中国,能下手的地儿只剩东南亚了。

可一旦动那儿,肯定撞上漂亮国的利益,两边必有一战。

所以日本想全面抢东南亚,早晚得先对美国动手。

只要干掉美军的太平洋舰队,他们就能横着走。

可惜算盘打得响,牙口跟不上。

宁远桌上还堆着不少来自苏国的报纸和情报。

毕竟他头上还顶着个苏国陆军上将的名头,外加军事顾问的身份。

有的情报是斯同志让人送来的,有的是安德烈那边转过来的。

苏方这边对国际局势写得特别细,宁远看完一琢磨,立马叫来秘书处的人,把重要内容重新誊一份,送到宝塔山去。

现在八路军缩在陕北那一片,国民政府封锁消息,外头动静传不进去。

但愿这些纸片能帮上几位老总的忙。

队伍得有名字,不然就是一盘散沙。

有个旗号,人心才容易拢到一块儿。

打进哈市驻下来的那一万兵,以前一直没正式番号。

这些人原本是宁远救出来的矿工,分头藏着躲了半年,直到迁去苏国才真正成军。

可就算成了军,也没挂过什么名头。

因为他们打仗的动力不是口号,是刻骨的恨——恨鬼子。

这种仇恨比啥政治教育都管用,根本不用搞思想动员。

但现在宁远要在哈市扩招,就得给队伍起个响亮的名号。

就跟古时候揭竿而起,总得有个由头,别人才肯跟着你干。

于是宁远干脆利落,直接选了个听着就正的称号:

护国军!

国民革命第30路军,他自任总指挥。

还好那份任命书他一直留着没丢。

他让人摸了底,哈市七十万居民里,超过一半认中央军,对八路军压根不了解。

那他还费啥劲宣传八路多好?反正都是打鬼子,他又没野心占地称王,叫啥名差别不大。

哈市这座城,被鬼子占了快十年。

跟内地很多地方不一样,有些人多年听鬼子管教,心早偏了。

还有些人更是死心塌地投靠。

进城那会儿,宁远清了一批铁杆汉奸。

可也正因如此,本地老百姓对护国军并不太热络。

宁远不在乎,反正大多数人只是冷眼旁观。

征兵虽然没出现万人争抢报名的场面,

但一个月下来,也凑够了两万人。

这批人配上先进武器,再练上半年,足够在东北打穿鬼子防线,一路推过去。

只要是宁远亲自带的兵,想输都难。

最近他忙得脚不沾地,跑遍了新建的工厂、公立学校和医院,见了不少本地商贾和乡绅,

亲自插手各项政务,一点一点把这座城市的架子搭了起来。

继续阅读:第267章 去我家吃顿饭吧!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抗战:让你带民兵,你在樱花种蘑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